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消费维权十大案例 > 正文

名牌手机

更新时间:2022-03-08 15:47:01    内容来源:   

案例三:“名牌”手机存猫腻,误导宣传须担责

2021年10月29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益农所接到投诉,投诉人称其在党湾某手机店支付2800元购买了一款商家现场推荐的“华为”手机,后发现该手机实际为中国移动旗下的品牌手机,并不是华为手机,只是适用于华为系统EMUI11,故要求商家退货退款,商家却以手机已激活影响二次销售为由,拒绝退货。

益农所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立即到商家处了解情况,发现商家的确在宣传时将该款手机宣称为“华为”手机。当工作人员提出异议时商家仍辩称该手机为华为授权,华为参与生产等说辞,但实际在手机上却无法查询到任何华为手机品牌的信息。工作人员向商家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商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组织双方进行当面调解。最终商家同意为消费者退货退款,消费者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且存在该瑕疵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第四十五条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四条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对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其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

【律师点评】

随着经济条件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品牌、追求品质消费。本案中,消费者在商家的宣传下购买了一台“华为”品牌手机,但实际上,这台“华为”手机只是能适用于华为的EMUI11系统,在手机上无法查询到任何华为手机品牌的信息,并非真正的华为手机。显然,商家以华为手机作为卖点对消费者进行宣传的这一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可见,商家如涉嫌以虚假广告的方式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构成欺诈的,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进行惩罚性赔偿。        

在此 ,律师提醒: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应“擦亮”眼睛,全面了解自己所要购买的商品的信息,避免上当。如果在商家的虚假宣传下,不慎购买了商品,应保留好购物凭证,对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拍照、拍摄视频等方式取证,以便发生争议时可以提供维权依据。同时,作为经营者,商家应诚信经营,不应作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尤其是不可“傍大牌”作出不实宣传,否则不仅可能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可能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作者:  编辑:楼晶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