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关于萧山区贯彻落实退役军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29 18:32:44    内容来源:   

萧山区是全省的经济大区、人口大区,也是退役军人大区,主要呈现“一高两多一浓一全”的特点:一是全区参军热情高,每年征兵数量占全市的12%以上,目前拥有现役军人850人,退役军人4.2万余人(全杭州最多,占全市1/6)。二是区内驻军部队多,拥有师级单位1个、团级2个、营级2个、连级5个,涉及多个军种达千余名官兵。三是优秀群体人数多,拥有革命烈士253名、重优对象1486名、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62名,部分农村籍60周岁以上退役士兵9263名。四是崇军工作氛围浓,拥有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所,省级“国防教育基地”1处,省级“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2处,省级“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2家,国家和省市级双拥先进单位(个人)6个;省部以上媒体报道萧山双拥工作先进事迹和经验26篇。五是服务保障机构全,我区设有军供站、光荣院、军休中心、烈保中心(烈士陵园)、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双拥服务中心等全门类的服务保障机构,是杭州所有县(市、区)中机构设置最全、功能发挥最多的区。

一、“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1.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

①县级及以下“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所占比率(%):达到66.7%,超过规划要求。

②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比率(%):达到62.5%,离90%目标还有差距。

③退役军人党员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比例(%):达到100%,按规划要求完成。

④职责范围内信访事项办结率(%):达到100%,超过规划要求。

2.移交安置

①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和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退出消防员)安置率(%):达到100%,按规划要求完成。

②推广军转干部直通安置方式,探索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军士、义务兵专项选拔和归集专岗安置模式(条件成熟的地区):此项工作我区没有开展。

3.就业创业

①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参训率(%):达到100%,超过规划要求。

②有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参训率(%):达到100%,按规划要求完成。

③退役军人参训人员职业技能相关证书获取率(%):达到90%,按规划要求完成。

④退役军人培训后有稳定就业岗位、稳定体面收入所占比率(%):达到90%,超过规划要求。

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次数:完成2次,按规划要求完成。

4.优抚褒扬纪念

①修缮养护烈士纪念设施数量:完成45处。

②除与设区市共用活动场所的市辖区外,其他县(市、区)都有功能完备的烈士纪念活动场所数量:我区有1处,按规划要求完成。

③具有我区户籍,有意愿的现役义务兵父母、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烈士遗属每年免费体检率(%):达到100%,按规划要求完成。

5.军休服务管理

①审定去向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安置率(%):达到100%,按规划要求完成。

②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星级评定覆盖率(%):目前正在积极创建中。

二、所做的工作

2021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汇聚起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磅礴力量”目标要求,以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奋进姿态,以“红星照我心·崇军萧然情”为主题品牌,以双拥模范区创建为重要抓手,聚焦政治建军、备战打仗、双拥提质三个重点,坚决落实“一把手工程”,广泛弘扬双拥传统,系统完善政策机制,全面浓厚崇军氛围,巩固提升军民共建,全力保障军事行动,在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的征程中,扎实推进退役军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贡献萧山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决扛起使命担当

退役军人事业发展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始终贯彻从严从紧要求,拉高标杆、强化统筹、压实责任,持续提升党管退役军人事务的领导水平。

1.抓学习强根本。坚持把国防、双拥和退役军人事业列入学习计划,依托“区委理论中心组”“湘湖大讲堂”等,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悟“尊重退役军人、尊崇军人职业”的深远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退役军人事业的特点规律,牢固确立“抓经济不忘强国防、促发展不忘真拥军”政治要求,全区持续弘扬拥军崇军的使命意识和政治自觉更加坚定。2021年以来,区委组织相关理论学习4次,邀请国防大学、省委党校等专家开展线上线下教育11场,并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强国”“干部学习新干线”“萧然崇军”等自学提能。

2.重领导强统筹。明确完善退役军人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四个纳入”(即将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方案,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和党政军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范围,纳入党管武装和财政预算,纳入人大执法监督项目)。每年区委区政府高规格召开党管武装、双拥工作、退役军人等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审议文件、部署工作;区人大、区政协坚持监督协商,共同强化双拥与退役军人工作落地见效;镇街“一把手”牵头双拥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组,做到班子议军、专人分管、经费保障三个到位。尤其是,2023年将退役军人事业发展列入区年度综合考评,在党的建设中专门对镇街和区级部门赋予1分和1.5分进行考评,掌握了推进发展的主动权。2021年以来全区共评选“党管武装好书记”20名。

3.优机制强保障。全面落实区委议军、专题会商、过军事日、走访慰问、信访调处、现场办公等六项机制。两年多来,区委常委会召开议军会议6次、军政座谈10次、双拥专题会商8次、过军事日3次。区四套班子走访驻萧部队、退役军人及军烈属达4000余人次(慰问品价值200多万元),镇街走访慰问每年实现全覆盖。同时,专门出台《关于调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部分涉及个人补助资金发放方式的通知》等配套性文件22个、《关于做好现役义务兵父母等优抚对象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等完善性文件10个,制定《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履行兵役义务领域实施奖惩的意见》《杭州市萧山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3个。尤其在兵役义务领域奖惩措施方面,每年推出定向招聘事业岗位3个,国企和社工岗位若干个。

(二)加强阵地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以阵地建设为抓手,按照规范化、高效化、品牌化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功能、打造亮点,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1.着力优化三大平台功能。在军供站建设方面,重点围绕“四个一”标准(即一套完整的军供保障方案、一支战之能胜的支前队伍、一批配套齐全的保障物资、一些临时应急的保障场所),研究制定军供保障方案8个、组建支前队伍4支、确定餐饮保供单位4家、储备各类物资1240件,同时投资500余万元对军供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增建了党建学习室、信息化指挥大厅、餐饮保障室、官兵休息室等,全面提升军供力量整体素质、跨行业协同和野战保障能力。仅2023年3月已高质量完成保障任务1万余人次,受到军代处、任务部队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胡厅长的高度赞赏,并成为全省唯一区县级“全国重点军供站”。在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方面,专门投资600余万元,按照庄重肃穆、整洁完好、宣教深刻的要求,改造并维护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碑、英名录碑等,全面落实“五个一”标准,对44处零散烈士墓进行全面修缮并落实了“一月一巡查、一年两祭扫”的常态化保护,在新街街道试点实施“军人公墓区”,专门划出最好区域,制定相关条件和标准,推出军人公墓建设。两年多来,各类烈士纪念设施累计接待祭扫人员18万左右,其中纪念馆聆听讲解2万余人次。目前,萧山革命烈士陵园是全省县(市、区)中规模最大、维护最好的陵园之一,先后被授予“浙江省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党史现场学习教育基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也被评为“浙江省烈士褒扬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在军休服务中心建设方面,不折不扣完成移交安置工作,认真落实组织建设与教育引导。投资200余万元推动“服务保障提质行动”,对老旧设施进行全面修缮,新建休闲公园,增设了文体活动室、康复理疗室、荣誉展览室、学习阅览室等,组建了“红星育苗”讲师团、“红星闪闪”志愿队、“红星帮帮”智库团等,依托老年大学、就近社区、军营学校,深入开展“红色宣传”与助力发展活动,其中,“红星育苗”讲师团被区委宣传部授予“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较好地实现了军休干部老有所学、所养、所乐、所为。区军休中心也被评为“浙江省军休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目前,军休中心正在创建省军休所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2.着力完善基层站点建设。在建优建强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基础上,制定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的通知》,专门下拨741万元,围绕“五有”标准和“强队伍、增功能、优服务、展风采”要求,全面推广镇街、村社“9+1+X”建站模式,22个镇街均设立了集行政事务代办、轮值站长、党员管理、法律援助、崇军服务、就业创业、关心关爱等融为一体的“退役军人之家”,实现了退役军人服务站标准化全覆盖,并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15家、省级“新时代枫桥式”84家。同时,各镇街分别建立了以退役军人为主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和网格战斗队、亚运安保队、公益志愿队、退役军人事务员等多支队伍,共计6000余人,成为发挥退役军人独特作用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国家在萧山试点,目前650人完成培训,考核通过率达97.2%,下一步按试点要求,进一步探索任务与职责、管理与考核、政策与保障等方面机制,力争提供较为完善的“萧山经验”。

3.着力打造特色示范样板。积极扩大全社会拥军崇军效应,在全力培育“一镇一品牌”永久性阵地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一街一带一圈一镇一学校一公园一市场”等示范样板。其中,把最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山阴路打造成为“双拥示范街”(近一公里布局了双拥公园、双拥雕塑、双拥商家、兵器墙绘、英模图展等);把最繁华的市心路打造成为“双拥崇军带”(近三公里集成了崇军医院、银行、商场、酒店、公交等崇军单位);把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瓜沥七彩小镇打造成为“迷彩崇军商圈”;把中国农民运动的发源地——衙前镇打造成为“红色双拥示范镇”(依托衙前的红色资源打造了“五个一”,即一批镇村两级标准化退役军人服务站、一个双拥主题公园、一条崇军示范街、一个浙江省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一批双拥宣传矩阵);把教育资源最优的学校——回澜小学打造成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把主城区最大的城市休闲公园——南江公园打造成为“双拥主题公园”(全区已打造双拥公园4处,正在建设7处);把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浙江新农都市场打造成为“崇军市场”(在水产、粮油、副食品等领域中选择70家规模大、信誉佳、效益好的商家开展崇军服务)。同时,“新时代老兵岗”“老兵公交车”、20条“双拥公交线”和一大批“双拥桥”“双拥林”“双拥亭”等已成为双拥新载体、城市新风景。

(三)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浓厚双拥氛围

坚持聚沙成塔、久久为功,努力通过一系列的载体和活动,不断培育全社会尊军崇军、惠军优军的良好风尚。

1.突出宣传引导浓氛围。将退役军人事业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持续开展“十个一”学习宣传活动。目前,主流媒体专版、“萧然崇军”专栏、学校教育专课、华数用户专播(60万)、宣传长廊专窗等“五专宣传”常态化开展。萧山国际机场、火车南站、杭州地铁以及主要道路两侧和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设置双拥标语3000余处,开辟“崇军橱窗”600多处;在金融、医卫、通信系统和2200余家企业商家挂设崇军服务标牌,拥军崇军文化随处可见、随时可闻,全民意识不断增强。

2.突出典型引路浓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萧山区253名烈士纪念馆,农民运动先驱李成虎纪念馆,隐蔽战线斗士楼曼文纪念馆,“一门双英烈”葛理庸、葛树滋纪念馆等13处红色基地的教育激励效应,组织主流媒体对20名革命烈士开展“专栏专宣”,大力宣扬英雄壮举和革命精神。另一方面,选树“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和“兵妈妈”“好军嫂”等先进典型,引领全社会尊军崇军强国防。同时,组织一批抗战、援朝老兵和优秀“兵支书”“兵乡贤”宣讲“老兵永远跟党走”,成立由7名军休干部组成的“红星育苗讲师团”,以“口述红色档案”形式,组织“六进”开展“四爱”(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两年多来,已有1.5万多名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和干部群众接受了心灵洗礼。

3.突出主题引领浓氛围。坚持把“情系边海防官兵”“爱心献功臣”“双拥在基层”和退役军人“一学一看”(学党的理论知识、看家乡发展变化)等作为常态化主题,通过敲锣打鼓送青年、送牌匾(共悬挂“光荣之家”3.8万块)、送喜报(共58次),做到真情走访、情暖军心。组织开展“关爱老兵、永葆光荣”主题荣军活动,为238名抗美援朝老兵拍摄“全家福”定制专属邮册,为284名老战士集体颁发纪念章,邀请168名功勋老兵参加重大庆典活动,尤其在近期推荐“亚运火炬手”中,2名优秀退役军人光荣当选。深入开展“文艺走亲、双拥凝心”主题拥军活动,区绍剧团、退役军人“文艺轻骑兵”编排的《秋之白华》《情系军营》等双拥节目深受广大官兵喜爱。广泛开展“英烈精神、浩气长存”主题纪念活动,每逢清明和“9·30”烈士纪念日,区四套班子全程参加隆重的敬献花篮仪式,17个镇街对零散烈士墓举行“四个一”祭扫(擦拭一次墓碑、敬献一束鲜花、组织一次缅怀、接受一次教育)。接力寻找异地烈士墓13处,为烈士寻亲1次,烈士亲属赴省外祭扫8批次18人,组织网上祭奠近10万人次。区内多所学校每年专赴烈士陵园举办“开学第一课”和“童心致敬英雄心”等,共同缅怀英烈,自觉接受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让优良传统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四)加强优惠优待,广泛开展崇军服务

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发的退役军人事业发展局面,实实在在落实优待政策和崇军服务。

1.聚心崇军优服务。一是党委政府崇军,落实常态化优抚、节日性慰问、特殊性补助,确保政策兑现到位、节日暖心到位、有难关心到位。二是工商单位崇军,按照“1+X”构建“萧然崇军特惠联盟”,发动培育2200余家崇军服务单位。三是医疗单位崇军,32家公立医院真情推出优先优惠,全面推行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尤其萧山医院作为市级“崇军医院”每年定向捐赠50万元善款,用于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医疗、伙食补助及特别慰问,受到《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名表扬。四是通信系统崇军,务实定制专项服务,其中华数为每个现役军人家庭免费赠送机顶盒并减免一半宽带费用。五是社会组织崇军,组建区退役军人关爱协会、退役军人文联,挂牌成立残疾军人康复中心,优化“金利浦”“兵之初”“萧然老兵”等志愿者队伍,并开展各类服务活动500多次。

2.真情帮扶解困难。一是抓好就业安置,高质量完成4期适应性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为542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达600余个。同时以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中心为框架,不断扩大40家就业服务单位,积极构建“1+X”模式退役军人就业保障联盟,实现线上线下招聘应聘全覆盖,切实做到岗位等人的良好局面。二是抓好创业帮扶,全面扣清4500余家军创企业底数,依托机器人小镇和钱江电气工业园两大平台,探索打造军创共富联盟,联合区内6大银行155个营业网点,推出“拥军贷”给予所有退役军人利率优惠并减免多个收费项目。同时,用足用好各类政策,为1021家军创企业减免税收。三是抓好纾困解难,务实深化“三个一百崇军项目”,投入善款100万元,专项救助100个特困现役军人家庭和100个特困退役军人家庭,仅今年已救助现役军人家庭53户、困难老兵48户。四是抓好权益维护,成立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中心,与5家律师事务所签订拥军共建协议,提供法律援助100多人次。

3.兑现政策暖人心。在精准兑现各级政策优待的基础上,聚焦关心重点帮扶、重点优抚、重点培养三个群体。两年多来,320名自谋职业转业士官、下岗志愿兵、96/99进藏兵实现“应帮尽帮”;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资金3亿元。用心用情解决军人“三后”问题,“阳光安置”转业干部、军休干部和军士100名,定向安排随军随调家属14名,就近就优解决军人子女入学23名,接收滞留部队七年的一级伤残军人1名,全面兑现了“只要部队交得出,地方就能接得下”的庄严承诺。今年安置的11名军官、17名军士已全部按流程准备完毕,争取9月23日前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定岗。鼓励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全区574个村社中,现有“兵支书”142名、“兵委员”512名。同时,全区办理发放优待证34479张,组织义务兵父母免费体检2000多人次,安排重优对象疗休养400多人,建立数字化档案3.9万份(比国家要求整整提前两年)。“萧然崇军”综合服务平台在浙里办、浙政钉两端成功上线,访问量高达16万人次。

(五)加强共建协作,持续深化军民关系

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全心全意为驻地人民群众服务”,积极开展军政军民共建活动,确保团结一心合力共进。

1.军政共建紧密有效。坚持军地双方常态化交流机制,支持镇街、学校、企业与驻萧部队签订共建协议10份,组织文明共创、文体联赛等活动32次,开展法治、健康、文艺、科技、教育等“五进暖兵”活动30余次。依托驻萧高校与油库承担士官学校技能实训2000余人次。尤其东海舰队91681部队以“萧山”命名的战斗艇,每年开展问需座谈,扎实推进“艇区共建”。同时,全区上下热心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合法权益,积极保护军事设施,按照“四个一”要求(收集一次需求清单、召开一次协调会议、落实一次专项资金、组织一次实地验收)全面落实“双清单”任务。两年多来,区财政共投入2300多万元用于驻萧部队训练场地改造、环境优化以及家属院加装电梯和充电桩等,积极协调两个部队农场军产改革和61085部队、省武警总队机动支队营区建设,认真配合浙江海警支队、预备役营移防以及省边防总队、区消防大队体制调整,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军民关系团结融洽。驻萧部队积极开展性质宗旨和拥政爱民教育,视驻地为“第二故乡”,深入开展“互帮互学互促”为主的“五共”活动(资源共享、精神共襄、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党建共建),全心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区人武部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市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每年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为你骄傲——八一光荣榜宣传周”和“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等国防教育“五进”活动;严格落实军训大纲,组织防台抗汛、人民防空等各类演练5次,开办“少年军校”并军训学生近4.8万人;调动基干民兵参加应急抢险、亚运安保和疫情防控卡点管控2.3万余人次,疫情期间检查各类车辆(人员)300多万次;同时积极开展“联乡结村”活动,每年投入15万元帮扶建德市长林村科学种植白茶,支持当地群众奔向共同富裕。武警杭州支队二大队积极开展社会治安联防联勤,加强重要时节、重点场所、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和巡逻执勤,起到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浙江出入境边检总站医院每年开展免费义诊,组织人员赴广西三江县义务支教,为当地引进教育资金10.8万元和书籍5万余册,结对资助困难学生30多名。61085部队、92721部队积极参加“扶贫帮困”“春蕾计划”助学捐款和植树造林、环境整治、“五水共治”、义务献血等,开放“军史馆”“荣誉室”等设立“军营开放日”,大力宣传“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重大意义。驻萧部队特别讲政治、特别能奉献、特别守纪律,军民关系团结和睦,充分展示了爱民之师、铁军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3.军民融合成绩斐然。专门出台《萧山区加快推进军转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发投用“军地一体化”数智服务平台,仅2022年兑现各项奖补资金近千万元,新增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装备承制资质单位若干家,多个项目成功入选省军民融合重点项目计划,有效推进了军品科研和保障,同时吸纳了大量军转民高新技术。2022年我区获全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考核优秀等次、市级军民融合考核排名第二。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争创一流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问题与短板亟待解决,比如退役军人工作特色塑造与品牌打造还要持续加强,全生命周期数字服务还需进一步统筹设计与推进,区镇村三级管理服务融合发力还有待优化。

下一步,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接见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全面推进新时代退役军人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萧山贡献。

1.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在加强政治引领、阵地建设、政策优待、困难帮扶、就业安置、公共服务、英烈褒扬、军休服务和队伍建设、作用发挥、宣传教育等方面全力全抓,切实打牢基础、做优基层,真正在党政机关、工商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群众中形成崇军优军的良好氛围。

2.要务实构建“1+5”崇军联盟。坚持以“红星照我心·萧然崇军情”为主题品牌,依托基础优势和各方资源,着力构建以“萧然崇军”服务体系为框架,打造“五大联盟”,即就业保障联盟、创业共富联盟、崇军服务联盟、双拥支前联盟和志愿者联盟,真正在党建引领下,凝聚各类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参与支持拥军崇军工作。

3.要全力打造特色品牌。一是探索形成退役军人事务员队伍建设的系列化经验;二是积极打造传化集团集企业人武部、退役军人服务站、就业创业帮扶、双拥文艺队、老兵物流港、军企共建、军民融合于一体的“双拥明星企业”;三是以一流的平台、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应“四个一流”为目标,提炼推广宁围崇军“六为”经验;四是深化打造中国花木城“国防教育基地”、军事装备模型展示基地;五是发挥“千万工程”策源地优势,打造梅林村、横一村、浦阳传化共富基地退役军人特色场景;六是探索研究退役军人“召必回”相关机制;七是推进数字化改革,着力打造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系统。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