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正文

基层扎根 平台扩容 服务赋能 ——融媒体分中心合作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12-29 17:09:22    内容来源:   

【摘要】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在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自身建设,夯实发展根基的同时,找准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痛点,把视野和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延伸到基层,主动对接镇街和部门,大力推进融媒体分中心建设,从赋能新闻宣传、赋能平台展示、赋能公共服务、赋能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合作运行的新思路、新模式,构建起“1+N”多层多点融媒体分中心建设架构,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探索出一条媒体纵深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 融媒体分中心 合作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自我加压,自我革命,在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自身建设,夯实发展根基的同时,把视野和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延伸到基层,主动对接镇街和部门,大力推进融媒体分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合作运行的新思路、新模式。目前,融媒体中心建设已实现全区23个镇街(场)、4个平台全覆盖,并在区住建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涉及主要民生领域的区级部门成立了10余个分中心,构建起“1+N”多层多点融媒体分中心建设架构,使媒体融合从“横向融合”向“纵深互融”全面升级,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融媒体分中心建设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将调频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新媒体等媒体进行了全面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纯的机构重建、流程再造,并不意味着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找到“最后一公里”在哪里。我们调研发现,答案在乡镇、街道,以及广大农村和社区。只有在这里,才能将触角伸向最基层,才能将我们的新闻报道和媒体服务送达千家万户。于是,融媒体分中心的建设应运而生。融媒体分中心的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县级新闻传媒资源和传播平台的优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抢占新时期舆论高地,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整体内容生产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好、用好融媒体分中心,可以更好地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统筹联动的宣传工作格局;更好地利用全媒体发布平台,从组织策划、专业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合作;更好地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整合资源要素,构建标准化全媒体业务流程;更好地建立、培养一支优秀的通讯员队伍,提升融媒业务能力,深化考核激励机制,密切双向交流沟通。

二、融媒体分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还需要突破。区融媒体中心和各镇街、部门是一种工作合作关系,而非上下级的行政关系。对于不少镇街和部门来说,成立融媒体分中心只是多了一块牌子而已,实际上并不重视。在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下,要想进一步融合、打通各种壁垒,无论是区融媒体中心还是融媒体分中心,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多方竞争抢占基层宣传阵地和份额。越来越多的省市媒体直接与基层建立协作关系,宣传发稿跨过区融媒体中心,直接向上级媒体供稿、发稿,不愿及时与区融媒体中心共享新闻线索。越来越多的广告公司承接了镇街和部门的融媒产品生产业务,导致分中心融媒产品政治性把关不强,低级错误频发。多方参与的现状,使得融媒体分中心的建设责任主体不明,重心不稳、标准缺失。

三是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缺乏。不少融媒体分中心存在“一个人即一个分中心现状”,不少从业人员缺乏宣传工作专业经验,无法有效地策划宣传亮点。有的从业人员还兼着其他工作,甚至以其他工作为主,在完成其他工作之余,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还有的从业人 员,一个人要同时肩负一天几个活动的采访、写稿、拍摄、编排工作,工作量超负荷,影响宣传质量。

三、融媒体分中心合作运行的路径

(一)聚焦共享共建,推进新闻宣传赋能

1.构建即时沟通体系,共享新闻、信息资源。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身处主流舆论阵地“最后一公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可避免陷入受众不断流失的局面。如何围绕区委、区政府和镇街、平台、部门的中心工作,开展好对内、对外宣传,做好政务发布,这就迫切需要双方加强沟通联系。一方面,加强与镇街宣传委员、部门宣传负责人的沟通,通过定期不定期拜访,加强与分中心的日常联系,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向,准确把握宣传方向,增加黏性。另一方面,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每周一次的编前会,让分中心人员参与,汇报、交流一周采编计划和新闻线索;通过工作群、区融媒体中心供稿系统等渠道,加强全媒体记者、分中心派驻小编以及镇街、平台、部门通讯员之间的多向联系,做到即时、畅通、高效地沟通,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各种方式,更好地挖掘来自一线的新闻素材,从而在第一时间生产出更鲜活、更接地气的融媒产品,真正打通媒体融合、基层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2.实施基层轮岗制度,提升策划能力和报道质量。融媒体分中心成员大多由镇街党建办公室宣传科工作人员、部门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其工作重点往往围绕上级部门决策部署以及本单位年度中心工作开展,由于机构设置重合且各自为战,容易造成新闻资源损耗无序、产出内容重复、传播面狭窄、受众流失等情况。区融媒体中心安排全媒体记者定时轮岗,派驻到各融媒体分中心负责信息采集对接,通过线上互动提炼主题,再经过分拣筛选后,上传到区融媒体中心供稿系统,随用随取。同时,对一些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区融媒体中心通过“中央厨房”下达指令给各融媒体分中心,分中心获取活动信息后,按需安排采编。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分中心工作人员对区融媒体中心的黏合度和认同度,畅通了信息报送渠道;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闻资源的重复产出、低效产出,提高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提升了分中心工作人员的新闻宣传策划、采编发布以及发动公众参与信息交流的能力。

(二)聚焦宣传创新,推进平台展示赋能

1.建立大平台、大宣发机制,扩大宣传影响。支持各融媒体分中心在区级宣传平台尤其是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专栏,扩大信息、资讯、渠道、融媒产品的对外影响。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各分中心,通过对镇街、部门特色工作、民俗、活动等的深度挖掘,结合宣传创新,积极策划各类大大小小的融媒活动,进行集中展示、宣传,实现“聚光灯”式的集约宣传效果。如2022年,联合各镇街融媒体分中心开展“共富路上“萧”幸福——大型融媒直播行动”,累计5场,记者分别到河上镇凤凰坞村制作时令点心“清明粿”,到所前镇山里王村采制茶叶,到衙前镇杨汛村耙螺蛳等,体验并介绍乡村致富经验。每次活动都通过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萧山发布”(客户端、视频号、抖音号)、萧山广播电视台视频号同步直播,还以广播电视《萧山新闻》专题、短视频、“萧山发布”APP共富地图等丰富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

2.畅通信息上送渠道,打开外宣局面。畅通与中央、省、市级媒体的传播渠道,通过区融媒体中心将各融媒体分中心优秀稿件报送上级媒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为基层提供更大、更多的宣传展示平台。2022年,区融媒体中心在“学习强国”各平台发出稿件3880条次,在中央级媒体发稿300余条次,在省级媒体发稿1100余条次,其中11条报道登上央视《新闻联播》,13条报道在《浙江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在视频号、抖音号共发布2000余条原创小视频,浏览量超过一亿。这也是区融媒体中心跳出中心、面向区域、面向未来,在“通”字上做深文章,上接央媒、省媒天线,下接区域地气,与各融媒体分中心融合联动、协同发展,不断完善联动机制的有效呈现。

(三)聚焦服务延伸,推进公共服务赋能

1.提供技术支持,创新表达方式。新媒体时代,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传统时政新闻必须主动融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得到更多的用户青睐。区融媒体中心积极提供技术支持,为各融媒体分中心创新新闻表达方式,通过提供短视频、H5、动漫、图解、VR、AR等可视化表达服务,助力分中心呈现立体化的新闻产品,做好信息转译,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2.打造融媒矩阵,实现立体传播。区融媒体中心与各融媒体分中心建立“宣传合作链”,分中心与每个村社之间建立“基层共链”,通过打造“链网”式融媒架构矩阵,分中心之间、村社之间也逐渐产生内部关联,使得不同层面、不同区域间产生“化学反应”和网格化效应,实现立体“结网”,形成良性联动,扩大宣传成效,通过统筹和推进,实现了各类信息网络的交互和融合,既有效地赋予了各项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社会治理,也完成了“链网”式融媒架构矩阵的闭合循环和开放发声。

3.拓宽合作区域,深化服务功能。在成立分中心之前,区媒体中心和各镇街、各部门开展的服务,主要集中在新闻宣传和一些大型活动的承办、支持上,无论服务范围还是服务内容都比较单一。各融媒体分中心成立后,在原有合作项目基础上,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优化合作内容,融媒的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健全、强大。如在“萧山发布”APP推出《一镇一品》专栏,做优、做精本地宣传报道,打造专属的融媒产品;对接市场和用户需求,开通“进化飞鸡”、益农稻鳖等特色农产品购买渠道;提供智库服务,包括媒资系统、外宣工作、舆情监测、活动策划等服务内容,最终实现“新闻+政务+服务”的有机融合。

(四)聚焦素质提升,推进队伍建设赋能

1.丰富活动载体,加强互动交流。县级主流媒体转型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涵盖内容生产、平台运营和技术支持的具备多方面专业能力的人才队伍,组建一支相对固定、业务素质强的通讯员队伍,并将热心观众、听友和新媒体用户纳入其中,真正聚合各行业、各条战线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建成面向基层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浙政钉工作群来加强日常的沟通联系,开展一线调研、季度好稿评比、年度表彰大会等活动增加互动、交流。2022年至今,已举办三次全区融媒体分中心好稿评比,共评出音视频、新媒体、文字等优秀作品72件,并对获奖作品进行表彰、奖励、点评、交流,有力地提升了分中心工作人员的创优意识和业务水平。

2.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针对分中心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主职工作、工作繁忙,许多并非新闻专业这些实际情况,将课堂直接设在融媒体分中心,分片组织开展新闻采编业务培训、新媒体技能培训,邀请教授、资深记者和技术大咖前来授课,带队外出采风,想方设法让分中心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十八般武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大显神通”。同时,线下线上结合,在“萧山发布”APP开设学习平台,将专家授课视频上传,供大家点播学习。

3.优化考核制度,激发潜力活力。联合区委宣传部下发《萧山区镇街(场)、平台融媒体分中心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将供稿量、录用率等指标纳入综合考核内容。制定供稿制度,每月登记汇总供稿信息,并作专项分析、研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分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更加精准、更接地气的采编指导,提高通讯员投稿、发稿的针对性、录用率。修订考核办法,完善奖励机制,充分激发分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媒体融合本身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维度的渐进过程,在媒体纵深融合的实践中,我们对于融媒分中心建设的认识和把握也必然会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下一阶段,我们要继续提高站位,立足自身特色,放眼全省、全国,打响萧山融媒品牌,进一步加快融合的步伐,加强融合的力度,拓展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全力推进融媒体分中心合作运营建设,实现媒体融合新的突破,更好地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不可代替的作用,筑牢党的基层舆论阵地基石。



作者:  编辑:杜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