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 > 亚残时间 > 正文

杭州亚残运会硬地滚球开赛

更新时间:2023-10-22 08:22:49    内容来源:每日商报   

昨天,杭州亚残运会硬地滚球项目开赛,当天有张琦、严治强、易永宁等5名中国选手亮相各级别小组赛。

在众多残疾人运动中,硬地滚球是对有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员“最具包容性”的项目,那么,残疾人是如何玩转这项运动的呢?

2010年起就是亚残运会正式项目

硬地滚球起源于古希腊,起初专为脑瘫运动员而设,经过发展,严重痉挛、脑瘫或严重肢体残疾人也能参赛,但不向有视觉或智力障碍的运动员开放。它是少数几个没有对应奥运项目的残疾人运动之一,1984年在纽约首次亮相残奥会,自2010年首届亚残运会开始就是正式比赛项目。

这项运动在12.5×6米的室内场地上进行,使用的是比网球稍大的彩色皮革球。运动员需坐在轮椅上,根据自身能力,以滚、扔、踢或利用坡道等方式,将球推到最靠近白球(也叫“杰克球”)的地方。得分以投出的球距白球的距离计算,累计得分最高者获胜。

选手动作不同和分级有关

比赛场上,观众会发现,有些选手用手扔球,有些则用腿击球,身体残疾更严重的运动员则使用辅助器械(如坡道)和体育助理,而这与他们的分级有关。

硬地滚球运动员有四种级别,定义为BC1、BC2、BC3和BC4。

简单来说,BC1级、BC2级属于脑瘫运动员,BC1级的残疾程度较重,被允许使用脚踢球;BC3级、BC4级有的相当于脑瘫,有的属于严重躯体功能障碍或身体畸形的运动员,BC3级的残疾程度较重,四肢障碍造成上肢控球困难可以使用坡道,在助理的帮助下进行比赛。但为比赛的公平性,助理必须背对球场而坐,不允许看球的位置或向运动员提供建议。

每次投掷背后是数以千次的练习

尽管从观赏性而言,硬地滚球比赛不如轮椅篮球或盲人门球看上去激烈,但也十分考验策略技巧和肌肉控制力。运动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场上局势部署球路,还需要精准控制,才能每次投球都有效。

硬地滚球比赛用球由天然或合成皮革制成,重量275克,健全人扔出这样一颗球轻而易举,但对重度脑瘫运动员来说,每一次投掷几乎要消耗全身力量,背后是数以千次、万次的练习。

记者了解到,中国硬地滚球残疾人运动员训练非常刻苦,和很多健全人一样保持着高强度训练,每天要投掷几千次。如参加杭州亚残运会的严治强,拿过世锦赛冠军、残奥会和亚残运会亚军,每次大赛前每天都连续训练七八小时,肌肉酸痛不说,腿部都在轮椅上磨出血,累得吃饭也拿不动勺子,可依然不叫苦、不喊累,只为完成心中的梦想。



作者:记者 王振恺  编辑:值班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