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新形势下做精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路径思考 ——以萧山区进化镇为例

更新时间:2023-12-29 17:34:43    内容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更可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作为乡村历史文化的载体,乡村博物馆在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热潮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近年来,一座座各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悄然兴起,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这些乡村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而且成为展示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

2022年3月,文旅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为乡村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4月,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根据上级重要指示精神,进化镇以乡村历史建筑为载体,结合镇域内乡村历史文化展陈室、乡间非遗展示馆、民间博物馆、乡村研学基地等,着力打造进化乡村博物馆集群,让进化文化走出去。2022年,葛云飞故居纪念馆、汤寿潜故居纪念馆以及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先后获评省级乡村博物馆,2023年镇域内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和汤寿潜故居纪念馆相继开馆,推动国有博物馆、乡村博物馆融合发展,为进化镇乡村博物馆矩阵建设再添重彩。新形势下,为更好载满乡愁、弘扬文化,进一步了解乡村博物馆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结合本人所分管的工作,以乡村博物馆建设为调研课题,采用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系统分析梳理当前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实践模式、现状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精乡村博物馆建设,打造“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群”的新路径。

一、进化镇乡村博物馆建设相关要素分析

进化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部,南接诸暨店口,东连绍兴夏履,西临浦阳江,北靠临浦镇,是萧山区的生态大镇、文化重镇。在这里有着多个带有文化印迹的传统村落,如云飞村的葛云飞文化,大汤坞新村的汤寿潜文化、印纹陶文化,欢潭村的“五义文化”等。近年来,进化镇以高质量建设“历史文化名镇 休闲旅游新城”为目标,牢牢把握自身在文化上的优势,以四大文化品牌为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活水源泉。一是名人文化,全镇拥有以抗英名将葛云飞、布衣都督汤寿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人资源;二是陶瓷文化,进化全域共有古窑址25处,其中茅湾里窑址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是保存最完整的古窑址之一;三是宋韵文化,欢潭、岳联、华锋等村,均有多处宋韵文化景观;四是乡村文化,全镇25个村都有各具特色的公益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

二、进化镇乡村博物馆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保护修缮力度

以名人故居为代表的乡村历史建筑是乡村博物馆的最好载体。进化镇辖区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88处、历史建筑30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3处、历史地段3处,明清古建筑群近30万方。全镇系统规划文物保护工作,梳理重点,排定计划,每年投入数百万元专项资金,有序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和修缮,先后完成了欢潭老洋房、二桥书屋、汤寿潜故居、葛云飞故居等一批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面积总计3.5万方,为乡村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深入挖掘历史底蕴

挖掘提炼本土历史是建设乡村博物馆的灵魂所在。进化镇通过与大专院校、文博机构、本土文史专家、名人后代等合作,深入挖掘四大文化,如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对葛云飞、汤寿潜等名人进行系统研究,总结提炼其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为故居纪念馆建设提供了学术依据;与浙江财经大学合作,提炼了“五义之乡,宋韵欢潭”的口号,并将五义文化融入到村史馆建设中;联系走访葛理庸、葛树滋烈士后代,全面了解烈士家庭背景和生活成长经历,使故居纪念馆建设更接地气、更有教育意义。

(三)全面推进场馆建设

整合资源、节约高效用好资金是乡村博物馆生存之道。不同于一般国有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更多体现共建的理念,实现“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如在筹建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时,烈士亲属不仅无偿提供了故居房屋,还捐出了烈士生前书信、照片、证书等数百件珍贵物品,全面还原了烈士的生平和心路历程;还有许多社会热心人士为场馆建设出谋策划,形成了文化共识和文化自觉。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展陈上不盲目追求高大上,更多体现真实感、历史性和乡土味,让游客能在乡村博物馆体验与城市不一样的韵味。同时,进化镇积极破解专业讲解人员招聘难题,将与第三方合作引进共享讲解器,在提供优质讲解服务的同时,为博物馆增收。在资金筹措上,除了镇财政保证外,区文物局专门出台政策,在文保修缮、场馆布展和后期运维上给予补助,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良好机制。

三、 乡村博物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进化镇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目标,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本人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谈等形式,发现进化镇以及萧山现有的乡村博物馆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现以进化镇为例剖析。

(一)人气有待集聚

进化地处萧山区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地带,位置偏远,交通相对不便,且博物馆没有精致、多样化的互动活动配套,使得乡村博物馆无法有效集聚人气,部分点位日均游客量不足50人次,下雨天甚至参观量为个位数,且二次回访率低。

(二)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乡村博物馆创建工作的推进上,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文化保护工作上,主要力量还是镇村干部,群众的参与性、积极性依然欠缺,没能形成巨大的合力。特别是在征迁、拆违等工作中,因涉及不少村民的切身利益,不配合,产生阻扰情绪,甚至和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在乡村博物馆各个项目的建设开发中,目前仍然以镇为主体,没有很好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尤其是缺少专业公司的介入运作,影响了工作的专业化。

(三)展陈布置有待专业化

乡村博物馆讲究专业和规范,要有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藏品,展厅布置要有脉络、节奏感,讲解说明要准确。如进化镇重点打造的葛云飞故居纪念馆和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在建设过程中就碰到了场地展陈空间小、物品介绍匮乏等实际情况。特别其中部分生产生活展品在现实社会中已消亡,参观者在未经历展品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前提下很难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作用及意义,更是加大了展陈布置的难度。此外,省里在对乡村博物馆进行现场验收时,会看灯光布置是否合理,展厅是否节奏感,主题是否明确,路线设置是否合理,讲解是否到位……种种门道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四、做精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路径探索

针对现有的举措成效和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精乡村博物馆,打造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群。

(一)以协同参与提升博物馆硬实力。一是政府主导。乡村博物馆的打造是一件综合性的工作,政府部门必须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做到积极引导,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合理开发、合理利用。二是社会参与。需要充分发掘社会多元资本的活力,引导多元资本投入乡村博物馆建设,创新博物馆建设的模式,更为乡村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活力。三是村民共建。村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乡村文化的传人,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村民的更好生活。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声势,让乡村博物馆建设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让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博物馆建设,在全镇兴起创建新热潮,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

(二)以党建联建提升博物馆软实力。一是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加强与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档案馆,杭州市档案馆,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钱江管理处,杭州市历史学会,区博物馆联盟单位以及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等高校等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使得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组织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开展研讨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博物馆文化传承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文化研讨活动,如开展“欢潭艺术家驻村计划”、举办汤寿潜学术研讨会等,进一步提升进化的影响力,今年12月进化作为“汤寿潜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的重要一站,全国50余位专家齐聚进化,进一步提升汤寿潜文化影响力,助推打响进化名人文化品牌。三是传播特色文化。各村社努力挖掘并展现独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讲好乡村故事,吸引乡贤回归,让乡村博物馆成为文明宣讲、移风易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升进化的影响力。

(三)以融合发展提升博物馆吸引力。一是打造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一系列文化场馆,形成了名人故居纪念馆、乡村历史文化展陈室、乡间非遗展示馆、民间博物馆、乡村研学基地等为代表的进化乡村博物馆集群。以宋韵欢潭展陈馆为核心,将汤寿潜故居纪念馆、欢潭村史馆、进化乡贤馆、葛云飞故居纪念馆、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等历史印记串连,打造乡村博物馆“进化矩阵”,使其在保留乡土味的同时,成为宋韵文化的展示空间。二是做精特色游线。积极发挥乡村博物馆的带动作用,探索一条以“展馆经济”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将博物馆与辖区内的景点、农庄相串联,打造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同时在现有的参观模式之外,推出“乡村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模式,打造宋韵欢潭研学基地、萧山“农耕农趣”研学基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三是文化赋能加码。做精乡村博物馆,内容上做到月月有活动,载体上借力青少年研学机构、历史协会等合作,衍生上依托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成果,将文创项目引入至博物馆内,形式上开展新书发布、文化宣讲、红色研学、学术研讨等活动。同时,定期发起乡村博物馆临展、讲座、研讨、书画交流等活动,在社会性的互动中提高乡村博物馆馆的受众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

五、思考与总结

乡村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而且成为展示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次调研聚焦乡村博物馆这一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认识到乡村博物馆担负着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等重要职责,以实地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系统性的调查研究,梳理了当前进化镇乡村博物馆建设的举措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三条建议,对做精乡村博物馆,打造“没有围墙的乡村博物馆群”有一定的借鉴。

乡村博物馆植根于乡村,与其他的乡村文化设施一样,务必在“建、用、管”上做好文章,避开同质化、形式化等误区,吸取一些乡村文化场馆热闹开、冷清守、无声关闭的经验教训。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敬畏”指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乡村博物馆既可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也可兼顾当地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期待浙江大地上更多的乡村博物馆能建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成为乡村文化新名片,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编辑:杜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