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三峡移民信访维稳情况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29 16:20:21 内容来源:
三峡移民信访事项层出不穷,群体访事件高发频发,三峡移民群体不稳,影响我区社会稳定。我局结合理论学习中心要求,强化理论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调研三峡移民群体维稳现状,分析三峡移民稳定融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三峡移民稳定融入的对策建议,尽可能减少信访上行可能。
一、三峡移民群体基本情况
2001年8月,萧山区接收了来自重庆奉节县的三峡库区移民134户563人(不含大江东),安置在宁围、新街、衙前、瓜沥、益农、南阳、靖江、党湾8个经济较发达镇、街道的42个行政村(2020年后因镇街区划调整新增盈丰街道)。2006年,根据国发17号文件精神,开展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三峡移民纳入扶持范围。截至2023年11月底,三峡移民家庭已发展至现状户数155户、现状人口(含移民、非移民身份的家庭成员)670多人,享受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的三峡移民518人。
二、三峡移民群体维稳现状
自2017年以来,因微信等即时通讯应用广泛使用,移民群体间相互交流沟通越发便捷、频繁,其中我区三峡移民受区外同类人员串联影响,多次到省、市、区上访和进京非访,使我区信访维稳工作压力增大。
2017-2018年,我区三峡移民分2批11人12人次进京上访,1批21人赴省信访局集访,2批61人到区民政局集访,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前期补偿款、后扶政策、房屋维修和补助、养老保险等方面。
2019-2020年,我区镇街接待三峡移民信访、咨询共计79批次,333人次;区集访2次(2019年50人,2020年51人);省级信访交办(来信)1次,省、区两级民政部门后期扶持政策咨询3批20人次;提前处理中央(赴京)信访4次8人,市信访1次6人。信访诉求主要集中在后扶政策,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
2021年,省、区两级民政部门信访、咨询4批8人次(省1批3人次,区3批5人次),反映问题均与后期扶持政策无关。
2022年,三峡移民赴京信访反弹,合计有6批15人次,均提前处置劝返。
2023年以来,已有1批2人次于国家信访局登记,1批1人次于省民政厅登记,3批21人次于省信访局登记,其中反映的问题,少数是由于移民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多数是移民借助特殊身份所提出的不合理个性诉求,利用群体维权方式给属地政府施加压力,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
三、三峡移民群体稳定和融入存在的问题
(一)移民生产生活中面临现实困难
根据对三峡移民群体走访调研了解到,大多数移民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住房没有改善、生产资金的不足、生活不适应、因病致贫等,归根结底是移民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移民自安置后,因劳动方式的改变、生产技能的欠缺、不熟悉的环境、社会关系的匮乏等原因,致使大多数移民家庭的经济收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当地居民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处于相对困难状态,这种贫富差异的存在,极易引发移民的自卑感和不平衡感,是酿成移民上访和社会不安定的根源。
(二)移民融入迁居地不深
三峡移民虽然在萧山生活了多年,仍与原住居民交往甚少,对迁入地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度不高,三峡移民与本地群众通婚情况较少,同时移民政治参与较少,难以在村级事务中发声。相反,三峡移民之间却始终保持十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事实上的“移民小团体”,造成了封闭、抱团的不良倾向,移民与本地村民之间仍有隔阂,没有完全融入本地。
(三)移民自身心态有待调整
三峡移民安置至今,移民群体的总体生活水平从当初与本地居民差不多到现在与本地居民存在较大落差,导致部分移民心理失衡。此外,移民作为给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特殊群体,让部分人产生了“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缺乏主动融入、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反而希望政府帮忙包办一切、解决一切。更有甚者还滋生一种“特殊公民”思想:不愿遵章守纪,涉及群体利益或个人利益的诉求时会采取“抱团”制造群体性事件,以期向政府施压,挑战政府政策底线,寻求所谓特殊照顾。
(四)移民对后扶政策期待过高
大多数三峡移民对国家后期扶持政策有过高的心理期待,与现实情况存在心理落差,对地方政府贯彻实施政策的认同度低。三峡移民受自身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对移民法规政策不甚了解或片面理解,且极易听信谣言和蛊惑,从而认为政策不合理。各移民安置地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在具体贯彻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时略有区别,不同安置地的移民盲目攀比,追求所谓的“移民群体公平一致”,希望获取的利益最大化。
(五)后扶政策收紧极易引发移民群体不稳定
我区三个后扶项目从2019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5年,近日省、市移民办根据中央财政资金审计要求,后扶项目资金不能直接发放到移民个人,后扶项目资金实质上补助到移民个人的后扶项目,需暂停实施;市移民办已明确今年将暂停使用后扶资金发放帮困救助项目补助。根据我区后扶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上级主管部门突然取消该类后扶项目后,无法对三峡移民群体做出合理的解释,有极大概率引发三峡移民群体的不稳定,引发三峡移民群体赴省、进京集体上访,在今年亚运会举办之际,会对萧山区三峡移民群体信访维稳造成巨大压力。
四、促进三峡移民稳定和融入的对策建议
移民融入和稳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扶持问题,而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针对三峡移民稳定和融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帮助移民创业致富、安居乐业,促进我区移民长治久安,实现移民全面融入。
(一)持续深化专班包案制
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做到基础数据“三理清”,即人头理清、政策理清、诉求理清。健全完善“一户一专班”,动态制定移民帮扶“一户一策”,实行移民维稳帮扶融入包案制。平时通过走访联络感情,了解诉求,宣传政策,帮助移民解决实际困难,掌握移民动态,特殊时期作为稳控力量,实行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积极落实水库移民联络员制度,形成覆盖区、镇、村、人的四级服务网络,健全信息沟通网络,收集移民民意和动态,及时掌握并反馈关乎移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与诉求。
(二)持续实施精准帮扶
加大帮扶力度,协同各部门综合施策,运用协商会办、帮扶救济、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措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主要在就业创业、住房、子女入学、困难救助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持续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行安置村集体抱团发展模式,整合后扶项目资金,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让移民得以分享投资收益,增加收入。在目前已暂停帮困救助后扶项目,职业技能和贷款贴息后扶项目随时叫停的情况下,为维护移民群体稳定,需进一步争取区级财政、慈善总会等支持,镇街通过社会化帮扶举措继续实施针对移民的后扶项目。
(三)持续加强移民思想工作
充分做好移民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摸清移民的心理现状,帮助移民克服和消除依赖心理,把这项工作列入移民工作的重要议程,定期研判并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属地镇街、村要充分发挥党、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表扬移民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树立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鼓励引导移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消除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消极畏难情绪,切实克服依赖心理。
(四)持续加大移民政策的宣传引导
加大移民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倡导移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全面梳理移民安置政策清单和我区当前政策清单,结合移民诉求,编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问题答复》和《移民政策汇编》等政策宣传手册,对政策制定依据、申请条件、办理标准等进行宣传,让移民对我区的移民政策有正确的了解和把握。依法信息公开,对移民依法申请信息公开的事项,及时回应移民诉求,打消移民的疑虑,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加强移民干部学习培训,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移民政策实质,努力做到对移民诉求回复准确,对问题处理恰当,确保政策解释工作的一致性和严密性。
(五)持续强化信访处置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信访维稳方针,充分发挥移民专班作用,及时掌握移民思想动态,全面深入排查移民信访苗头和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各类不稳定因素,力争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重要节点期间移民不出事、不入杭、不上京,全年无缠访、闹访以及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接访方式,深入属地镇街、村社,主动上门,变群众上访为移民干部下访,贴近移民群众,减小处理问题的难度。积极主动做好预防,针对可能出现的信访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完善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严防事态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属地镇街的沟通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和兄弟区、县的联系,保持信息互通,共同做好移民维稳。
萧山区信访局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3年12月18日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