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 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

更新时间:2023-12-29 17:22:57    内容来源:   

“八八战略”是引领萧山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总方略,也是确保萧山持续走在前列的关键一招。20年来,萧山区委坚定不移贯彻“八八战略”,从萧山实际出发,坚持工业立区、创新强区,创造性地谋划“融入大杭州”“萧(山)滨(江)一体化”等重要决策部署,实现区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共同富裕全域推进,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城市能级不断跃迁。

一、坚决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萧山路径

21世纪初,萧山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市、区)第1位,是一方被寄予希望的热土。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13次到萧山调研,赋予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的光荣使命,为萧山发展指明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战略路径。萧山区委以坚定的政治担当践行“八八战略”和习近平同志对萧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推动萧山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一)立足地域优势努力展现“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风采。

萧山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区域实践地。在贯彻“八八战略”要求过程中,区委深刻把握“八八战略”的优势论方法,立足民营经济兴盛优势、城乡发展差距较小优势和拥江区位优势,将区域优势嵌入发展大局,制定了“工业兴区”“融入大杭州”的重大决策,牢记习近平同志要求萧山“着力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的指示精神,努力打造萧山“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金名片。

块状特色产业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特色,也是萧山经济的主要特征。以制造业为主体的萧山经济在21世纪初已形成纺织、机械汽配、羽绒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根据“八八战略”提出的“进一步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区委提出“工业兴区”战略,坚持工业主体地位不动摇,出台《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产业导向,优先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循环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都市工业;优化发展平台,以工业园区整合提升为突破口,加快镇街工业功能区块的调整与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提升竞争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多措齐下,萧山块状经济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优势主导产业加速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羽绒之都、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首个园林绿化新兴产业基地先后落户萧山。

依托于较强的经济综合实力,萧山城乡发展比较均衡。200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萧山调研时指出,要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小康村镇建设道路。根据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和“八八战略”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区委从2003年起就正式启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加大“千万工程”“康庄工程”落实力度,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到2005年,全区公路通村率、通村公路等级化率、路面硬化率全部达到100%。实施“最清洁城乡”工程,做实做细村庄长效保洁工作。在农村社会建设方面,2009年,萧山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萧山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到统一的就业政策和社会养老保障范畴;按照“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打造省级、市级教育强镇;推进镇街品牌文化建设,加快镇街综合性文体设施建设;在融入大杭州发展过程中,萧山社保政策“同城同待遇”步伐加快,农村居民、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主城区实现完全接轨。截至2011年,1个村通过全国农村首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验收,2个乡镇获“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城乡一体化建设2次获全省“千万工程”优胜奖,获全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和低收入户奔小康工程先进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被评为全国五保集中供养先进单位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截至2011年,萧山地区生产总值位于全省首位,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及科技综合实力居全省首位,钱潮牌万向节成为全省首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企业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前列。

(二)深化改革开放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区委一以贯之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萧山经济社会实现深层次变革、系统性重塑、高质量发展。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是“八八战略”的一贯要求。2013年12月,区委打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组合拳。通过对浦阳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整治印染、化工、铸造行业,推动产业升级;在全省率先完善阶梯水价机制,建设“刷卡排污系统”,通过提升落后生产方式资源成本的办法倒逼企业依法依规排污、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推进“两链”化解和“低小散”行业整治,淘汰低效产能企业,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区委还实施“千企转型升级”行动,推进“创新强区”战略,使“萧山制造”向“萧山智造”转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萧山还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治水“大禹鼎”。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是“八八战略”的重要抓手。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萧山“千方百计引进来,千方百计走出去”。截至2018年,区委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利用与上海接近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自贸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完善外贸服务机制,推进“大通关”建设;深入实践“互联网+”重大战略,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萧山园区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传统外贸”“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新模式;着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鼓励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贯彻“浙商回归”战略,大力支持浙商萧商创业创新。通过全方位扩大开放,萧山形成了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多个“国字号”平台为主体的“全域自贸”开放发展新格局。

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萧山结出累累硕果。2021年,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指数列全省第3位。入选首批省级数字经济发展创新试验区和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创建行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2%。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63.5%、23.6%和40.9%。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占合同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的68.1%。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71%,工业设计和信息软件技术服务等行业占服务出口比重的84.9%。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

(三)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展现新境界。

“八八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的总纲领,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委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积极探索以人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2021年,萧山的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萧山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A等行列,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各类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99.1%,基本医疗保险户籍参保率99.7%。2021年7月,萧山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试点,入选全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1年11月,区委迅速出台《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制定《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四张清单》,落实加快形成高质高效产创体系、加快构建区域统筹协调格局、深化“扩中”“提低”改革、全力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等措施。区委创新性地从社会最小单元社区入手,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2022年7月,区委十六届二次全会召开,全域部署推进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启动创建引领型社区28个、示范型村社55个、基础型村社80个。

全会以后,为推动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区委努力建立全民全面发展的协同机制。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累计创建省级、市级高质量就业村社50家。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各类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9.36%。聚焦“一老一小”,打造多跨场景“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社)”,获评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发布全国首个《儿童友好乡村建设规范》团体标准,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全省验收评估中列第1位。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享,完成世纪城初中等学校建设项目26个,浙大二院总部项目加快建设,浙大妇院钱江院区正式启用。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基层,打造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萧山·红领通”,完善“村社—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治理体系,打造“15分钟办事圈”,实现了90%以上民生事项下沉镇街,100%办事网点覆盖村社。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区委抓实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跨湖桥文化、宋韵文化、诗路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美院湘湖校区成功落户,打造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等国家级平台。

萧山通过高水平推进人的现代化,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萧山获得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考核优秀等次,5个村创建为省级“未来乡村”,1个亚运风貌样板区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获评全国城市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1个和全省数字社会优秀案例1个,“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为省级典型,工作经验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

二、坚持创新深化,持续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

萧山依靠民营经济起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一方阵,形成了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八八战略”中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块状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等。萧山区委坚持创新驱动、加速动能转换,做大做强民营企业,使民营经济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一)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时代发展,民营经济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实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势所必然。区委深该认识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的紧迫性,把推动民营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作为工作主线,创新驱动、改革深化,彻底转变发展方式。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是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区委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施“二次创业”。2004年,萧山出台《关于鼓励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加快“二次创业”的若干政策》,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升纺织印染、机械汽配、钢构网架、羽绒服装、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实现脱胎换骨。区委还推动实施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盘活存量土地,建设工业标准厂房,提升工业发展水平。2011年,区委又推动出台“九大产业升级培育”计划,实施“百企名片创建工程”,使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萧山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2015年1月,省委、省政府在萧山开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并批复同意萧山区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涉及完善结构转型机制、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完善集聚发展机制、优化发展制度环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地方金融等6个方面。根据试点方案,区委大力实施“千企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制定差别化用地、排污等实施办法。2017年,萧山最大的传统主导产业——化纤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被列入全省十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试点。2019年,萧山实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全覆盖,获省政府督查奖励。

经过多年努力,萧山重新擦亮了民营经济的金名片,重塑发展新优势,连续6年获评全省“腾笼换鸟”先进区,入选首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协同区。

(二)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自身改革,是引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区委积极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和数字化改革,扎实开展“店小二”式服务,为民营发展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积极推动探索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发展民营企业文化。

区委依托杭州列入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契机,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19年,萧山推进营商环境“10+N”便利化改革,出台《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整合企业开办“一件事”,推行企业注销“一件事”,提升“获得电力”“用水用气”“不动产登记”等便利度;优化投资贸易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量身定制通关方案,帮助和服务好民营企业赴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地投资,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外贸企业设立备案事项实行“一窗受理”;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对担保公司担保损失补偿机制,搭建银企直面沟通机制,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优化法治环境,提升“执行合同”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涉金融和电子商务领域失信专项治理。

区委还积极在民营企业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具有萧山特色的“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和谐”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在区委的支持和推广下,传化集团总结提炼了“目标同向、作用互补、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被中组部评价为具体、务实、管用的“传化经验”。2010年,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传化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与做法,并作出重要批示。区委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以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要抓手,探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效能的科学路径。2010年,萧山“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开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标准认证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工资保障等“十个全覆盖”,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2011年,浙江和谐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在萧山成立。在此基础上,区委在全区推广“传化经验”,在百强企业中开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认证工作,制定出台全国首个《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标准》。

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萧山民营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民营经济增加值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21年,在浙江民营企业200强中,萧山企业数量居全省第1位,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

(三)创新驱动再造民营经济新辉煌。

改革创新是贯穿“八八战略”的一条金线。为激发新动能、保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区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呈现出政府围绕区域发展需求强化科创资源统筹、企业围绕产业创新需求完善研发体系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不断加强,有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顶层设计是打好主动权的先手棋。区委科学谋划全域民营经济发展布局,推动形成东西“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发展格局。西部持续深化“萧滨一体化”发展。2022年3月,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正式揭牌,开始探索“大杭州”时代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共同编制特别合作园概念规划、构建协同贯通的工作体系、统筹利益分配体系,集成两区最优政策资源,通过创建地标性品牌、打造标志性产业、组建引导性基金,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萧滨特别合作园保持良好态势,上榜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名单,获批省级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2022年10月,“中国视谷”在该合作园启动建设,以视觉智能产业为纽带,充分激发滨江智能物联全产业链优势和萧山产业空间、制造应用场景优势,纳入部省新一轮整体合作协议。东部提级提能发展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按照“省级支持、市级统筹、区级管理、机场共建”的总体思路,从市级层面组建了新的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同时重新组建杭州市临空建投集团,强化一体开发、一体发展,打造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加速向示范区集聚,带动萧山民营经济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体制机制是民营经济优势再造的制胜关键。区委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2022年1月,萧山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创新实施“‘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行”机制,以“划小单元、尽锐出战”为特征,推出重点发展科技总部、平台经济的市北兵团,总体定位“高端智造基地”的桥南兵团,紧扣“国际化、低碳化、集群化、年轻化”的科技城兵团,坚持“数智、低碳、集约、融合、联动”原则的绿色智造产业新城(益农)兵团,奋力打造“萧滨一体化”合作示范区的三江创智新城兵团,以及钱江世纪城兵团、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兵团、临空经济示范区兵团。遵循“扁平化、大部制”理念,及建设变革型组织要求,各兵团着力打破部门边界,重塑组织架构,按“一名团长、一个团队、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管理模式进行实体化运作,并实行“双周例会、月度会商、双月比拼、全年考核”制度,形成工作立项、任务交办、考核评价、结果运用闭环管理体系。在这套组合拳下,“兵团机制”成效显现,2022年,八大兵团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6.4个百分点。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谭申捷摄)

平台是引领民营经济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区委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工程,加快建设战略型科创平台,持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支持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建设,在前沿科研和重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湘湖实验室成为农业领域唯一省实验室,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入选全省首批技术创新中心,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揭牌成立。经过努力,萧山科技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居全省首位、院士工作站数量居全市第1位。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区委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进湘湖院士岛建设,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截至2022年,累计柔性引进院士等顶尖人才66名,全年引进培育国家、省、市级领军型人才48人,全区人才总量突破48万人。为更好地助力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成立了萧山区民营企业传承与创新研究院,为萧山民营经济发展积蓄“后浪”力量。这是全国首个专注民营企业传承和发展的研究机构。

萧山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成就显著。2022年,萧山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77家,4家企业成为营收超千亿元的“航空母舰”,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27.07亿元,增长18.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2%。

三、抓住重大活动主办地机遇,全面提升萧山城市能级

萧山于2001年3月撤市设区。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萧山撤市设区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在提升工业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城市化,形成良性互动。萧山区委以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为根本遵循,不断推进新型城市化,充分发挥重大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城市能级逐步提升。

(一)以休博会为契机打造东方休闲之都。

2002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主会场落地萧山湘湖,这也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在贯彻“八八战略”,特别是加快文化大省重要决策部署过程中,区委把筹办休博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建设湘湖景区一期、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杭州世界休闲风情园、杭州东方文化园,同时提升旅游行业扩规模、上档次,开展道路整修和绿化扩面,提升道路管理水平。2006年4月,习近平同志专门调研休博会筹办工作,强调要让休博会成为向国内国外展示浙江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浙江更好地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渠道。习近平同志对休博会的定位也指明了萧山的发展方向。区委认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好休博会的平台作用,以举办休博会为契机推动萧山建设东方休闲之都。

区委积极营造休博会氛围,扩大休博会影响力和会后的持续性作用,使得休博会成为萧山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助推器,推动萧山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2006年,萧山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同年12月,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充分利用休博会、交通枢纽和空港等优势,打造“名山、名湖、名潮、名址、名园”,推进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商贸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萧山经济从工业“一枝独秀”向第二、第三产业“双轮驱动”转变。2008年,区委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商贸“双十”工程。2011年,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做精湘湖、做美浦阳江、做活钱塘江,积极打造“华东会客厅·休闲新天堂”。同时,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平台、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在区委的积极推动下,萧山乘着休博会的东风,商贸、休闲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萧山产业结构首次迈入“三二一”时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以上,入选首批省服务业强区试点,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区。

(二)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为牵引成就开放大气“现代新城”。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确定在杭州举办,位于萧山钱江世纪城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是峰会的主会场。筹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又为萧山创造了重大机遇。区委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为牵引,以更高标准、更大的气魄建设现代化都市,努力实现从“工业重区”向“现代新城”转变。为迎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召开,萧山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萧山国际空港、杭州火车南站两大综合枢纽,推进主干道路和骨干航道建设,开通地铁多条线路,形成水、陆、空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引进一批城市综合体,不断完善城市商业配套。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蔡卡特摄)

根据2016年制定的萧山“十三五”规划纲要,区委提出打造“一心两翼五平台”的发展新格局。“一心”,指的是杭州绕城线内的萧山中心城区;“两翼”,指的是东部临空先进制造业走廊、南部浦阳江旅游生态区;“五平台”,指的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空港经济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萧山科技城。钱江世纪城综合性商圈被规划为杭州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双心结构的核心内容。作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核心举办区,钱江世纪城实现精彩蜕变,建设了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打造一批展现国际城市形象的新地标,积极引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建设国际化社区、国际化商业街区,打造国际化政务和商务环境,成为集商务办公、金融商贸、体育会展、科技信息、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的中央商务区,以及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城区。

利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办契机,区委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做好家门口的招商文章,区委充分发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龙头作用,着重做好上市公司、税源经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性土地的招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金融、新能源汽车、健康、旅游、文化创意等七大新兴产业,推进传化物联网物流公路港项目建设,建设“信息港小镇”和“机器人小镇”;加快“旅游南进”步伐,提升湘湖旅游度假区品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综合试验区萧山园区的建设。借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东风,萧山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国家“两化”融合综合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区。

(三)以迎亚运提能级塑造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举办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是党中央和省市委交给萧山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萧山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强大战略引擎。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的重要指示,区委系统研究部署“亚运兴城”行动,充分放大亚运综合效应,迭代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形态,彰显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风范风采。

亚运会是萧山借势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最佳契机,也是展现萧山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县(市、区)域范例的最佳窗口。为确保举办一届精彩、成功、圆满的亚运盛会,区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动17个亚运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全部竣工并完成赛事功能验收和技术代表验收,9个社会面亚运场馆完成赛前惠民开放。在此基础上,区委高水平谋划“后亚运”发展路径,努力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统筹考虑亚运设施赛后利用,强化体育场馆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运营的有机结合;加快杭州大会展中心建设,发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亚运体育场馆等平台作用,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赛事落户,着力打造国际会议会展之都、时尚休闲旅游之区、高端体育赛事之城;加快国际化商业街区、商务楼宇建设,引进建设一批国际化的学校、医院、社区,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人才;增强城市“圈群”发展意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共建浙江大湾区主阵地。

为抓住迎亚运契机建设一流中心城区,区委实施差异化功能布局和开发策略,形成“大疏大密、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格局。2017年,萧山开始开展“22688”交通大会战,提升改造萧山国际机场、杭州南站2个综合交通枢纽,打通2个城市环线——杭州城市组团环线、杭州都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环线,完善6条轨道线路,打造8条城市快速路,提升8条框架性主干路。2022年,萧山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通行里程实现“双过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型,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正式投运。同时,萧山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有形+无形”“地上+地下”,进一步强化供水、供电、信息通信等保障,前瞻布局新能源车充电桩等设施,加快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贯彻“城市美学”理念,加强城市特色风貌的全域化管控与建筑景观风貌的精细化管理,加快城市微改造、精提升和片区式有机更新。2022年,萧山交通共富指数排名全省第1位。

站在新的起点上,萧山区委将继续以实干彰显“八八战略”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坚定践行习近平同志对萧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姿态,奋进新征程,交出新答卷,持续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市、区)域范例,努力在省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  编辑:杜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