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农特产品看义桥 > 农特产品 > 正文

传承与创新,寺坞岭“茶二代”兄弟演绎新生代茶农本色

更新时间:2022-09-21 16:34:54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倪立权(左一)、倪柏权兄弟俩探讨茶品

海拔528米的寺坞岭,是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存在。云峰晚霞、高山林海、瀑布凉亭……这些隐匿山野的绝美风物,总能让人在互联网的另一端生发一丝艳羡。作为萧山目前唯一有村民居住的高山村落,寺坞岭不光盛产毛竹、青梅,还盛产茶叶。由于山上黄泥土深厚,且常年云雾缭绕,极适合茶树生长。要知道,从明朝开始,寺坞岭的云雾香茶就因被明太祖钦点为南京应天府皇宫的贡茶而名扬四方。“茶二代”倪立权家的102亩茶园就在这里,每至春季,新芽吐露、茶香四溢,农忙采茶好不热闹。

“85后”的倪立权不光是萧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当家人”,还是萧山区茶业协会秘书长,萧山区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二级评茶技师、国家高级茶艺师。这几年,这位新生代茶农在寺坞岭云雾茶叶基地的基础上,带领团队研制出“一叶制五茶”技艺,开创了我区“一叶制五茶”的先河。

“一叶制五茶”,走出新销路

倪立权自小过着与茶打交道的日子,看着茶农采茶,他有模有样地学,有时母亲会奖励他一丛覆盆子。13岁那年,年关将至,家里还剩一些当年的余茶未售。小小年纪,身上隐约显现一种家族事业的使命感,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一个蛇皮袋子,装进十来包塑封的龙井茶叶,骑上自行车就去到镇里摆摊叫卖。

2009年,倪立权从部队退伍后开始接手家中茶园,正式进入茶行。

年轻人的嗅觉总是敏锐的。倪立权接手后,渐渐意识到要琢磨出一种方法,来改善绿茶采摘期短,且“寺坞岭云雾茶”采摘期比平地茶叶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他通过培训学习、参赛、钻研,结合当下茶叶市场的需求,在从业近10年后,摸索出了“一叶制五茶”的工艺,以延长茶叶的采摘期。每年春季,他以同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在绿茶的基础上,又成功制作出了红茶、青茶、黄茶、白茶四大茶类茶品。

在茶农这里流行一句话叫“看天做茶、看茶做茶”,即根据天气、气温、原叶的情况等来调整制作方法。对于初尝红茶制作的倪立权来说,研发一种新茶无疑是更大的挑战。倪立权曾带着产自寺坞岭的云雾茶,到绍兴学习红茶的制作工艺。经过实战后才发现,由于茶叶产地、生长环境不同,使得茶叶原有的茶性,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度进行加工。于是,他只得一遍遍摸索尝试,直至损失了几百斤茶叶,才得以成功制成红茶。

这期间,他也结实了一位志同道合的茶友,一起进入到研发的行业。茶友对五类茶中的红茶、白茶、黄茶的关键制作工艺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后来也成为了合作伙伴,一起开辟了新天地。

事实证明,“一叶制五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茶品的丰富,更是肉眼可见的经济效益。原先4月之后采摘所制的绿茶,产出的效益在20万元左右,而新的制作模式启动后,等量的茶叶产生的效益提高到了60万元。

守住“金叶子”,振兴茶品牌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寺坞岭流行的还是炒制圆茶,但随着人们对茶叶外形、口感等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村里开始引进炒制“浙江龙井”茶叶的技术,茶农学起了龙井扁型茶的炒制方法。传统的“炒青”技艺被取代后,炒出来的茶叶色香味俱全,经济效益大为改善。

之后十几年的光景,寺坞岭茶叶的发展起起落落。后来,突然有村民提议寺坞岭茶叶要向品牌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对此,义桥镇政府十分支持,并提出建议:给寺坞岭茶叶注册一个商标,并划出一定的茶园精心打理,进行规范运作,实行统一收购炒制,统一包装销售,打好“寺坞岭云雾茶”这个品牌。 

倪立权就是“寺坞岭云雾茶”商标注册的操办人,谈起注册经历,倪立权坦言并不简单。他说,“在此之前,这个品牌曾被抢注,当时飞了好几趟才找到联系人,几经协商方才转让。”

正是这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他所负责的杭州萧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绿茶年产茶量达到1500斤,红茶年产量达1000多斤,虽然产量并不高,但他们坚定先做品质,再发展规模。公司先后被评为义桥镇强农业企业、义桥镇名特优农业企业,萧山区茶文化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萧山区诚信经营企业,杭州市第三届、第四届名优茶评比金奖等,倪立权本人也被人社部门评为首席技师。

保持初心,稳扎稳打求创新

在倪立权的茶叶工作室“草茗茶社”中,除了各类陈列的茶品,还有不少整齐摆放的茶书。为了做好这五类茶,倪立权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到专业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他还时常与哥哥探讨茶事,共同学习。

在倪立权眼里,哥哥倪柏权就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扫地僧”。算起来,倪柏权在本职工作之余,在茶业领域探索前行已有近20个年头,他是全省知名智能化弱电企业的中层干部,光看这点好像和茶不搭边,但源于对茶的喜爱一直保持学习,他是国家二级评茶技师,曾获2021年萧山区十大炒茶能手、“杭州市技术能手”称号。今年4月,哥哥一参加完市级比赛,径直去单位上班了。倪立权打趣哥哥“上班路上参加个炒茶比赛,顺便拿个一等奖”。

在发展茶产业及创新方面,倪立权毫不谦虚,但在制茶与生产上,倪立权直言哥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多年前茶园引进适应性茶种、这些年的茶叶炒制都得由哥哥亲自把关。采访当日,哥哥本是要一起来的,但临时闻讯嵊州来了一个教授茶叶拼配技术的师傅,便去请教学习了,倪立权解释“为了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制茶比赛,迫不得已”。兄弟俩就是这样怀着对茶的热忱不断努力着,一步步取得成绩,获得了国家级评茶技师等一系列资格证书。同时,他们也聘请了茶学专业科班人才,为自己的茶叶基地提供人才的保障。

“接下来,我们会对这五类茶进行一个配比整合,根据年轻人的需求,将茶叶用礼盒打包推入市场,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尝鲜体验,也是一种茶文化的普及。”作为新一代茶农,倪立权的身上蕴藏着更多可能,对他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个历经世代的茶口碑传承与发扬好。



作者:文/李沅哲 凌亚红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