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我心中的贺知章文化”征文大赛 > 大赛流程|入选作品 > 正文

知章文化浸润我心

更新时间:2022-10-14 13:35:13    内容来源:   

山水情思

知章文化,孕育在这一方山水之中 ,悠悠情思,在乎“山水”之间。

这里有“山”。大诗人贺知章的老家就坐落在“文笔峰”之下。清代举人郭伦的《萧山赋》中曾提到“文笔环季真之宅”。文中的“文笔”就是文笔峰,季真则是贺知章的字。我遥想那时,贺知章或许就是从三江口回转至文笔峰下,系船上岸,来到故里,以耄耋老人之身解五十年思乡之愁。当我在学校里吟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禁不住问老师:有什么样的名言最能表达对家乡的感情?老师说:宁要家乡一培土,莫恋他乡万两金,我不知道用怎么样语言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但却不知不觉地吟诵起书本中学过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来。

这里有“水”。 湘湖碧波荡漾,湖上堤桥相接,群岛若星。温暖而绝不燥热的阳光在波纹上有节奏地弹跳,让整个湖面更显晶莹透彻,澄净不染,走在卵石铺成的小道上,木结构长廊,古朴路灯,六角凉亭,叠石护栏小景,芦苇香蒲睡莲,榉树香樟翠竹,花卉绿植盆景……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在这闲庭信步,任山水之形扑面而来,也不愿去商场里挤人头,看喧嚣。

在这山水之间,阡陌纵横,村落林立,我爷爷家就在这里。我的爷爷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民,在土地上劳作了一生。无论阴晴雨雪,无论春夏秋冬,爷爷都在田地里忙碌,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爷爷是个闲不住的人,不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就会在家里忙个不停。栽花种菜、养猪喂鸡、修理农具。我们在城里买了新房子,高高的楼房,宽敞的公园,可爷爷就是不爱住,他说城里的房子像“峰窝”,脚不着地,心里不踏实。住在高高的房子里就不能去地里头转悠了。当他望着冬瓜藤爬满了瓜架,月季花开满了小园,看着我们畅快地吃着自家种的绿色蔬菜时,就由衷地感到快乐。

仁德知章

在这山水之间,这里生活的人们质朴、热情、温厚,而且会讲故事。黄晓华老师就是土生土长的知章人,我们很爱听黄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百听不厌的当然是《担母读经》,贺知章七岁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抚养长大。贺知章十岁左右,除自学外,已经能帮助母亲干点农活了。十七岁那年,贺知章母亲赵氏得了痨病,是多年过度劳累引起的。此时贺知章不但考取进士,而且在殿试中被钦点为“状头”,“捷报”飞马传到萧山,族人们一阵高兴,但乡亲们一见就告诉他,他母亲的病情近月来天天加重,坐在床上已不能动,吃饭穿衣都成了大问题。贺知章听后阵阵心痛,决意不去上任,在家悉心照料母亲。

贺知章常常到水仙庙里借烛读书,深受倪相公孝道的影响,加倍照料母亲,可谓无微不至。一天,母亲对他说,想去看看外面的风光,走走亲友或到县城里买点东西。贺知章就马上备小船欲行。母亲说:“现在我双脚不能动了,怎能上船下船?还是搞副箩筐抬我走一遭方便。”贺知章想了一下说:“对了!不用人抬的,如若一箩担人,一箩担书,不就可以挑着走吗?停下来休息时,我还可以读些经书呢!”从此以后,贺知章经常担着母亲出门,他的母亲信奉佛教,他就在在寺庙里借着烛光看书,还能吃到斋饭。

“善事父母为孝”,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百善孝为先,我们要成为文化的传承人,首先就要从讲孝开始,孝敬父母,理解父母。 还记得那次爷爷生病了后,。全家人都把爷爷捧在了手心里,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爷爷脾气变了,全家人哄着他,宠着他。爸爸说:“我们说孝顺,说孝敬,没有顺没有敬,谈何孝呢?对长辈首先是顺从,他们的话要听,还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在我们全家人的呵护下,爷爷的病终于好了。曾经那个爷爷又回来了,他又每天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接送我回家。妈妈跟他说不要接,奶奶抢着跟他换岗,爷爷却说:“我的身体好了,现在该是我为你们服务了,把孙子接回家,儿子儿媳才能安心工作啊。”爷爷身体好了起来,吃晚饭的时候,有说有笑的,常常和我们忆苦思甜,整个家都洋溢着一家人欢快的笑声。

情系家乡,勤学重孝,知章文化浸润我心。


作者:王祺权  编辑:林青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