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平台 > 政策解读 > 正文

法治萧山建设“开花结果” 护航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1-04-14 17:11:25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近年来,萧山以争创法治浙江示范区为目标,以行政争议调解化解为突破口,不断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2020年,我区首次获得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在法治杭州考评中首次获优秀等次,跻身全市第一方阵。随着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萧山建设的“四梁八柱”更加坚实。

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

法治建设是萧山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的重要内容。去年5月29日,我区召开法治萧山建设攻坚动员大会,同步部署开展全区行政争议“两高一低”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并创新推出了“十项制度”,推动破解行政争议“两高一低”难题。一招连着一招,招招打到“要害”。2020年全区共调解化解行政争议196件,“两高一低”问题得到有力好转,也为全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加强法治化工作长效机制方面,全区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均全面建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出台《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指导意见》《镇街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拟定下发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合同、集体土地征收等工作流程图。

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稳中向好。我区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落实行政处罚文书公开和重大行政行为备案审查工作。同时,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创新案卷评查,开展五大领域案卷评查工作。通过狠抓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事项、执法行为和执法监督等关键点,力促行政执法公信力稳步提升。

数字法治驶入“快车道”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法治已成为带动法治惠民转型升级、实现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性。近年来,我区紧扣数智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数字法治建设理念,加快推进智慧法治建设工作,实现了法治建设涉及的业务从“数据归集数字化”向“全链路数字化”转变。

前不久,外来务工人员王先生通过“浙里调”中的法律咨询平台,向在线律师咨询了拖欠工资的纠纷问题。在律师的及时帮助下,王先生通过人民调解,仅用48小时就追回了工资欠款。

目前,我区以“城市大脑”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加法律服务供给,努力让群众享受到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通过进一步打通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平台数据库接口,畅通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法规查询等模块信息的共享应用,支持通过输入常见纠纷案件的赔偿要素,免费一键生成赔偿金额和赔偿咨询意见书,让群众获得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不止于此,法治萧山的新气象,还体现在一系列的便民改革举措中——用“一根网线”联通各种法律服务资源。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100余件(份)“云存证”“云招标”“云摇号”等公证新业务,努力实现了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的转变。推出“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塔群、“互联网+法律援助”模式,加快完善“24小时网上咨询或申请,线上限时完成法律解答或审批指派律师程序”的“数据链路”,2020年已累计受理在线申请200余件。显而易见的是,数字法治夯实平安基石的美好愿景,已在萧山结出累累硕果。

良法善治迈向新境界

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源自每一件民生“小事儿”中的法治获得感。法治的力量,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人们心中播种下尊法守法的真诚信仰。

2020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我区顺利通过验收。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我区将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道德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作为“七五”普法的重点项目,全区各镇街的法治文化阵地串珠成线,实现了从“盆景”到“风景”的提升。去年,我区在全省首创开展法治乡村美丽乡村融合建设,按照计划,今年全区还将建成百余个法治文化景观村(社区),连起乡村普法“最后一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区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发展之年。时代大潮浩荡奔涌,法治萧山正阔步迈向法治强区,以高质量的法治为“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记者 蒋超  编辑: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