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医药包跑马拉松?没错 她是“急救兔”
更新时间:2023-04-07 17:12:52 内容来源:金华日报
马拉松应该怎么跑?不同人有不同的跑法。然而,假如有人跑得慢悠悠,身上还背着个急救包,看到有选手停下来就上前搭话……还是很容易让人产生疑惑的。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人并非单纯的选手,而是有着官方身份,背后的号码布上有四个醒目的字“急救跑者”。像这样的角色,在马拉松比赛中有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叫作“急救兔”。
金华市跑者傅筱珍就是一只“急救兔”。她有个在本地跑步圈人尽皆知的网名,叫竹姐。
跑马拉松需要什么条件
“当‘急救兔’最大的好处,是报名成功率特别高。”竹姐说。想要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报上名,急救跑者由于符合选拔条件的人不多,报名成功率就能大大提高。
成为“急救兔”,不但参赛费用全免,有时候还能享受免费的餐饮和住宿。这样优厚的条件,门槛也不低:必须能够在145分钟内跑完半程马拉松,有着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急救员证书,还要有急救或是大赛服务经验。
竹姐说,最近她参加3月26日的上虞马拉松,报名没成功,后来看到大赛在招“急救兔”,她把自己的急救员证书和以前当马拉松赛志愿者的凭证上传,很快就被通过了。
当“急救兔”跟当单纯的选手不同,跑步时不但不能追求速度,而且还要压住自己的奔跑欲,慢慢来,以免“超速”。
竹姐竭力做好急救者的本分。她在大赛前一晚,提前把急救包里的所有药品全部拆封,分门别类放好,以便需要的时候能以最快速度取用;比赛时,要是看到哪个选手跑不动停下来,或者在很慢地走,她就过去询问情况:“怎么样,没问题吧”“减速跑起来,尽可能少走”;来到补给点,她看到水杯扔了一地,又过去提醒选手们别踩到……幸好,这次当“急救兔”无惊无险,整包药品只用出去两个创可贴。
女跑神怎样炼成 时间多+循序渐进
“如果退休前我知道自己能跑马拉松,还能当急救跑者,一定会被吓到的。”竹姐说。
年轻时竹姐的身体并不好,跑步是跑不动的。到了40来岁,她决定多锻炼,把身体养好。她家住在江南的义乌街,工作单位在江北的婺江路,步行路程大概四五十分钟,她就决定每天走路上下班。一段时间走下来,越走越轻松,她还逐渐养成一边走一边拍风景照的爱好,就这样爱上了走路。天晴走,刮风下雨也坚持走,她在单位里走出了名气。
2017年,50岁的竹姐退休,突然闲下来,她很不适应,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好。她丈夫是个跑步爱好者,就鼓励她练跑步,让身体更加健壮。
竹姐深觉有理,于是从零开始练习,从500米开始跑,后来进步到能跑5公里、10公里。她还参加了金华的跑团组织,经常跟同好们约着出去越野跑。现在,她跑步的速度和持久度,甚至超过练跑多年的丈夫。
从志愿者到参赛者 她是赛事的定心丸
几年前,竹姐参加的跑团有几个成员参加马拉松比赛,需要有人做后勤服务。竹姐觉得自己反正不可能跑马,就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
那几年,马拉松赛事多,她次次都当赛事志愿者,经验越来越丰富,逐渐在圈子里出了名。本地只要办马拉松,主办方基本上都会托人找到她,请她帮助协调志愿者工作。她对这项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大赛志愿者微信群里报名的那些ID都是熟面孔,谁擅长做哪项工作,瞅一眼就能知道。
服务大赛的次数多了,看着那些平时一起跑步的朋友一个个从身前跑过,竹姐产生了参赛的欲望。2018年她报名参加了开化赛道半程马拉松,成绩不错,居然获得第28名,还有80元的赛事奖金。钱虽不多,但那份荣誉感让她特别自豪。
接下来,只要有机会,竹姐就会去跑马。她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在本地参赛时,路上遇到的志愿者大都认识她,都会喊一声“竹姐加油”,一路跑下来就是一声又一声的“竹姐加油”,让其他选手都特别羡慕。
当然,赛事志愿者还是要做的,毕竟,她协调志愿者工作已经做出了名气,很多赛事主办方都称她是“定心丸”。竹姐报名本地比赛的时候,都会跟主办方打个招呼,讲明自己在前期安排好志愿者工作后,如果没有其他的事,就去参赛。不过,如果时间有冲突,她还是会以幕后服务为主。比如,今年的金东马拉松,她因为对路线熟悉,被主办方安排坐在开道车上引路,就只能遗憾地放弃比赛。
做急救志愿者 另一种参赛路径
竹姐当急救志愿者的年头比她当跑者还长。那是2015年,她接受了急救培训,后来逐渐参与了一些志愿者服务,又参与了心肺复苏技能的推广。
成为跑者之后,竹姐对急救技能普及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有些马拉松赛事,出现选手身体不适应、心脏骤停的情况,这种时候,赛事主办方是否准备好了医疗保障就是拯救生命的关键。她看到相关的新闻或视频,会特别用心地仔细看几遍,吸取经验,分析不足之处。
竹姐没想到,她的急救志愿者经历,居然给她跑马拉松也带来了好处。对她来说,成为“急救兔”,既是荣耀,也是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她最希望自己服务的大赛能够风平浪静,什么意外都没有;也时刻做好准备,在意外发生的时候冲上前救人。
最近,国内有一场马拉松出现选手倒地,现场的急救志愿者不会使用AED,错过了急救黄金十分钟,在急救圈和跑马圈里都流传得很广。这事让竹姐特别感慨。或许,那几个急救志愿者在接受参赛培训的时候,很可能没有亲手尝试操作AED模型机。因为AED被称为“傻瓜机”,只要按照提示按按钮就行,动手做过一次肯定能明白。
还有,当急救志愿者并不是有证就行。想要考取急救证不难,但是需要平时多练习,真遇到突发事件,才会有能力上前施救。她对普通人有个重要提醒,因为真人身上不可以演练,只能在教学模拟人和教学机上练习。她自己就经常通过日常的急救知识推广普及活动来做练习(每周日8:20-12:00,在金华火车站都会有志愿者在现场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和宣传,有时间的读者可以去体验一下)。
竹姐举例,她服务过的义乌马拉松,主办方对于急救志愿者的选拔就非常规范,层层筛选,反复测试。这样才能保证选出来的志愿者在关键时刻能救人。
对于自己的急救志愿者和跑者两种身份,竹姐都很自豪,她希望能继续做下去,当更多次“急救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