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平台 > 律师点解-人事合同 > 正文

你的这份工作合法吗? 打工者的法律风险 就潜伏在人们的身边

更新时间:2021-02-02 17:03:32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案情回顾

2020年11月下旬的一天,萧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正在开庭审理一起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被告席上站了近二十个被告人,年纪最大的三十来岁,最小的不到二十岁,他们大都是刚出校门的打工者,一个个稚气未脱,斯文秀气。很难想象,他们是犯罪嫌疑人。但此时,他们的确是正在被审判的被告人。被告席上身材娇小的小王,是个九五后,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小,而站在她旁边的两个被告人,是零零后,刚满十九岁。他们曾经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有着同样的身份和共同的经历:公司的底层员工,如今的被告人。

小王学历不高,连续数月到处求职,投了很多简历,却没找到一份工作。后来在网上看到某网络科技公司招聘业务员,她因四处碰壁早已没了信心,就抱着侥幸心理前去应聘,不料却奇迹般应聘成功了,成了该公司的业务推销员,主要工作就是给众多“潜在客户”打电话,向他们推荐“炒股大师”,拉他们加“炒股大师”的微信,然后在“炒股大师”的指导下将钱汇入指定账户,投资“稳赚不赔的股票”。在工作间隙,小王从同事们的聊天中得知,所谓的“炒股大师”似乎并不存在,公司的“经营项目”似乎也“不太靠谱”,在这里工作让人隐隐感觉到某种危险,于是小王向经理提出辞职。经理告诉她说,根据公司规定,辞职得提前一个月申请,否则要扣除一个月工资。经理向小王说完公司的辞职流程和管理制度之后,又苦口婆心地劝说小王留下来继续工作,说现在工作很难找,还不如干到年底再说。小王舍不得辛辛苦苦挣的工资被白白扣掉,同时也知道现在的工作确实很不好找,所以尽管心中忐忑,担惊受怕,但冲着那份能够谋生的每月三四千元的薪水,她没有果断地离职,而是继续在公司工作着,希望在一个月后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办理离职手续,这样可以避免被扣工资。没想到距离公司规定的正常离职期限还有三天,警察突然来到公司,将全体员工传唤到派出所,经过讯问后将他们刑事拘留。小王和同事们这才明确地知道,那些被他们拉去加“炒股大师”微信的“客户”全都被骗得血本无归,他们平时所从事的“打电话拉客户”的工作,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公安侦查终结后将案子移送到检察院,检察院经过审查,将小王和她十多名同事以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提起公诉。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一个公司的同事,十多个九零后、零零后年轻人,一起站在被告席上受审。

律师分析

近年来,很多刑辩律师都办理过类似的案件:某家公司全体员工都涉嫌犯罪成为被告人一起受审;众多打工者为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却稀里糊涂身陷囹圄;一些刚出校门的学生好不容易应聘成功却不知不觉在岗位上触犯法律……常见的罪名是集资诈骗、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协助组织卖淫、开设赌场等等。

凭心而论,上述犯罪嫌疑人最初并无犯罪的主观故意,其入职到涉案公司的初衷不外乎是找一份工作谋生,之所以从事那份后来才知道是涉嫌犯罪的工作,大都是抱着依靠正常的劳动付出养家糊口的目的。就像很多嫌疑人在接受警方的讯问以及和律师会见时所说的那样:早知道xx公司的工作是犯法的,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那里上班的。

为数不少的打工者最初并无实施犯罪的主观故意,却为何走上了犯罪道路,原因大致如下:一是法律意识淡薄,对所在公司的经营项目以及自己所在岗位的违法性质缺乏清醒的认识。二是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认为这么多人都在从事相同的工作,理所当然地觉得“应该没啥大问题”(这种心理和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类似)。三是患得患失,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了解到或隐隐约约地知道公司的经营有违法嫌疑,甚至已经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在协助骗子骗人,却舍不得那份并不丰厚甚至只能算微薄的劳动报酬被白白扣掉,继续从事着那份助纣为虐最终害人害己的工作。

不得不说,这些年纪很轻的被告人所经历的、所遭遇的这一切,已经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人生悲剧,而是一个社会性的或者说是全社会的悲剧。面对这样的悲剧,法律人以及媒体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在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让全体社会成员增强法律意识是极其必要也是刻不容缓的。

律师提醒

根据笔者多年办理类似刑事案件的体会,觉得非常有必要在此提醒年轻的打工一族:请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合法性存一份质疑,千万不要以为所在公司的墙上挂有营业执照和相关的证件,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公司是绝对正规的。希望广大的求职者在找工作时擦亮眼睛,要让自己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最好能就所在公司的经营项目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请法律专业人士为你的工作把把关,尽可能地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以免稍不留神就成为违法者甚至成为犯罪嫌疑人。


作者:浙江法君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付林  编辑: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