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我心中的贺知章文化”征文大赛 > 大赛流程|入选作品 > 正文

忆狂客

更新时间:2022-10-14 13:42:36    内容来源:   

春天,万物复苏,花草争相齐放。踏入一片生机之中,看到碧玉般的垂柳,我便想起贺知章的那首《咏柳》。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以诗文知名,(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十三年(725年)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后改官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天宝三年(744年),因病去世。

这天,烟雨蒙蒙,水雾缭绕,乘着凉爽的春风,我来到了蜀山街道知章村。走进村里,我就被架于小河流水之上的古桥——思家桥,给深深吸引住了。思家桥始建于唐朝,在明朝被重修过,拥有浓厚的历史风采,是明朝的文物保护点,桥两侧的石墩上还刻着“贺学士创始族长相继□修”,“孙□廿三重修”等字样,让人回味无穷。

走过思家桥,我徒步来到贺知章故居——贺家园,它南临文笔峰,西濒三江,北接湘湖。相传,贺知章就出生在那里,如今只能任人遐想它旧时的样子。据说,“百步禁界”是其故居前的一段道路,古时行人至此,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足见贺知章在朝廷中的受尊敬,文笔峰也是后人为纪念贺知章而命名。

离开文笔峰,雨渐渐停了,太阳露了出来。这种凉爽中带着温暖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舒服极了,仿佛整个人都轻快了起来。我边走边背着诗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哦,多么美妙的诗词呀!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耄耋站在小屋边,眺望远方的景色。这时,一个小童跑过来问:“老爷爷,您是哪里来的呀?“他有些不知所措,只笑了笑,转身继续欣赏家乡的美景。   

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走到了一片长满茂盛花草的田边,往边上一瞅,咦,这怎么有块牌坊?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它叫甲科济美坊,是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常有人从很远的地方来一睹它的风采,据说,它还是萧山的唯一一座功名牌坊呢!再仔细定睛一看,发现牌坊的上方还有一行字,镌刻着考取了功名的人名。“十里埭上黄,旗杆多如讨饭棒”,这句话说的是,旧时知章村一带考取功名的人非常多,河边插着象征功名的旗杆多如讨饭人的棒子,可见知章故里的文化底蕴是多么深厚。

转眼间,天空又开始飘起了小雨,雨滴就像绣花针一样细,掉落在地上,悄无声息,是时候该回去了。然而贺知章的精神、贺知章的品质,都永远记在我的心里。不论是他“比兴寄托”的才华和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还是他那豁达的性格、不羁的人品,都值得后人所记。   

这就是贺知章,我心中的“狂客”。                                                                                                                                                                                                                                                                                                                                                  


作者:曹孜源  编辑:林青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