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亚运在萧山 > 亚运动态 > 正文

亚运 让世界再识新萧山

更新时间:2023-10-10 08:26:12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八年蓄势,只在今朝。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盛大开幕。

这16天,作为主阵地的萧山,迎来“高光时刻”。全亚洲的体育健儿齐聚这里,共同创造属于亚洲的荣耀时刻;全世界的目光聚焦这里,共同见证这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宴。

亚运之于萧山,是机缘,是荣耀,更是期待。

当圣火熄灭,帷幕落下,当挥手说声再见,欢笑成为记忆,亚运,在萧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一次次力与美的激荡、一声声团结和友谊的呼喊、一次次热爱和勇气的挥洒中,在亚运的精彩协奏中,“流量”已变为萧山“留量”。

在创造历史的亚运盛会中,萧山快速实现以赛谋城,城市内核竞争力澎湃进取,外部张力汹涌新生,民众向心力铿锵向前。

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奋进的萧山,蕴藏的无限魅力,如弄潮儿,一浪高过一浪。

以赛为窗展现萧山精神

开幕式上,当“数字火炬手”抵达现场,主火炬塔形如钱江大潮缓缓打开。旁白响起:“19根火炬象征着第19届亚运会,喻示着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

现场,坐在观众席的萧山人王浩,心潮澎湃,“本届亚运的拼搏精神,就是我们萧山精神。”

的确,“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是刻在萧山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这座城市赓续向前的内核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萧山人,正是传承和发扬着萧山精神,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鲜活的一个样本。

“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与现代城市的高成长性有着高度的内在相通。萧山城市的发展,需要强有力内核精神力的助推。

当亚运精神,与萧山精神不谋而合,注定心心相融,火花四溅。

自2015年,亚运主场馆落地萧山开始,“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就贯穿于亚运建设保障的方方面面。从亚运场馆建设、城市配套完善、文明素养提升,到赛事侧安保、城市侧守护,每一道关口、每一个细节,都让世界看到了萧山速度,感受到了萧山温度。

作为杭州亚运会所有筹办区县和协办城市中亚运场馆最多的地区,萧山共有亚运场馆17个,其中比赛场馆9个,训练场馆8个,约占总场馆数的20%。同时,亚运村、主媒体中心、亚运赛事总指挥部等一系列核心涉亚点位也在萧山,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更是各国来宾到访杭州的最重要门户。

以国际大都市的风范,迎接世界瞩目的目光,我们更加自信;当城市被体育竞技赋予新的生机,奋力拼搏、超越自我成为全城的呐喊声,我们更有活力;用满腔热忱坚守岗位,用执着担当护航亚运盛会,在“一切围绕亚运,一切服务亚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我们更加团结……

经过亚运大考的洗礼,萧山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又得以不断丰富。亚运,正充分释放出萧山这座城市的源动力,朝着更快、更高、更强迈进。 

以赛为桥传递萧山文化

盛会期间,在杭州亚运村、主媒体中心、官方接待酒店等地,萧山花边、南宋官窑、丝绸画缋等萧山文化元素频频亮相,吸引了海内外宾客纷纷驻足体验。

亚运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次绝佳展示机会。以亚运为舞台,萧山让世界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火花闪耀。萧山,被世界看见。

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展陈着由艺术家纯手工打造的独木舟。一叶扁舟,复刻了萧山跨湖桥的“中华第一舟”,既昭示着亚运之“舟”在此启航,也喻示着“萧山号”巨轮扬帆向未来。  

省级非遗绍剧《美猴王》亮相亚运主媒体中心,萧山区非遗传承人通过精彩绝伦的技艺展示和表演,与中外朋友共同欢度国庆,一项项传统技艺引起大家的连声赞美。

亚运与萧山文化,如期而遇,顶级赛事与八千年文化因子,就像一次水到渠成的相逢,在紧密勾连中,获得惊艳一瞥。

“我们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准备了超50场的非遗市集和30余场‘文艺赋美’表演,展示萧山地域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客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传统手艺的乐趣,一些活动现场还准备了很多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环节。

中秋当晚,在运动员村文化小屋的智能篆刻机前,就围满了等待的运动员。选字、上墨、拓印,来自印度的Gurinder Singh Osan体验了一把活字印刷,举着“天涯共此时”的字条开心地合影留念,“可以刻上自己的中英文名字带回去,我觉得很有意义。”

江南风情、钱江潮涌,一场场萧山传统文化的“沉浸式”表达,是“最萧山”的热情呼唤。

“对话亚洲”亚运文化季系列活动精彩启动,围绕“文化生活”“文化交流”“宋韵美学”等主题,邀请大咖走进萧山,在湘湖畔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萧山。

在亚运官方接待酒店、非遗酒店等举办“钱塘潮涌”非遗市集活动,特别是在金马饭店、众安假日酒店等官方接待酒店的非遗产品受到境外宾客的青睐。

文化,是与世界交流的最好语言。时光流逝,惟有文化的力量经久不衰。后亚运时代,萧山如何让城市文化更具国际亲和力?凝练城市文化符号,活化文化基因,突出城市特质,强化文创赋能,这些都成为萧山的“破圈”之道。

同时,还不妨从“好听、好玩、好看”入手,挖掘能够与国际接轨,易于激发各民族情感共鸣的传统文化要素,借助数字经济、文创优势等,打造更多能够展现萧山城市精神的艺术作品,持续推动萧山核心文化基因IP化、生活化、产业化、国际化,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中外交流更加生动,让世界从此记住萧山,爱上萧山。

以赛惠民点亮幸福生活

成就奥林匹克经典时刻的,从来不只是金牌。

城市的主体是人,亚运会带来的变化终究要通过萧山市民体现。

因为有亚运,我们的格局不断打开;因为有亚运,我们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因为有亚运,我们的生活悄然重塑。

强骨架,城市的承载能力快速提升:

高效率推进快速路网建设,让城市交通循环“通”起来;高质量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创建,让人居环境“靓”起来;高标准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美丽城镇建设、城乡风貌提升,让村容村貌“美”起来……

如今,走进萧山街头巷尾,一个个亚运城市标志性成果已经显现。

优品质,市民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运动空间不仅被迭代升级,且遍布全城。早在亚运筹备阶段,各场馆就加强综合利用,推进惠民开放,最大限度发挥亚运场馆的作用,让百姓提前享受到了亚运带来的“红利”。亚运之后,这些场馆也将“还场于民”。如,萧山体育中心体育场、临浦体育馆、瓜沥文体中心,或将恢复其体育与会展功能,或将通过引进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会、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

运动健身也融入市民幸福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今年以来,萧山文体设施建设“持续加码”,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已达6.7万平方米,共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176个,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创新性破解了“群众运动去哪儿”的难题。

通过亚运全域环境品质提升等行动,萧然大地美出新范式。初秋时节,行走在街巷林间,处处整洁有序、诗意盎然,“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愿景已成为现实。


作者:记者 施丹丹  编辑:值班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