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致敬二十载 献礼二十大”蝶变萧山 > 正文

“致敬二十载 献礼二十大”系列综述② | 共建共享 构筑美好新萧山

更新时间:2022-09-20 09:43:20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编者按:

2002年12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萧山调研。二十年来,萧山始终牢记“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殷殷嘱托,全力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我区全媒体推出“致敬二十载 献礼二十大”系列综述报道,全面展示萧山二十年来经济社会新变化,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推出第二篇《共建共享 构筑美好新萧山》。

一座有获得感、安全感的幸福之城是怎么样的?

是风景秀美的,是宜业宜居的,更是和谐平安的。

在萧山,人们不仅把构建和谐精致的幸福之城当做心之向往,而且投身其中,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百姓安居乐业、城市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20年来,我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推进全域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一张新型社会治理的发展蓝图日渐清晰,社会治理成果逐步显现,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萧山人民,一首凝聚着全区人民期盼的和谐之曲,流淌着希望、幸福的音符。

“红色经纬线”强基固本

以党建引领基层发展、以党建优化基层治理。在萧山,有着数量庞大、类型复杂的城乡社区,这些也成为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场景齐全、特色鲜明的“试验田”。

20年来,萧山坚持以党建为核心,通过构建贯穿区、镇街、社区、网格四级党组织的“红色经线”和覆盖单位部门、行业系统、物业业委会等不同领域的“红色纬线”,实现纵向贯穿、横向延伸,以“绣花”功夫织密“红色经纬”,“绣”出一幅独具萧山特色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图景。

党建长廊 丁力 摄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堡垒,是“红色经线”上的坐标。2002年全区社区建设动员会议召开,萧山正式开启城市社区建设大幕;2005年,69个行政村撤村建居(转制社区);2015年推进“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探索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三者合作模式;2022年,我区全域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社区建设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20年来,萧山经历了实践探索、持续发展、巩固完善、全面深化、治理创新五大阶段,全区22个镇街559村社形成党建统领社区治理新格局,形成了一批省市区有影响力的实践模式和工作亮点。

例如,湖滨花园积极探索“1+3”幸福治理模式,激发网格社工、居民代表、物业人员、草根队伍的自治活力;靖江街道光明村以党员“一帮三”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进化镇华锋村从问题村变身善治村,探索形成“强村共进”共富格局;党湾镇庆丰村启动党建统领微网格治理,打造一系列红色阵地……区级统筹、镇街推进、村社创新,积累了一批影响力大、推广度高的工作经验,形成了独具萧山辨识度的凝聚力。

党湾镇庆丰村

“经线”疏通脉络、把握方向,“纬线”则承担着创新活力、协同推进的作用。覆盖社区物业、单位、行业的“红色纬线”破解了“各自为政”的难题,凝聚起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盈丰街道通过与辖区单位、两新组织、派驻机构开展党建联建,实施“盈响力”联建项目,织密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布局;北干街道金浦明苑小区与周边驻区单位共谋社会治理,组织联建单位“一对一”匹配认领并完成小区治理项目16个;城厢街道燕子河社区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建立“红色矩阵”……不论是“老牌”街道,还是“新生”社区,都深知社区治理,贵在精准。

破解“管理区域大、动态流量大、治理压力大”等多样化难题,萧山依托“支部联村、干部入户”机制,整合部门镇街力量下沉至村社网格,实现基层组织体系织密下延,进一步增强微网格“末梢治理”,成为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助力精准治理的一道良方。

截至目前,全区已优化设置网格2022个、微网格15656个,“1+3+N”网格治理力量全部配齐配强。通过深化“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融合,织密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三级组织体系,不断推动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让矛盾在一线得到解决、服务在一线得到落实。

数字赋能打通“神经末梢”

大数据时代,一个优秀的“城市大脑”,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以智慧管理“解码”城市治理,打造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萧山蓄力已久。

城市大脑萧山平台

2013年,萧山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城市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2016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在市心路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萧山积极推进“交通小脑”建设,开始了用大规模数据改善交通的探索。如今,具有萧山辨识度的“一键护航”应用,已实现医疗急救、消防救援、公安处警等特种车辆单次任务速度提升50%以上,救援时间缩减30%以上。

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2017年,我区开始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形成了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并上线运行智慧治理大脑(智慧治理信息平台),初步实现资源在网格叠加、力量在网格沉淀、工作在网格联动、任务在网格落实。

此后,从2020年发布全国首个“区镇村三级一体化数字驾驶舱”,到2021年揭牌成立“萧山区城市智治中心”,集约高效构建城市治理“一网统管”重大应用,萧山经过了一次次“模拟考”,全面打通了基层数字治理“最后一公里”。

“数字乡村”梅林村

“一网统管”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梳理形成12345受理量、110非警务类警情等100余项城市运行体征指标。在海量智能算法的支撑下,我区得以构建更加灵敏、高效、立体的城市神经元系统,整合应急联动、防汛指挥、基层综治等业务数据流,形成统一受理分析、统一分拨流转、统一处置标准、统一反馈评价的长效闭环运行机制。

如今,我区已建立起平战结合转换机制。平时,以城市智治中心日常运行综合管理为主;在疫情防控“战时”状态,“一网统管”系统能实现快速采集、实时上报、精准分析、全环节可追溯,既能聚合多方信息,又能统筹协调指挥,构筑起“铜墙铁壁”。

数字赋能之下,各类数字化场景陆续“孵化—破茧—成蝶”,从“清廉萧山”到“安居守护一件事”,从学校“后厨管家”到安全生产领域的“应急管家”,从“健康大脑”到“双碳大脑”,萧山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从“试验”转入“全面推进”,成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萧山样板,多个应用场景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新的赶考路上,萧山还将继续推动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迭代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管用实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全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萧山实践”。

深化改革破除民生“痛点”

这些年,浙江在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一子落而满盘活。作为探路者,萧山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将改革进行到底,以实际行动作出了有力回答。

2017年,“最多跑一次”改革。萧山以事项数据标准化为抓手,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网办理”,实现从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干部少跑腿的转变。

萧山区行政服务中心

2019年,整合区级行政审批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三个平台,萧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崭新亮相,可提供1700余项行政便民服务,真正做到行政审批、民生事项全覆盖和全程一站式服务。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不断深入,萧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审批服务窗口由81个缩减为23个,便民服务窗口由155个缩减为92个,实现“前台变小”“后台变大”。办事群众等候时间较改革前缩短35%以上,满意率显著提升。萧山“政务服务‘去中心化’改革”入围2020年度杭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萧山还进一步扩大“就近办”改革优势,推进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让群众跑一次、跑得快,还跑得轻松;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解决政府部门间办事“多次跑、多头跑、环节多、时间长”等工作堵点;100余项工作举措,推动减环节、减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是萧山努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萧山推进“就近办”

2022年,“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是党中央交给浙江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任务。自全省打响“发令枪”以来,萧山聚焦“系统重塑、整体智治、实战实效”三大理念,在执法事项划转、执法队伍重组、执法系统重塑、执法流程再造等方面,全方位、高水平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按照“专班+大党委”运行模式,我区形成执法事项总清单5850项,综合执法事项清单1738项,全区662名执法人员下沉到镇街,13个镇街整合建立基层治理服务综合体,确保改革横向整合兼容、纵向整体贯通。

从各部门分头执法到“一支队伍管执法”,这段时间以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带来的改变,一目了然——基层执法“九龙治水”的现象被扭转,“省时”“高效”“有力”成为群众点赞的高频词。此外,我区率先建设“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驾驶舱,开发了“区行政执法掌上指挥平台”,将全区执法清单、执法力量、执法办案、执法行动等行政执法海量信息“一屏掌控”,实现数据留痕,有效畅通基层执法的“毛细血管”,助推法制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作者:记者 施丹丹 黄婷 蒋超  编辑: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