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精准破解身边体育设施“最后500米”难题
更新时间:2023-03-27 10:39:44 内容来源:体坛报
400多个小区新增11.5万平方米,惠及45万人
2022年,宁波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新建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在全国尚属首次。
今年1月,宁波出台《新建小区室内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和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地方标准,进一步使该项工作落地,精准破解“百姓健身最后500米”难题。截至目前,宁波市中心城区共有409个新建小区实现体育配建,新增室内健身场地11.5万平方米,惠及居住人口约45万人。
记者发现,根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中居住区及小区内配套体育设施的指标,以人均室内体育建筑面积0.10—0.26平方米为依据,按照110平方米/户的面积标准、2.6人/户计算,则5万平方米小区需配建118—307平方米的室内体育设施建筑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的2.36‰—6.14‰。宁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全国首次明确新建小区按规模配套室内体育设施5‰的建设指标,相较全国各地普遍遵循的人均建设指标,该指标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更强。
那么,条例出台了,如何保证在新房交付时落实到位?该负责人表示,体育部门在住宅项目地块出让前以及项目方案评审时就介入,确保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同时引导开发商科学布局健身区域,努力实现“能优则优”。
《规范》中还针对性地选取国内外类似优秀案例,归纳提炼可借鉴的经验或方法,开展《宁波市新建住区(未来小区)配建体育设施图集》编制,归纳为4大类15种运动项目组合,为开发商在设计、建造体育场地时系统解决不同规模、不同区位配建设施需求,在具体功能配置、布局和空间尺度要求方面提供精准图案示例。该负责人说:“就好比我们提供了15种不同菜式的组合套餐,开发商选套餐就可以了。”
记者看到,奉化区新交付的桂语映月小区,不仅拥有室外游泳池和足球场,还有室内的儿童游乐场和350平方米的健身房,这样的配置让小区的品质实现了提升,也成为不少业主购房时的考虑因素之一。
下一步,宁波将继续推进新建小区室内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按照“运动空间集约性、参与主体多样性、业态发展融合性、运营模式创新性、服务内容便民性”的基本原则,积极营造“足不出户享健身,随时随地享服务”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全面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和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