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萧山区产业数字化模式及扩面路径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29 18:32:57    内容来源:   

为全面落实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萧山作为制造业大区,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石,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为载体,以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为抓手,激发制造业发展潜能,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

一、调研背景

今年9月,全国召开新型工业化大会,对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整体部署。萧山作为全省第一个召开新型工业化大会的县区,深刻把握全区工业发展新方位、新使命,明确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路径、新抓手,响亮提出“奋力冲刺‘双千亿’、再造工业新萧山”的新目标。区经信局锚定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第一区的目标,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化数实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数字化水平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三,2022年位列全省第二。

二、开展情况和问题剖析

由我局牵头,组织北大信研院、能力中心、友成科技、钛联科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数字化服务商,对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现场调研和数字化改造“回头看”,结合专题座谈收集企业数字化进程中有益经验、面临痛点及数改需求。经总结梳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改造宏观环境来看,市场总体需求不足,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需求方面,三季度萧山重点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订单不足仍是当前最大问题,企业数量占比高达 69.4%。企业运营成本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后,平均每度电的成本从6-7毛涨至8-9毛;员工社保单位缴纳比例从2022年的14%调整至今年的16%。二是从改造企业的异质性来看,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调动所有资源实施数字化改造。许多企业存在因为缺专业人才“不敢转”、缺钱缺技术“不愿转”、设备制式数据标准不统一“不能转”、缺诊断和后续服务“不会转”、现有样板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导致的缺抓手“不善转”等实施障碍,反复“踩坑”经历影响改造预期。三是从改造产业层面来看,区内制造业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参差不齐。数字化转型升级既包括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包括处于进阶发展阶段的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数据标准缺位、数据确权困难、数据安全不确定性和数据开放共享等问题,都不同程度阻碍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入。

三、对策举措

(一)迭代升级,扎实推进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一是优化样本企业打造。引导现有行业样本企业迭代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定期开展“回头看”和企业“圆桌会”行动,加强政策宣贯和看样交流活动。二是探索国资参与新模式。支持国资控股数字化服务商参与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工作,充分发挥在网络设施、算力设施、数据安全等方面优势,整合数字化服务资源,形成一套符合萧山特色的案例样本。三是积极推广轻量化应用。推进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设“轻量化应用+数字化赋能券+无代码开发工具”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中小企业部署“小轻快准”应用。

(二)开放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一是持续培育一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纺织服装、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数字基础好、带动效应强的重点行业,持续培育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平台供应商强化软件、装备、综合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二是构建“企业专用+行业通用+基础共性”工业APP发展体系。鼓励区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特别是行业级平台参与“N+X”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扩面工作,打造一批面向行业共性需求的基础工业APP和一批面向特定领域、特殊场景个性化需求的专用方案化工业APP。三是聚焦模式创新,实现平台差异化发展。由龙头制造业企业,如大胜达包装、杰牌传动等牵头建设的平台,应将自身经验与数据固化,形成可广泛复制的应用服务模式,实现平台规模化发展。由科技型企业,如工互科技、灵工数据等牵头建设的平台,应加强与制造业企业合作,将核心技术与行业特性深度结合,通过平台技术授权、二次集成、资源服务等方式实现平台广泛部署。

(三)标准先行,探索产业数据价值化应用。一是实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制定萧山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建设指南,鼓励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率先开展首席数据官试点,设立CDO岗位,全面负责企业数据管理工作。建立CDO人才库,开展首席数据官培训,为企业数据治理、数据驱动、数据增值提供技术能力支持。二是培育壮大萧山数商。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交易、传输等全链条,重点培育数据服务型企业、数据管理型企业、行业数据应用示范企业,推动培育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数据交付等第三方服务类数商。三是推进产品主数据标准应用。在汽车零部件、化纤等行业领域先行建立产品主数据标准建设及行业试点,依托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构建产品主题库,开展本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品主数据的规范化、数据质量评价、分类分级、归集接入、数据治理、数据融合和数据开发等。

四、成效成果

萧山区产业数字化坚持以示范标杆为引领,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复合人才为核心,以凝聚合力为支点,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成效显著。样本优化方面,已遴选的金属加工、棉纺、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纺丝加弹等5个细分行业11个样板项目,对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测评二级及以上要求持续迭代。轻量化应用方面,推动数字化试点服务商和氚云等低代码平台合作,实施“数字赋能券”模式推进行业“N+X”数字化改造扩面。已上线“云MES系统”等16个精品应用,发放150余张数字化赋能券,惠及百余家中小企业和规下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场景方面,依托北大信研院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专题调研,挖掘共享托盘、共享仓库、智能缺陷检测和集约采购等特色场景应用。人才梯队培育方面,在工业企业推行首席信息官制度,已遴选两批次共25家企业,发挥行业头部企业CIO联盟作用,建立头部企业CIO和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负责人或生产负责人“结对帮扶”机制。服务商引育方面,充分发挥我区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场景优势,通过“直通乌镇”“工业大数据峰会”等途径,持续招引集聚百家生产制造数字化、经营管理数字化、网络数据安全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等多业态服务商。制定萧山区数字化服务商评价方案,已对首批次19家生产制造数字化服务商开展专项评价。构建服务商数字画像。

杭州市萧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3年12月18日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