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29 18:32:44    内容来源:   

摘 要: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别聚焦高技能人才培育的议题,采取包括实地走访、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方法,全面评估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育现状,总结培育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研究结果将为优化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育 培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萧山区作为杭州市制造业大区、民营经济强区,正处于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双提速”阶段,培育高技能人才对于完成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尤为重要。

为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萧山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合理的技能人才保障,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高技能人才培育的主题开展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萧山区各重点镇街和平台,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职工及技工院校学生的意见,并以萧山区社会公众和重点企业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旨在全面掌握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调查高技能人才培育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现高技能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更加完善的培育体系、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更加有效的激励保障。

一、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育情况梳理

(一)产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杭州“拥江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杭州亚运会等重要节点,助推萧山区进入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双提速”阶段。在此背景下,萧山区虽以制造业为传统和主导产业,但以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智慧) 汽车、生命健康以及纤维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不断集聚发展,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热点均有所布局,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今年,萧山区出台《关于萧山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政策意见》和21项配套政策,立志以优化结构为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2+3+X”产业布局,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打造化纤、汽车两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建筑等新兴产业集群;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发展直播经济、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次序推进“Xiao往全球”;三要强化科技赋能作用,推进六大新型研发机构争创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大院企合作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截止2022年底,全区技能人才总量30.09万人,其中初级工11.64万人,中级工7.68万人,高级工7.8万人,技师2.56万人,高级技师0.41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为35.79%。技能人才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职高、技校或大专,本科及以上比例较低;25周岁(含)以下、25周岁至40周岁(含)、40周岁以上的比例为2:7:10;男女比例为3:2。

从产业分布上看,全区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第二产业的工业技能人才主要从事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第三产业技能人才主要从事零售、道路运输、酒店住宿、物业管理和商务服务。

综上,全区技能人才在年龄、知识结构、技术等级、行业分布等方面呈现“四多四少”的状况,即:年龄偏大的多、中青年人才少;知识老化、理论基础薄弱的多,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少;初、中级技能人才多,技师及以上的少;传统制造业领域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少。结构性的失衡导致企业招人用人出现“普工剩、技能缺”的现象,供需的差异性暴露出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供不应求的问题,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更加迫切。

(三)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

萧山区贯彻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精神,持续优化区级技能人才政策。目前全区已经基本建立起涵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评价激励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体系。

一是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类劳动者在完成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申请800-3000元的培训补助;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每人2000元的资助;企业和培训机构可根据培养的技能人才等级和数量,享受每人800-2000元的资助。

二是关于高技能人才评优。对认定的“萧山工匠” 资助1万元。对获评的区首席技师给予三年每人每月1000元工作津贴。此外,萧山区还有金梧桐人才生活津贴、区总工会高技能人才奖励、积分落户等各类奖励和安置政策,高技能人才可不受学历限制,参与职称评审和人才分类认定,进而跻身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人才的行列。

三是关于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萧山区每年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提供每家30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为区级技师工作室提供每家10万元开办经费和每年3万元考核合格运行经费;2022年新增一项“等级认定企业一次性资助10万元”政策,2023年出台政策对规上工业企业自主等级认定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进一步激发企业培育高技能人才。

微信截图_20231229175416.png


(四)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萧山区整合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将政府补贴培训与市场化培训相结合,着力构建以“实训基地+技师工作室”为核心,以重点骨干院校为基石,以若干主要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一是关于实训基地和技师工作室。全区新建或扩建两家区级公共实训基地,已累计建立23家。实训基地承载机械加工和工业化学分析等项目,年均实训学员8000名,已成为高技能人才实训的重要平台。全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累计建立72家区级以上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包括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和市级20家),由企业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指导,发挥技术改造、导师带徒等功能。

二是关于技工院校。全区共有三所技工院校: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杭州市第二机械技工学校(民办)和浙江医药技术学校(民办)。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已被列入浙江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项目,建成世赛中国集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基地。挂牌全省唯一的技工院校博士后工作站,是全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核心单位。第二机械技工学校与杭齿集团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专注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的人才培育。浙江医药技术学校以培育高素质的医药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服务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三家院校结合产业发展特色,共同为全区产业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关于中职院校。全区现有4所公立中等职业学校和4所民办职业学校,基本涵盖区内产业需求。萧山一职涵盖数控技术、机电技术、汽车修理、财务经济和学前教育五大类;萧山二职涵盖园艺、商业贸易、餐饮三大类;萧山三职涵盖服饰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工程、物流与财务管理等四大类;萧山四职涵盖护理、药学、建筑工程、数控技术、精细化工和国际商务六大类。

四是关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全区现有21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服务企业员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和在校大学生等不同社会群体,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项能力证书培训,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协调、茶艺、中西餐饮、保安、保育、美容美发、花艺设计以及养老护理等工种。

(五)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自2020年以来,全区按照国家省市技能评价改革总体部署,全面推广市场导向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以用人单位、社会评价组织为评价主体,逐步从“企业用,政府评”迈向“企业用,企业评”的新阶段。截止目前,全区共有62家用人单位和6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含2所技工学院和1所中职院校)可以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前者可开展评价职业58个,后者可开展评价职业36个。参与评价合格并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数为21813人,其中企业职工48.64%、社会人员34.35%、职业院校学生17.01%,高级技工、技师及高级技师人数为10663人。备案单位数量、等级认定数量均居全市前列。企业自主认定在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2022年,企业自主认定技能人才达4008名,其中高技能人才2581名,占全年高技能人才指标半数以上。


二、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育取得的成效

(一)高技能人才数量快速增长

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育数量稳步增长。经统计,2019-2022年,全区每年培育的技能人才数量依次为7218人、9526人、10725人及12534人,其中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依次为3095人、3442人、4108人及4246人(参见图1)。

微信截图_20231229180524.png

(二)高技能人才保障日趋完善

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区委、区政府每年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全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人才专项资金和技能提升专项资金,资金充足。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补助、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技能竞赛及师资培训等方面。2019-2022年的支出依次为994万元、951万元、800万元及914万元;技能提升专项资金则主要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等职业培训补贴发放,2020-2022年的支出依次为126.83万元、331.93万元及673.01万元(参见图2)。

222.png

(三)高技能人才素质明显提升

萧山区高技能人才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不少高技能人才在省、市、区级荣誉评选中崭露头角。截止2022年,全区荣获的奖项统计如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名、全国技术能手19名、省级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8名、“新时代浙江工匠”122名(包括浙江杰出工匠1名和浙江工匠22名)、杭州市特殊津贴及西湖明珠高技能领军人才7名、区级以上首席技师201名(其中省级4名、市级18名),优秀技能人才遴选位居省市前列。

(四)高技能人才培育环境优化

萧山区持续推进高技能人才的薪酬结构优化。目前,区内重点企业已逐步构建向一线技能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恒逸、钱江电气等多家企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的薪酬待遇提高8-15%。技能人才的岗位不断获得晋升,高技能人才会被提拔至企业管理层,劳动模范、杰出青年等荣誉也不断向技能人才倾斜,为其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自2011年起,萧山区已经连续13年举办“行行出状元”技工比武电视擂台赛,共组织技能竞赛82场,动员岗位技能训练6万人次,营造出技能人才“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相继举办的“能人节”“匠心会客室”“技能训练营”等系列活动,打造了“萧山·技能”品牌,壮大了青年工匠队伍,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及创新”的社会氛围。

1.png

2.png

3.png

4.png

四、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谋划,建立部门联动大培训格局

统筹谋划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大培训格局,是推进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建议一是创建党委人才办负责指导,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执行,发展和改革、教育、财政等职能部门协同支持,经信、民政、建设、农业农村、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具体实施的综合性培训架构。二是借鉴四川省的先进经验,设立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定期探讨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监督和评估执行情况,以确保各部门间的密切协作,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高效进行。三是各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涉企政策和审批涉企项目时,应考虑将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评估标准,从而激发企业在技能人才培训评价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充分利用“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的关键指标,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建设共同服务示范区的评价基准,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纳入部门、乡镇、综合平台的综合评审,共同推进促进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资源共享,加强技能培训社会供给力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场地、设备共建共享行动,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技能培训社会供给力,建立起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多元化供给体系。一是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技能培训制度。鼓励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产教结合实践基地及线上学习平台等,在开展企业内训和等级认定的同时,还可面向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有偿社会培训服务,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二是充分挖掘职业院校培训潜力。支持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创建省一流技师学院的同时,保障民办技工院校有序发展,消除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壁垒,鼓励四所中职院校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组织,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持续深化“1+X证书”制度改革。推进公立职业院校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其为社会提供培训、评估等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三是支持民办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当前全区民办培训机构数量偏少,职业工种相对集中,为此要优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服务方式,鼓励社会资源注入,建设行业企业主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多元合作培养模式。此外,探索建立培训机构星级评定制度,培育一批与市场紧密对接、具有行业特色的培训机构。

(三)探索培育创新,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培训课程规范,并结合萧山区产业进展与企业需求,革新教学体制和教育内容,探索企业技能培育新格局。一是探索职业教育专业及教学内容革新。引导院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设置跨界的复合型专业,培育市场急需的新专业。借鉴德国“双元制”技能人才培育模式,以教学互动、理论实践相结合为基本目标,重构教育内容和策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萧山技师学院为试验起点,辐射其他中职院校。二是鼓励企业创新职业标准。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将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内部培训结合,引进或开发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技术技能标准,加强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制培训。

(四)围绕产业发展,加强技能人才培育针对性

锚定萧山区标志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发展,调整和引导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与策略。一是聚焦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育。建议由党委人才办牵头,联合多部门通过问卷调查、市场数据抽样、访问、座谈等方式,建立技术工人需求动态监测与分析体系。编制紧缺技能人才需求清单,向社会公示,科学引导人力资源向重点产业汇聚,确保紧缺技能人才培养的定向性。二是聚焦青年技能人才培育。坚持以青年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重点,建构“院校-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青年人才培育体系,积极开展青年专项技能、青年创业、新兴职业技能等培训。三是聚焦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育。以推动新经济增长点快速发展为目标,重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数字媒体等新业态新职业从业人员群体的建设,鼓励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如依托浙江讯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试双证”评价机构,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强化数字技能人才培育意识。

(五)完善职升通道,激励技能人才追求新高度

通过完善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赋予技能人才正向评价,激励技能人才向更高等级奋进。一是优化职业晋升路径,尝试开展“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激励企业设置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高级职位,拓展技术型员工的职业晋升潜能,推动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激励低技能工人的培训投资。二是强化技能型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间的职业流动性,确保技师及高级技师与工程师享有同等的福利待遇。三是推进技能型人才薪酬分配体系,指导企业将技能要素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定与技能水平匹配的企业工资、薪酬、福利制度,适当提升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薪资和福利标准。四是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转变重视学历文凭、轻视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确保技能型人才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

(六)加大政策宣传,提高高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对高技能人才的认可和尊重。一是加强政策宣贯工作,组建政策宣导队伍,主动走进各级社区、街道及企业,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激励等相关政策的传播和落实,提供专业的政策解读及服务支持。二是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在职业院校开学第一课、企业员工入职培训及在职培训等环节做好工匠精神的宣传工作,强化突出工匠精神的作用。三是依托萧山区“电视擂台赛”、“匠心会客室”等宣传平台表彰先进模范,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微信、短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全面宣传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和贡献,推广多元人才理念,营造高技能人才友好型社会。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