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网络中国节·中秋 > 新闻动态 > 正文

欢度中秋 亚运村里大团圆 同一个月亮同一个村

更新时间:2023-10-02 09:22:18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在亚运村,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来入住的不叫客人,而叫家人。

没错,纵使跨越千山万水,长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来到了这个大家庭,人们彼此之间仿佛心灵相通,一个微笑就胜过千言万语。

还有无数的细节之处,总会让每一位“村民”都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

9月29日,当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与杭州亚运撞了个满怀,“村”里浓浓中国风的团圆夜,热闹又温馨,让“村民”们更有了回家的滋味。

看演出逛市集

“家”的节日氛围感拉满

3米多高的灯笼墙,4米直径的巨大兔子灯……月色之下,亚运村里,花香四溢,张灯结彩,节日的氛围感满溢。

晚上7时30分许,在运动员村国际区滨河步道喷泉广场,“村”里的中秋晚会《遇见中秋》热闹登场了。

舞蹈《嫦娥奔月》、杂技《圆梦飞翔》、魔术《张灯结彩》……演员们演得卖力,“村民”们看得有味。掌声、喝彩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随着桂花的花香飘向了“村”里的各个角落。

不远处的商业区里,“乐活市集”早已门庭若市。

海宁皮影戏、木版水印技艺、深澳灯彩、杭缎织造技艺……20余个展位分为非遗、文创、动漫、游艺四大板块,集展示、展演、体验、互动、展卖为一体,让“村民”们有看有玩有购,不亦乐乎。

一旁的文化屋里,也好生热闹。来自萧山的非遗体验项目,让“村民”们兴趣盎然。

这厢,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国珍与叶佳星父女俩,教大伙将南宋官窑制瓷技艺中的捏塑,运用在色彩斑斓的彩泥上,做起了别具一格的“彩泥月饼”。

那厢,丝绸画缋传承人叶沣仪,和大伙一起在扇面上描绘起了中秋图案,制作一面面独一无二的团圆扇。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展现,欢乐的节日氛围令人流连忘返。

“在澳门的时候,中秋节我们也会一家人一起去外面玩,吃团圆饭。”来自澳门的陈畅坚在乐活市集选购心仪的文创产品,“这是我第一次在内地过中秋,能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一起过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一件很棒的事。”

而对于来自伊朗的运动员Kiana Kamalzadeh来说,这是她第一次过中秋节。“这里太棒了!”她兴奋地说着,一边还向记者展示刚刚从市集淘来的特色手工品。

其实,为了让“村民”过上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前期,“村”里的“氛围组”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亚运村文宣与媒体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小组成员涂文军“揭秘”道,活动小组共30多人的团队,从今年6月开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传承人进行深入沟通,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杭州全市及周边地区物色入驻亚运村的文化活动项目,并经过了层层筛选。

中秋节的活动策划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希望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之处,将美好的祝愿融入活动之中,让‘村民’们在细节之中发现小心思,感受小惊喜,在亚运村这个大家庭里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涂文军说。

日均步数3万+

拍掉内存30个G

在亚运村,还有一部分“村民”提前一天就在“村”里过了中秋节。因为,他们想在节日这天,更好地为“家人”服务。

在亚运村文宣与媒体服务中心负责摄影摄像的郑培庚就是其中一位。

郑培庚老家绍兴。以往每年中秋节,他总是会回家团聚。

今年破例了。团圆夜,他忙着给“村”里的“家人”们拍照,将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动人瞬间定格下来。

“其实我们也是可以轮班休息的,但我舍不得休息啊!”郑培庚不由得感叹道,“亚运会短短几天,亚运村的角角落落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东西,我得抓紧记录下来!”

每天,他都在跟时间赛跑。作为一名摄影师,他把大量的镜头对准了亚运村里服务保障亚运的群像。

志愿者、环卫工人、餐厅工作人员……郑培庚说,正是这些各行各业坚守一线的普通人,为亚运村这个大家庭注入源源不断的暖意。“他们中并没有谁提出过让我记录些什么,但我觉得有责任把他们的工作状态、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不论多少年后回过头来看,都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郑培庚笃定地说。

一个相机包,两部相机,偶尔还有三脚架,身背20多斤的装备,郑培庚每天坚持在“村”里“扫街”,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想要记录的瞬间。

为了抓拍到群像生动的画面,他常常天蒙蒙亮就出门,到天黑漆漆才回住处,日均步数3万+,有时一天下来就能拍掉相机内存30个G,处理照片大多被安排在了凌晨一二点。

日复一日,酸甜苦辣自然都是有的。但郑培庚笑笑说,“能够参与服务亚运,是件非常幸运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在拍摄群像的过程中,郑培庚时常被触动。“比如,有的夫妻档一起来亚运村服务亚运,但因为排班原因,夫妻之间可能一周也见不了几面。”

在和“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友谊的种子也在慢慢播种。

郑培庚说,杭州亚运会上,中国男排虽然夺得银牌,但在他心里就是冠军。“这段时间和队员们在村里的相处,让我感受到他们都非常平易近人。在邀请他们到文化屋、集市参加体验活动的时候,他们都喜欢我给他们拍照。”

男排队员离开亚运村的那天,郑培庚还特意去送行。“能在亚运村这个大家庭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当时主攻手还送了我一件球衣。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件离别的礼物,更是藏在彼此心中的一份信任与感激。我们还相约了下一次见面。”

郑培庚说,这段在亚运村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宝贵收获。



作者:  编辑: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