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烟火人间年味浓 喜乐安康过大年

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连日来,萧山春节一系列活动 重磅来袭,萧然大地处处弥漫着“年味”和“烟火气”。
查看更多>>

新春走基层 | 环卫工人:坚守岗位保“春洁”

新春走基层 | 环卫工人:坚守岗位保“春洁”

扫尘

春节前的大扫除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去除晦气,迎接喜气的一种方式。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办年货

买年货,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集体仪式和情感共鸣。春节将至,天南海北、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年货,在思念与祝福中流转,年味渐浓、渐厚。

祭灶

祭灶,又称祀灶节、过小年、送灶、辞灶,是祭拜灶神的意思。古代一般以美酒佳肴祭灶,有猪头、两条鱼、豆沙丸子等。近世祭灶花样翻新,先扫尘,后祭以酒糟、灶糖等。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因为灶神特殊的职责,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形成了一定的道德约束性,所以也会更加约束自己和家庭成员,并劝诫每个人都去恶从善。

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也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吃得“一清二白”,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进入八十年代,肉、蛋、禽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菜肴变得更加多样。进入二十一世纪,西式、农家乐、拼桌……年夜饭的吃法花样不断翻新。

守岁

​除夕,古代称“除傩”“大除”“大尽”,老北京人称为“岁除”“除岁”“大年夜”,俗称“年三十儿”。“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壮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守岁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