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运村到亚残运村 转换工作正在进行
更新时间:2023-10-13 16:06:16 内容来源: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组委会
杭州亚运村媒体村最后一批“村民”离村之后,一项重要的工作正式展开,媒体村要在短短几天时间之内,完成“变身”,成为接待杭州亚残运会运动员及随队官员的亚残运村。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细节多,大量工作需要第一时间落实完成,亚残运村准备得如何了呢?
“从亚运村媒体村向亚残运村转换的工作当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住宿区域的转换,二是生活区域的转换。”亚残运村分级综合中心主任、亚残运工作处副处长杜锦虹介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这段时间内准备好两个功能预防区域——分级中心和轮椅维修中心,并完成形象景观的大转换以及交通的转换。”
这么多工作,这么多方向,想保质保量高品质完成,就需要“全村”协力、共同推进。亚残运村各个中心将转换工作按任务类别进行分类梳理,每个中心的任务清单都有十几项,按照既定时间表稳步推进。
住宿转换方面,亚残运村每个住宿楼栋的2-7层,无障碍房转换工作已经完成了。这些无障碍房专为轮椅使用者改建,在内部空间的预留上下足了功夫。轮椅行进、转向所需空间较大,存放也需要额外空间,这在无障碍改建工作中,被称为“轮椅回转空间”。轮椅型号、造型、尺寸各异,所需空间也有不同,在亚残运村,“回转空间”保持在1.5米,足以满足轮椅使用者的需求。
此外,部分重度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起居需要陪护,亚残运村也根据这一情况,配备了陪护房及陪护床,保证运动员们生活无忧。细节方面,房间内配备了多个紧急呼救按钮,防撞条、圆角家具等均准备到位。视障人士所需的盲文标符考虑到了房间、区域功能识别需求,也对特定功能开关进行了特别标注。比如水龙头的冷热开关,都有盲文标符,让视障人士可以放心使用。
这些暖心、细心的设置,从住宿空间,延伸到了公共空间。残障人士在“村”内的各种行动,都有辅助设施提供帮助。比如亚残运村的安检口,无障碍安检通道有1.2米的宽度,轮椅可以轻松通过。人工安检通道的工作人员,会为残障人士提供帮助,便于不同残障类别的运动员有序、快速、便利地完成安检流程。
抵达欢迎中心,改建优化带来的帮助无处不在:完成适应性改造的安检门、优化过的等候区、更合理的人员流线……亚残运村的软硬件都在不断进行转换。
进入亚残运村内部,运动员们动线的起伏处,都加装了坡道,各楼栋和区域的出入口也进行了加宽处理。盲道铺设遍及全村各区域,居住区的盲文提示、位置示意图一应俱全,运动员们想要自主行动,探索亚残运村之美,完全没问题。
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交通是否便利,同样不容忽视。杭州亚残运村从进“村”到住宿点再到出“村”,整条流线都按照残障人士的生活习惯进行优化。接驳车辆排布点位、车站位置、上下车辅助设施等细节,都是亚残运村工作人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踏勘、实测、论证之后落地实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残疾人运动员,可以轻松出行,全程无忧。
“从10月9日中午闭‘村’到10月14日亚残运村预开‘村’,短短几天的转换期,我们要将亚运会期间接待各国家(地区)媒体记者、符合媒体工作生活需求的媒体村,改造成供300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居住的温馨之家,其中所牵涉的环节之多、工作量之大、时间之紧迫,有目共睹。”杜锦虹说,“硬件的改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服务政策、方法等软件层面的优化调整,或许更加重要。”
杜锦虹说,亚残运村改造工程将始终遵循两个中心理念:“暖”和“细”。措施暖心,细节用心,杭州亚残运村即将完成转换,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各国家(地区)的代表团能够在亚残运村,感受到家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