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乡愁,就读贺知章
更新时间:2022-10-14 15:41:24 内容来源:
上世纪70年代,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和一湾浅浅的海峡来形容他难以释怀的乡愁。早在1200多年前,已经有一位诗人以他平淡浅显、通俗易懂的小诗释放了他的乡愁。这就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是讲究形象的,这首有两个形象:一位早年离开家乡、晚年回到故乡、刚走到村口、讲一口有点变味的萧山话、头发稀疏并且全白的八十多岁老者,和一群在村口玩耍的儿童。看到这位远道而来的老者,儿童们热情地上前询问:
“个位人客,侬何里来的呀?”
老者没有回答,面对这群天真无邪的儿童,他也没法回答。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客人,而是久居他乡的本地人。他乐呵呵地笑着,眼里情不自禁地溢出了伤感而又幸福的泪水。这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同时滋润了他长久干涸的心田。
这一句问话,让这位老者感到自己离开家乡太久了,更让这位老者感到故乡的亲切和家乡人们的亲情。于是,这首小诗就在他的脑海里形成,在他的笔下流出,走进了《全唐诗》,走进了《唐诗三百首》,走进了无数古诗词选本,并且成了许许多多久别家乡的游子怀念故乡时的随口吟诵,更成了千千万万的童年和少年诵读古诗时不可或缺的篇章。
这位老者,就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
《旧唐书》本传记载:“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贺知章本来就“性放旷,善笑谈”,晚年的职务是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在官位上已经是属于养老的状态。他与汝阳王李琎、诗人李白、书法家张旭等人一起饮酒作诗甚至谈笑作乐。于是有了诗圣杜甫《饮中八仙歌》对他的描述: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这两句诗,虽说会有一定的夸张,但从以“诗史”著称的杜诗来说,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喝醉了酒的贺知章,骑在马上,摇头晃脑甚至浑身摇晃,像乘坐在水面行进中的船上似的。走在路上,由于年老,更由于醉酒,眼睛花了,跌落井底,就在水底睡着了。
一个多么可爱的老少年、“老顽童”啊!
如果我们说贺知章的晚年无所事事、呼朋唤友、饮酒寻欢、成天作乐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开元晚期开始,国家既无内乱又无对外战争,进入了所谓的“承平”之世。唐玄宗志满意得、无所事事,丧失了进取心和自励精神,生活上贪图享乐,把杨玉环召入皇宫,由提倡节俭变为了挥金如土;政治上任命李林甫担任宰相,朝政腐败;朝廷和地方官吏到处搜刮农民的财产,平民百姓生活困苦,越来越多的人流离失所,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改元天宝后,政治上越来越腐败。
而这一切,无论贺知章,还是其他“七仙”,一定看得非常清楚。于是他“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他的狂,是“佯狂”,不是真狂。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正月朔,唐玄宗宣布改“年”为“载”。如果我们将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确定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的话,那么在天宝三载暗藏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危机已经初露端倪,只是唐玄宗没有看到,李林甫和其他当权者不想甚至不愿看到而已。
于是,就在这一年,贺知章说他病了:“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于是,唐玄宗同意了。当他踏上回乡之路时,玄宗赐诗给他,皇太子和百官为他饯行。他走后的第二年,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贺知章真的生病了吗?千年之后的我们,不敢随便对他怀疑。但是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定也是存在的:一是前面所说的朝政腐败和社会矛盾尖锐。天下将要大乱,自己年老体衰,无力扭转乾坤,于是只有退,只有回乡;二是他的思乡病发了,他的“乡愁”已经成了他不堪承受之重。“此生行作终南土”,是他不情愿的。于是他辞官,他回乡;于是就有了他乡愁的释怀和著名的《回乡偶书》。回乡后不久,心愿一了,他便仙逝。他的灵魂回到了故乡山水间,他的肉身也回到了故乡的泥土中,化作故乡山上的树、河边的柳、水中的草和弥漫在天空中蓬蓬勃勃的诗情。
1200多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今,外出求学、就业、经商、定居的人更多了,有的甚至移民海外。故乡越离越远,虽然交通便捷了,通讯发达了,但或浓或淡的乡愁,永远深藏于每个外出游子的心底。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取得了成绩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这乡愁就会从心底涌出,故乡的山和山上的树,故乡的水和水中的游鱼,故乡的人特别是小时候的玩伴,故乡天蒙蒙亮时高亢的鸡鸣,故乡夏天傍晚水稻田里阵阵的蛙鸣……丝丝缕缕,绵绵不断。
那如何释放自己的乡愁呢?
来读贺知章吧,读他的《回乡偶书》,读他的《咏柳》,读他的《采莲曲》吧,就会知道自己心中的乡愁是什么。
来知章故里吧,这里有高高的文笔峰,有美丽的知章村,有书声琅琅的贺知章幼儿园和贺知章学校,有环境优雅的贺知章公园,还有气宇轩昂地矗立于北干山顶的发髻高耸、银髯飘逸、目光炯炯抬头凝视南方的贺知章雕像,就会知道心中的乡愁该怎么释放。
三年多前,笔者上北山公园游览,在山顶再一次与贺知章雕像相遇。突发奇想,与之对话。恍惚之间,雕像活了,开口了,开始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曾经一次次地走过你的身旁
诗人啊,我真的很想与你拉拉家常
好啊,诗人说,拉些什么话题呢?
就谈谈你我的家乡
就说说你现在的感想
我的出生地就在那文笔峰下
站在这儿一眼就可以见到
我们的家乡萧山,真的变了模样
北面高楼林立,是北干、宁围
南面大厦成群,是蜀山、城厢
这山,这水,这城,这人
无不天天进步,日新月异
大大超过了我所处那个时代
大大超过了你们说的所谓盛唐
那两首诗你们至今还在诵读
河边的柳树依旧“万条垂下绿丝绦”
天真的儿童相见都已经认识我了
让我有些惭愧,但更多的是荣光
处在当今这伟大的时代
你们应该写出伟大的诗篇
比李白杜甫的更伟大
比高适岑参的更伟大
你要告诉当今的诗人
歌颂伟大时代是诗人的责任
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
物质的富足,精神的富有
生活的美满,环境的优美
社会的和谐,安全的保障
都是我们那个时代无法比拟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是事实
“国家不幸诗家幸”未必正确
诗人说完呵呵一笑,非常爽朗
竟对我说:记住了,年轻人?
我有些惊讶,但非常开心
然后大声回答:记住了,前辈
虽然我已经是年近花甲
读读贺知章,或者到贺知章的故里走一走。那山,那水,那村落,那公园,那学校和幼儿园,一定能让你的乡愁释怀。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在诗人的雕像面前,能够与他来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