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亚运在萧山 > 亚运动态 > 正文

优秀!萧山这群国风少年把蹴鞠踢上了亚运会开幕式现场

更新时间:2023-09-23 19:07:40    内容来源:萧山网   

宋朝那“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场景“穿越”到了亚运会的舞台上。

9月23日晚,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前的表演节目上,平均年龄只有个位数的孩子们穿着宋式服装,手里拿着牛皮所做的“鞠”,在场内随音乐还原宋朝时的“运动范儿”。

图片

“鞠”好似成为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随肢体动作上下跃动。这支年少的队伍和“浪花奶奶”一样,来自萧山区,都是从高桥小学和北干小学足球队中选出来的小演员,年龄最小的,九月刚步入三年级的课堂。

图片

把非遗送上开幕式舞台

把宋韵蹴鞠的主题送上亚运会开幕式的舞台,这一想法,是由杭州第19届亚运会仪式前表演总导演罗可歌和萧山区文旅局一起酝酿提出的。

足球的起源就是蹴鞠,作为一项和体育赛事很“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战国时期,盛于唐宋时期,萧山区文旅局党委书记陆敏说,“尤其是在宋朝,蹴鞠几乎风靡整座城市,今天希望在亚运会这样一个盛大的舞台上展现这一非遗技艺,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非遗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相融合。”

但想展现好这一技艺,并非是件容易事。

先是选角。萧山区文化馆馆长李萍专门联系了萧山区小学组的足球冠亚军,即高桥小学和北干小学,“最初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我们只想选择三四年级的学生,但发现人数不够,所以不得不扩大范围,最后五六年级学生也选进了队伍。”

为了能让他们对这一非遗项目更加熟悉,文化馆专门请来了山东淄博的蹴鞠传承人,讲述蹴鞠历史,展示蹴鞠技艺,一步、一脚地传授小演员们蹴鞠脚法和技艺。

图片

足球和蹴鞠看似“一脉相承”,细究还是有所不同。“足球更多是一种耐力的训练,而蹴鞠不同,它最关键的是颠球。”所以,小演员们虽来自足球强校,却并不意味着能把蹴鞠玩得“溜”。而颠球这一技法,也成了挑选上台演员的重要一环。“这是一个有些残酷的过程,我们的要求是颠到200个不坠地。”

最终,35名孩子入选了此次蹴鞠表演队伍。

训练一天不落,没人喊苦喊累

七月,盛夏。

在其余学生迈入假期时,蹴鞠队的小演员们开启了长达两个月的集训生活。训练场地在高桥小学南江校区的体育馆里。

为了能避开正午的暑气,带队老师专门挑选了早上七点半到九点半,晚上七点到九点的时间训练。但这依旧无济于事,没有空调的体育馆实在太闷热。

且八月就要提交视频,于这支蹴鞠队而言,时间实在太短暂,只能连续地进行训练,一天不落。

到现在,老师们还能清楚地描绘出那时的训练画面。偌大的体育场里,三十多位孩子排成队列练习颠球,身上的汗衫湿了又湿,直到布料的极限吸汗容量。加之连续的抬脚、踢球,一两周下来,部分孩子身上捂出了痱子,还有孩子肌肉受不住过大的运动量,使得训练时有些瘸拐……

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些孩子早上来时,睡眼朦胧,却在训练时能马上进入状态,“他们远比我们成年人坚毅,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孩子说苦说累,大家都鼓着劲,去争取这个登上大舞台的机会。”

图片

队伍里有个小个子学生,叫姜启辰,带队老师印象深刻,是一个“虽然年龄小,但做事情老道又牢靠”的孩子,“他刚进来的时候不是最好的,但是最自律的。”在别的孩子因疲惫而有些松散时,姜启辰却能次次把动作做到位,“后来我们就让他喊口号,让大家跟着他,起个示范引领作用。”

将“快乐体育”和宋韵文化相互交融

文化馆邀请了杭州市文化馆朱亚莲老师进行舞蹈编排,为了能够呈现出完美的效果,将“快乐体育”和宋韵文化相互交融,在舞蹈的编排上一直有所调整,改了好几版,直到最终入选了亚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的消息传来,所有人悬着的心才放下。

在这个过程中,小演员们几乎是“追”着时间奔跑。每一次编排的调整,于他们而言就是一次重新的记忆,只能不断地练习,无论在训练馆还是家里,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把动作做得再熟练一些。

即使到了彩排那天,编排还在变动。“我们到了现场才发现,地都是倾斜的,有个胯下滚球的动作就比较难做。”但即使只有1%的可能失误,他们也不敢放任,当晚就更改了动作,包括考虑到雨天的天气,他们还将坐着的动作改成了半蹲……

在服饰和道具上,他们特别邀请了亚运会开幕式的服装师设计,从头到脚展示宋韵文化,还有专门从山东采购而来的“鞠”,皆是让充满地域特色文化的蹴鞠节目能在亚运舞台上完美呈现的重要一环。

刚穿上表演靴子时,大部分孩子都说踢着有点疼,但训练始终没有中断,没有人说要休息,只是用肢体习惯这份“不熟悉”。

图片

回望这紧张的二个多月,李萍和她的同事们几乎都忙碌在这个暖场节目上,“可以说,这个节目凝聚了各方的力量,离不开教育局、两所学校和家长们的支持,在非遗转化利用和传承创新上意义重大。”

“而对这群孩子来说,也许还体会不到那么深的意蕴,但能站上这个盛大舞台,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独一无二的记忆。”

图片


作者:记者 林青颖 旷野  编辑:值班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