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的衙前实践

更新时间:2023-12-29 17:34:43    内容来源: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衙前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上党课一起学、中心组集体学、青年说宣讲学、读原文自己学,贯彻总书记“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指示,切实掀起开展主题教育的高潮。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对运河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千年大运河,流动新生机,作为浙东运河流经地的衙前,对浙东运河有着特殊的感情和体会。对此,衙前镇理论学习中心组对衙前段运河文化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利用进行梳理研究,现梳理调研情况如下。

回望运河史,常觉滋味醇厚、绵延不绝。衙前的历史是一部保护传承利用运河的生动实践史。衙前因运河而生,从春秋晚期疏浚的山阴故水道,到晋朝运河的正式开挖,再到历朝历代的修葺完善,让运河之畔、军衙之前的古镇有了衙前这个响亮名字。衙前随运河而兴,由于利于灌溉,运河以南开始大量种植以水稻等粮食作物。运河以北开始大量种植葛、麻、棉花等经济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养育一方百姓,繁荣一方经济。衙前以运河为傲,运河中生生不息、持续前进的深刻内涵,树立起衙前“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精神旗帜,既和“好要大家好,有要大家有”的农运呼号一脉相承,又给衙前创业者增添了敢闯敢试、善抓机遇的气质,换来了今天衙前的发展成就。

展望运河时,坚持薪火相传、以文铸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文化的根与魂,衙前是首批省历史文化名镇,“运河文化”“农运文化”“创业文化”这“三种文化”,是衙前文化的本底坐标。一段时间以来,衙前贯彻落实总书记把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衙前特色的文化谱系。在运河文化的传承上,今年6月,全区首个乡镇运河博物馆——浙东运河衙前展示馆正式启用。官河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全区首个文创街区。建成历代瓷标、度量衡变化、萧绍契约等5个民间博物馆,构建“一馆一街五点”的运河特色风情线路。在农运文化的传承上,运河边的红色农运是衙前的特殊基因。用好衙前农民运动史迹群,建成“两馆五点”的红色研学风情线路。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各类研学活动,今年以来农运史迹群接待各方人群8万人次。在创业文化的传承上,用好“十八里经济长廊”和“千万工程”考察两条线路,着力以“工业风+乡村美”展示共同富裕建设成果,努力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镇有温度。在第一批共富带的基础上,今年“十八里经济长廊”获评市第二批共富带。

展望运河势,自觉生逢其时、使命光荣。衙前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做好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大文章,展现运河小镇、工业大镇的新气象。一是运河兴产业,激发新动能。坚持近期“扩需求、稳增长”、中期“育产业、强集群”、远期“优生态、汇创新”三步走,提供更多“地瓜经济”衙前样本。二是运河美城镇,打造新环境。从17年剿劣治水开始,实施“三清一配”,在8公里运河沿岸拆除28万方违建,建成28公里污水管网。未来衙前将以此为鉴,加快变脏河道为省绿道和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经验的活化利用,努力让衙前“企业美、村庄美、沿线美、秩序美”。三是运河聚人才,供给新服务。服务好企业“领军人”、“创业人”、“科技人”三类人才群体,全面构筑“一核四带”城镇服务体系架构,以“三种文化”为内核,推进社区生态健身带、社区创业经济带、社区高效服务带和社区智慧治理带建设,构建15分钟品质生活圈。四是运河讲文化,铸就新繁荣。持续挖掘运河旁的散落文化,做透文化内涵、激活文化记忆、打造好文创产品,以浙东运河衙前文化园建设为契机,把“有意义”的文化传承转化为“有意思”的文化传播。



作者:  编辑:杜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