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我区夜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及相关建议

更新时间:2023-12-29 18:32:44    内容来源:   

夜经济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发展夜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就业机会增多,有助于推动服务业扩张规模,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区切实引导居民增强夜间消费意识,积极培育夜间消费市场,加快搭建夜间消费平台,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实现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夜经济的特色和错位发展,完善发展空间、发展层次、发展业态上的布局,推动消费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一)“一心两翼多点”布局体系初步形成。我区充分发挥各镇街经济、人文、自然条件优势,突出萧山夜经济特色,不断完善发展空间、发展层次、发展业态上的布局,推动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以萧山主城区为中心,以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钱江世纪城为两翼,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瓜沥镇、临浦镇等为多点的“一心两翼多点”夜经济布局体系,培育形成以湘湖为代表的景区夜经济,以旺角、印象城为代表的商圈商场夜经济,以浙农·东巢艺术公园为代表的街区园区夜经济等十大夜经济打卡点(见表1),以夜经济发展高质量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

微信截图_20231229182307.png

(二)三大形态夜经济活动汇聚人气

我区夜经济主要由商圈商场夜经济、街区园区夜经济、景区夜经济三种形态组成。

1.商圈商场夜经济。依托大型商圈、商贸综合体的外部广场、内部街区、屋顶空中花园等物理空间,针对季节、时令推出不同主题的夜市、夜吧、夜食等活动,如银泰“喵街鲤巷”、旺角城“花车市集”、印象城“空中夜吧”、万象汇“夏日好市”。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主要依靠商圈综合体天然客流。

2.街区园区夜经济。以文创园区、商贸特色街区为载体,依托街区和园区的产业特色和商贸业态,开展文创市集、老街夜市等夜经济活动,如东巢艺术公园“落日夜市”、五七公社“官河市集”等。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体验,主要依靠抖音、小红书、朋友圈等宣传引流。

3.湘湖景区夜经济。依托湘湖景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推出水景秀音乐会、湘湖夜游船、沙滩音乐会、宋韵茶肆、湖山市集等夜经济活动。主要依靠公众号推广、抖音小红书付费推广及网红名人推荐引流。

(三)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对全区八个夜经济打卡点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7月,全区八个夜经济打卡点共举办夜经济活动260余场,涵盖“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各个方面,单次活动最高吸引10万次以上人流量,日均1万次人流量,极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1-7月,根据数据监测,八大打卡点夜经济营收总计75.51亿元,夜经济营收占全天比重超过62.8%,彰显我区消费增长新动能(见表2)。

微信截图_20231229182349.png

二、存在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目前,我区夜经济以商圈商场夜经济为主(十大夜经济打卡点中有六个为商圈商场夜经济),形态较为单一。夜经济发展和商圈商场紧密结合在一起,导致夜经济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和东片区域,缺少大型商圈综合体的南片尚未形成夜经济打卡点和集聚区。尽管南片已有临浦镇横一村、河上镇伟民村、戴村镇尖山下村等周末游玩好去处,但夜经济集聚效应仍不够强。

(二)经济业态不够丰富。当前,社会经济形态正从服务型经济向体验型经济转型,夜宵夜市、观光休闲等传统夜经济模式已难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夜间市场消费需求。而我区夜经济主要停留在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等形态,缺乏实景演艺、互动剧场、体育竞技、康养之类的产品,且除部分24小时便利店及无人售货店外,在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6:00保持营业的商业体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市民夜间消费及娱乐需求。长远来看,若要实现长期良性发展,在业态丰富方面还需持续发力。

(三)文化底蕴彰显不足。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逐渐从表层感官体验过渡到追求精神与身份认同方面的深度体验,对场景的要求也从单维度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上升到身心沉浸、意义连接、文化认同共振的三维空间场景体验。但我区夜经济发展尚未发展到“文化”层面,在目前已经形成的十大夜经济打卡点中,只有浙农·东巢艺术公园(官河文化和粮仓文化)、湘湖(跨湖桥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化属性,且上述2个夜经济打卡点在运营过程中,并未充分挖掘文化的深层次含义,未能给消费者提供相关的文化体验和文化认同。

(四)辐射带动未能形成。目前我区夜间项目多以单点开发为主,缺少聚集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产品的夜间经济活动,夜经济点位之间各自独立发展,区域辐射带动效应不强。以湘湖景区的湘湖慢生活步行街为例,该街区全长1.3公里,包括19家餐饮和6家民宿,没有电影院、KTV等娱乐设施。该步行街距离杭州乐园、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等湘湖主要景区较远,周边3公里内基础客群较少,最近的商圈综合体在7公里之外,叠加交通不便影响,消费者前往街区时间成本高、可选择消费娱乐空间小。与之形成对比的湖滨路步行街,该街区地处上城区中心,紧挨西湖,周边交通通达(地铁1号线、2号线均设有站点),社区、写字楼较多,基础客流有保障。在湖滨路步行街周围1公里范围内,拥有湖滨银泰in77、西湖银泰、解百等3个大型综合体,形成了消费集聚区。

(五)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需要交通、灯光等配套支撑,但目前我区部分夜经济地点出行较为不便。如离湘湖景区最近的地铁1号线湘湖站,距离项目6.6公里,步行用时过长。又如东巢艺术公园园区内现有停车位350个,每周末车辆进出车次达1500次以上,园区内停车位受限致使每周末车辆进出阻塞严重,园区进出口的萧杭路也近乎“瘫痪”。

三、下一步工作及相关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明确各镇街、平台各自的定位及特性,结合区域交通、商业配套、人口结构、消费水平等因素,因地因时制宜发展夜经济。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性需求加强空间范围整合,结合相应主题开发系列文化产品,统筹安排主题活动。

(二)挖掘本地特色,打造商旅文融合消费场景。充分挖掘萧山本土文化,通过城市建筑、灯光氛围等设施体现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探索创新型文化消费实践活动,实现对生活气息、文化元素的符号化凝练,赋予消费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如积极推动无忧传媒与湘湖战略合作,围绕吴越文化、唐诗宋韵,在历史留白空间造景叙事,打造迎合大众兴趣点的商旅文融合消费新场景。

(三)完善配套支撑,强化夜经济发展要素保障。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完善新消费产业链制度、建立产业基金与研究院、加强城市品牌塑造等方式,不断优化夜经济等新消费业态发展土壤,支持相关主体做大做强。适时建立夜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夜经济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相关单位之间的对接谋划,改善夜间照明,延长夜间交通,健全基础配套设施,方便市民出行,进一步活跃我区夜间经济活动氛围。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夜经济浓厚氛围。积极对接省、市、区宣传部门,高效利用直播电商、网红主播等互联网资源,推动全媒体矩阵前移,有计划地开展对我区夜经济的宣传活动,推介夜经济地标、集聚区、头部品牌,不断扩大我区夜经济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区外市民与游客前来休闲消费。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