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平台 > 最新政策 > 正文

“萧滨一体化” 谱写协同共富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2-01-10 17:05:00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萧滨一体化”,无疑是这个岁末年初的热点。

从去年底,萧山滨江主要领导履新开始,“萧滨一体化”便加快跑了起来:先是签订“萧滨一体化”框架协议,再是召开对接座谈会,调研萧山未来产业社区、三江创智新城等产业平台,“萧滨一体化”在快马加鞭的实干中,正逐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一体化发展有基础

同处钱塘江南岸,萧山和滨江地域相邻、语言相近、人文相亲。

近年来,随着地铁贯通、快速路网搭建,萧滨之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紧密。搭上地铁5号线,萧山姑娘李小姐每天通勤往返于萧滨两地。在她看来,这条从萧山东出发,经过萧山城区,直达滨江腹地的“地下通道”,带动了萧滨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萧滨一体化”又在提速。

而置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杭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战略大背景下,紧紧相邻的萧山和滨江,一体化发展底子实、基础厚。两者经济相对发达、发展协调性相对较好,都是杭州乃至浙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合作前景十分看好。

当前,萧山和滨江都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在省市的支持下,加强两地的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荣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意愿,符合天时地利人和,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萧滨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应时之举。

正如萧山区委书记王敏所说:“我们要把两区合作,放到杭州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中思考,为省市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共富’的萧滨经验,实现创新驱动的迭代升级。”

产业合作先破题

在萧滨一体化的融合过程中,萧山的姿态应是大气包容。跳出区域谋划,重塑合作体制机制,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发展定位和战略地位,将这场改革推向纵深,实现两地更高层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释放更大发展空间,形成强大产业生态圈,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那么,融合从哪里破题?

根据方案,萧山和滨江将在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重点合作,率先构建形成市域内闭环的“研发总部+合作区核心元器件和组建+周边配套制造”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努力成为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争创全球先进制造示范。

“萧滨一体化”从产业上率先破题,这是两地结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务实之举,也是探索解决方案的创新之策。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滨江当前最紧缺的是土地资源,72平方公里面积已布满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成为滨江发展的最大掣肘。而对于制造业强区萧山来说,尽管发展空间广袤,有4.7万亩的存量工业用地,但传统产业基础大、转型难,亟需创新产业点燃发展引擎。“萧滨一体化”从产业破题,让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事实上,位于萧山南部的三江创智新城,已经纳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区的启动区块。一家位于滨江的头部制造企业,已经形成扩产计划,将于近期落地。“萧滨一体化”推进下,这样跨区的产业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在土地资源与产业招商的平衡中,萧滨将迎来共荣发展。

而从更大的杭州产业版图上看,“萧滨一体化”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将成为钱塘江南岸打造“江南智造大走廊”中的重要一环,与江北岸城西科创大走廊交相辉映,构筑杭州发展新优势。

协同发展是目标

产业合作共赢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城市发展中。

在区域竞争白热化之下,“竞则两败,合则共赢”的理念正成为共识。尤其是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萧滨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双方在产业合作互补外,还将加快补上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发展上的短板,激发各自在优势领域的放大效应,通过产业合作,带动城市人文融合,实现两区协同共富发展。

位于萧滨分界线上的风情大道、时代道路等,在“萧滨一体化”推进下,界限感将越来越淡,联通性会越来越强,将承担起新的使命:以道路联通方式,将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区的经验成果,辐射带动至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杭州临空经济区、南站新城等重点产业板块,打造更多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区域,在更高层次探索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新路径。

由点连线、由线及面,“萧滨一体化”产生的溢出效应,无疑将引发新一轮区域发展,推动萧山南部及西部新兴板块崛起,加速钱塘江南岸腾飞。


作者:首席记者 王慧青  编辑: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