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南阳街道关于南阳伞·共富坊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29 17:22:57    内容来源:   

自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以来,浙江各地积极响应,聚焦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探索共富新路径。南阳立足制伞业,发挥自身优势,以传统伞业为根基创新打造出“南阳伞·共富坊”发展新模式。而南阳作为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域,对全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整体谋划与布局,南阳伞作为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刚刚兴起的“南阳伞·共富坊”也存在着许多发展瓶颈。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对南阳伞的转型升级和共富坊的创建发展带来启示。

一、基本情况

“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南阳伞”,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自2005年被评为“中国伞乡”以来,依托伞业特色经济,深耕“伞”文化,行业产业链更加完整,与“互联网”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还被认定为省级信用示范行业。目前,南阳街道制伞企业年产能已达3亿多把,年产值60多亿。2022年区域内雨伞产品销售额和销售量分别为45.32亿元和2.27亿把,区域内雨伞产品出口额和出口量分别为5.63亿美元和1.64亿把。南阳街道直接或间接从事制伞相关工作的人数为3.2万人。截至2022年末,南阳街道伞业相关机构310家,其中企业数量(不含个体工商户)为93家,现有19家龙头、骨干企业,11家市级著名商标,30家区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以家庭为单位的南阳制伞作坊的兴起,为南阳人发家致富撑起了一片天。近年来,南阳街道经过深度调研、全面剖析,对地方传统制伞产业进行自我革新、迭代升级,成功打造了“南阳伞·共富坊”。当前,整个街道有近十分之一以上的家庭参与其中,平均每户家庭可因此增收近2万元以上,区域共富总增收超7500万元。可以说,南阳伞不仅能遮风挡雨,也是推动南阳发展的一把“共富伞”。

二、面临挑战

当前,南阳作为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域,对全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整体谋划与布局,而南阳伞作为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刚刚兴起的“南阳伞·共富坊”也存在着许多发展瓶颈。

一是产业短板多。受制于其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的模式,南阳伞业存在“创新性”不足、“美誉度”不高、“领头羊”不强、“新零售”不多等短板。在临空提能升级的大背景下,南阳作为核心区块,传统伞业走到了十字路口,无论是腾笼换鸟、另起炉灶,还是自我革新、凤凰涅槃,都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

二是市场竞争激烈。当前我国制伞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饱和,近年来,雨伞市场规模增长较为缓慢,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南阳从事雨伞加工的企业仍未对市场进行充分分析,缺少对自己产品的正确定位,危机意识较为薄弱,也不利于“南阳伞·共富坊”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收入利润低。短期内,缝伞仍然是南阳老百姓获利的最直接途径,但受制于南阳伞整体中低端的制约,产品本身价值不高,相应的缝伞加工费也较为微薄,当前形势下,加工收入实现可持续显著增长存在困难。

四是就业形势差。当前时代背景下,南阳伞的“共富”主要依赖伞面缝制劳务外包的传统模式,并且面临着缝制群体老龄化、衰减化、低效化的现实困境,“共富路”相对较窄。如何实现除“缝伞”外更多的符合当前实际的就业场景与途径,实现更大维度的“共富”值得我们深思。

三、针对南阳伞和共富坊发展的建议

作为传统工业强镇,南阳有把人尽皆知的“共富伞”,“共富伞”最大的特色就是伞面与伞架缝制的这道工序是在千家万户中完成的,伞厂把伞面和伞架通过“放伞人”分发到各村社群众进行加工缝制、初检再收回到厂里进行质检包装。勤劳的南阳群众每天利用闲余时间即可缝制100把左右并因此额外赚到每天50-80元的务工收入,家家户户“缝阳伞”成为南阳随处可见的共富场景。而要想持续激发南阳伞业新活力、保障南阳人民的“钱袋子”,唯有打好产品提质、销量提升、品牌提誉、收入提档的组合拳,才能有效补齐短板、直面发展挑战。

(一)打好创意“设计拳”,助力产品提质

系统做好南阳伞创意设计、研发工作,多途径提高制伞业的技术工艺,提高伞业系列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真正打响“南阳young·伞伞亮”区域品牌。

1.完善体系建设。鼓励制伞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找差距、补短板,精准帮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推动企业强化“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提升培训活动,邀请质量管理专家现场答疑解惑,精准帮扶企业建立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融合艺术之美。加深与中国美院、青年美术教师团队、知名艺术大师等专业团队与个人合作,融入南阳特色元素,打造“潮”系列、“道”系列等文创潮伞,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南阳伞业向着文创、设计、功能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实现差异化发展。

3.煅炼品质内功。与上虞崧夏、福建东石等中国知名制伞地合作,紧跟国内伞业潮流,确保与时尚同步;积极引进和研发国内先进的制伞工艺,构建伞骨架、伞布、伞件的等系列设计体系,提升防晒抗风等系数,加强南阳伞的核心竞争力。

(二)打好数字“营销拳”,助力销量提升

充分发挥伞业特色数字驾驶舱的数据归集和分析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防范共富坊运营过程中的多重风险,实现共富坊安全稳定发展。同时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数字贸易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争取实现南阳伞“出海”。

1.线上线下结合。在传统营销渠道基础上,设立共享直播间,引进当地知名伞企入驻开展直播,依托潮都未来社区商业街区催生直播产业在南阳落地发展,形成新的就业场景与途径,拓展共富维度;集中开设“南阳伞直播间”,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等平台最大限度地将引流提升销售渠道。

2.实时防范风险。依托伞业特色数字驾驶舱,对企业订单情况、销售明细、经营情况和加工群体、收入情况、人员变动等进行实时分析研判。建立运营风险预警机制,对于经营不善的制伞公司,及时为企业提供支持,助企纾困,或者及时调整放伞数量、缝伞人薪酬等,实现制伞人(企业)、放伞人(经纪人)、缝伞人(劳动者)精准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共富坊可持续发展。

3.加强数字贸易。围绕“服务保障临空发展”主线,全面融入临空发展,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及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外向型战略试点机遇于一身的优势,加强与临空示范区战略合作,通过数字贸易渠道推动南阳伞“出海”,争取南阳伞成为“国际伞”。

(三)打好IP“文化拳”,助力品牌提誉

1.打响区域品牌。以“共富坊”为核,汇集伞文化展陈中心、南阳伞企业集散加工点、南阳伞品牌展销中心、南阳伞营销网络直播间、南阳伞产业数字化信息平台(数字驾驶舱)等于一体,打造“南阳YOUNG”区域公共品牌,亮出““宝宝”IP和“南阳YOUNG·伞伞亮”的宣传口号,集聚南阳伞业品牌影响力,有效提升产品形象与附加值。

2.拓展展示窗口。紧紧抓住亚运盛会、大会展中心开展重大契机,依托大会展中心、伞乡陈列馆、南阳伞共富坊等线下展示窗口,实现线上线下“展”与“销”深度融合,向全世界展示南阳伞业底蕴及风采,打响品牌知名度。

3.引进专业团队。通过市场化运作,为南阳伞业量身定做提升方案,打造南阳展销“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南阳伞品牌统一性,增强南阳伞品牌的辨识度和记忆度。

(四)打好民生“共富拳”,助力收入提档

1.优化共富模式。在传统的伞业劳务外包的基础上,通过制订制度、规范流程、明晰权责,优化以南阳伞共富坊为核心的企业、放伞人、缝伞人的共富模式。深化打造“南阳伞·共富坊”2.0发展模式,主动与临空经济示范区产业规划部门联动,积极推进以伞业为基础的共富小微产业园项目落地。

2.搭建共富架构。结合南阳16个村社的阳·mall,同步构建“1+15+n”的架构。即打造1个位于潮都未来社区“南阳伞·共富坊”,建立15个村社“伞·MALL”,组建N个村社“伞下相缝”工作点,开发“缝伞任务”抢单小程序,每日发布缝伞任务,每把伞设置市场价溢值20%-25%的“共富价”,鼓励吸纳更多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勤劳致富。

3.多方凝聚合力。进一步激活街道、村社、伞业共富合作社三方的耦合联动效能,提高伞业共富合作社的运营管理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工作统筹,推进共富坊建设工作。创新开展“政府主导+协会运筹+企业主体+市场运营”统分结合的制造合伙人模式,组建由伞业协会运筹,各个龙头企业联合的超级共享南YOUNG伞梦工厂。



作者:  编辑:杜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