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亚运在萧山 > 亚运动态 > 正文

藏在亚运会颁奖花束里的非遗元素,你知道吗?

更新时间:2023-10-01 19:59:14    内容来源:萧山发布   

在杭州亚运村媒体村五区居民服务中心旁的连廊里,展陈着不少精美的瓷器。其中一件由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叶国珍教授制作的名叫《觚》的瓷器似曾相识。细细打探了一番,原来,它和杭州亚运会的颁奖花束还颇有渊源呢!

binary_middle (1).jpg

每一次大型赛事,颁奖环节总是备受关注。除了金银铜牌外,颁奖花束也引人注目。

杭州亚运会的颁奖花束名为“硕果累累”,代表亚运健儿披荆斩棘、永不言弃的运动精神,祝福运动员在亚运赛场硕果累累、载誉而归。
相较以往大型赛会,“硕果累累”除了花材,还首次加入了花器的部分,使颁奖花束从一束简单的鲜花,变成了一件永久的纪念品,定格了运动员获奖的喜悦瞬间。
说到这个花器,虽小巧精致,文化含量可不低!它不仅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制作而成的。它的设计灵感,就来自南宋官窑花器——花觚。

binary_middle (2).jpg

binary_middle.jpg

据《说文解字·角部》记载,“觚,乡饮酒之爵也,乡亦当做礼”。觚(读作gū),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多为青铜制,也用作礼器。人们通常将早期的“觚”描述为“尊”。
到了宋代,随着博古之风的盛行,宋人喜用古铜器插花,觚在宋时开始被称作“花觚”。在南宋时期开始出现仿铜觚造型的瓷器,成为一种陈设观赏的特定器物。
花觚造型别致,气质高雅,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在宋代逐渐普及,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少数显贵的收藏。
陈列于媒体村里的《觚》,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器形大气庄重,釉面粉青盎然。据叶国珍教授的女儿、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传承人叶佳星介绍,该作品是严格按照南宋官窑传统制瓷工艺,历经选料、配方、揉泥、拉坯、修坯、瓷雕、素烧、施釉、釉烧等72道纯手工工序,经1300度高温烧制成的。

binary_middle (3).jpg

“在亚运会的颁奖花束设计中融入非遗元素,不仅为整个盛会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也让非遗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得以呈现,对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必将带来有力的推动。”叶佳星说。



作者:萧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可人 童宇倩  编辑:朱歆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