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戴村镇跻身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示范乡镇(街道)榜单

更新时间:2023-12-30 15:29:15    内容来源:   

戴村镇跻身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示范乡镇(街道)榜单

戴村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3年11月

我镇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试点单位,于 2020 年实现全镇 22 个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在做强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该镇秉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通过挖掘地域特色、打造精品亮点、赋能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农村文化礼堂“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截至目前,该镇已成功创建五星级文化礼堂 3 个、四星级 4 个、三星级 15 个,并于日前成功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

1.打造一村一品,蓄好文化建设“源头活水”。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坚持一体化推进、差异化打造,在挖掘提炼、转化利用上久久为功,持续深化文化礼堂“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展”建设。一是文化挖掘各具特色。立足村域特色,深耕农耕文化、孝悌文化、非遗文化、乡贤文化等特色文脉资源,做好资源整合、打造精品亮点,现已建成名人馆、晋瓷馆、农耕馆、书画馆、红色纪念馆等特色场馆 13 个。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开展历史资料发掘、古董物件捐赠活动,累计受捐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 50 余件。二是文化传递彰显活力。结合重要节庆,在文化礼堂中嵌入传统礼仪、传统民俗与民间艺术,以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方言土语”把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启蒙礼、成人礼、孝老3爱亲礼、民俗节等系列活动 160 余场次,参与人数超 6 万人次。三是文化创建百花齐放。将文化礼堂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纳入中心工作,动员各村社通过集资新建、乡贤捐建、祠堂改建等方式,结合文明创建、基层治理、村规民约、社群建设等工作,营造百花齐放的文化生态。截至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 2600 余万元。

2.坚持先行先试,激活文化繁荣“一池春水”。打响全省“文化管家”发源地品牌,迭代推出“文化管家”2.0版,提升村社文化供给精准度。一是政府出资聘管家。引入专业机构作为乡镇“文化管家”,通过群众点单,委派专业人员、匹配优质资源,提供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共组织各类演出 520 场,受众 20 余万人次;开展书画、摄影、舞蹈等公益培训 480 场,服务群众超 18 万人次。二是借力发力建阵地。依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成立全市首个“三团三社”,每年免费开设 15 门专业课程,累计培训群众 6000 余人次。强化文化礼堂的专业指导服务,因地制宜开展社团培育、活动演出、艺术创作等活动 68 次,有效提升文化礼堂综合使用效益。三是深挖内潜创精品。加快培育乡土文化能人、文化精品。近 3 年来,共培育本土文化骨干 107 人,其中省级“乡村文化能人”5 人、区级“乡村文化能人”15 人。组建戴村艺术团等本地社团、队伍 38 支,打造本土演出节目49 个,鼓励村民从家中“灶台”走上公益“舞台”。

3.注重共建共享,推动文化改革“细水长流”。积极调动和发挥文化礼堂在强村富民、推动发展上的作用,构4建因村制宜、功能各异、形式多样、体系完善的文化礼堂服务新模式。一是“礼堂+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整合 22处文化阵地、7 处非遗地标、53 处历史古迹,精心绘制镇域文化精品手绘地图,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系统化。点线面做精沉浸式旅游体验,推出红色线路游、非遗体验游、古迹探访游等 4 条“礼堂游专线”,打造内外兼修的融合美丽乡村、未来乡村等建设成果,按照区域文化、历史沿革、姓氏渊源等归类进行划分,并引入新青年歌舞团等专业服务公司参与运营,实现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发展。目前,已建成覆盖辖区全域的红色研学圈、文旅休闲圈、服务体验圈等 3 类“15 分钟品质文化圈”。三是“礼堂+市场”优化服务机制。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索个性化运营模式,引入研学旅游产业、户外运动产业等新业态,满足群众所需、增加经济收入,实现双向赋能。如,沈村村、尖山下村文化礼堂开展商业化租赁试点,通过与旅行社、中小学等开展研学课程、场地合作,目前已增加经营性收入 10 万元。下阶段,该镇将以入选省级示范为契机,紧扣“文化地标 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引导各方参与,推动文化礼堂精品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让文化礼堂各展特色,真正成为农村群众引以为傲、喜闻乐见、心之向往的活动场所、文化客厅、精神家园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