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民营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典型模式研究——以萧山代表民营企业为例

更新时间:2022-12-31 10:45:00    内容来源:区委统战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一、创新背景

民营经济是浙江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浙江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秉持“义利并举”的浙商精神,积极探索将“蛋糕”做大、分好的实践路径,更好地发挥助力共富的生力军作用。传化集团、浙江恒逸集团、浙江海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杭州萧山区代表性民营企业,基于实践经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助力共富模式,打通民企助力共富的关键路径,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奠定理论基础和浙江实践支撑。

二、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以员工共享路径缩小收入差距

萧山民营企业通过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的优化,增加员工收入、保障发展机会,提升员工幸福感、获得感,助力于缩小收入差距。

1.浙江恒逸集团“共学、共创、共享”模式。第一,以“共学”平台提升员工素质技能,依托恒逸产业学院搭建线上、线下职工技能学习平台和课程体系,以技能认定、技能比武打造专业化人才练兵场;依托“浙大-文莱大学”等海外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创新设计“国内高校+海外高校+企业”的三方合作培养模式,推动海外人才技能中国化。第二,以“共创”理念激发员工创新精神,开展“恒逸工匠百人计划”,组织“合理化大赛”、“QC成果发布”等,发掘树立岗位创先典型;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引智引才,创新科研项目、科研队伍、科研成果转化等管理机制,打通产研合作关键节点。第三,以“共享”机制促进员工共享发展成果,于2016年在行业首推基层员工持股机制,落实工资协商机制,推出“收入倍增计划”,为操作、技术、管理各序列优秀员工提供快速晋级机会和职业成长通道。

2.传化集团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模式。传化集团和谐劳动关系模式是员工共享发展的标杆范例,曾两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第一,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成立传化学院、线上“传学堂”,推行岗位学习、以师带徒学习、专题培训的系统员工学习培养计划;开展岗位练兵、职工技能大比武,促进员工“干中学”;第二,打通员工发展通道,重点构建系统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制订科技人员激励政策,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召开科技大会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第三,完善员工薪酬与保障体系,开展员工持股计划,确保收入增长向一线员工倾斜;增加员工的保障投资,改善工宿舍、食堂、服务中心等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一访三问”的分片联系制度,帮扶员工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

(二)以公益慈善路径助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优化社会财富的三次分配。传化集团捐资设立传化慈善基金会,实施多项公益品牌项目,助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1.“传化·安心驿站”卡车司机互助模式。创新“互联网+社区运营+公益”模式,搭建“传化安心驿站APP”公益平台,开展捐赠公益保险、“安心帮”生命救助体系、互联网众筹配捐等项目;设立卡车司机协商小组,开通法律咨询热线,引导卡车司机互助与群体自治;推出《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诗文作品集《公路上的美丽心灵》、纪录片《颠簸货运路》等作品,促进卡车司机与社会的连接与信任。

2.“传化·安心卫生室”医疗健康帮扶模式。围绕 “村民健康”与“助医扶医”开展健康扶贫,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援建卫生室,服务当地贫困户和村民;搭建“安心医家”数字化平台对村医展开远程培训,同时向村医捐赠人身意外保险、中医医疗设备等,深化“最美村医公益评选”、“全科医生赋能”、“村民健康教育”和“数字化提升”四项举措。

3.“传化·善源社区”社区与教育公益帮扶模式。根植社区开展助学助困、尊老扶幼、联乡结村、救灾赈灾、外来务工人员关爱等多项公益行动,包括传化艺术团送文化下乡义演、“传化·行知班”助学项目资助家庭困难学子,捐资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传化教育基金”、发起“传化·杭州惠立”教育双创公益行动等公益品牌项目。

(三)以产业融合路径缩小城乡差距

把企业的市场优势与乡村的丰富资源空间相结合,从公益型的“传统共富”向产业型的“新型共富”转化升级。

1.浙江海鸟商业管理公司民宿共营模式。浙江海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河上镇人民政府、东山村集体达成“村企共富联合体”,共同开发运营东山村精品民宿群项目。东山村创新性地采用产权置换的方式,利用存量集体土地建造公寓统一安置农户,再把32栋闲置农房回收修缮,以其为资产入股。海鸟商业负责运营投资,需每年支付村集体保底100万元,同时对营收750万元以上部分按每年20%分红给村集体,为本地村民提供优先就业机会,形成村集体重资产、运营方轻资产、村民增就业、收益保底+分红的共营模式。

2.传化集团共富乡村模式。传化集团于萧山区浦阳镇打造“传化共富乡村”首个示范点,以“产业+公益”双驱带动乡村发展,链接浙江省农科院的种源和技术,建设农业产业园,打造结合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和农旅体验等业态融合的乡村生态农业产业;成立传化共富乡村基金会,并资助成立村慈善基金会,通过入股、管理和技术培训等投资支持带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与打造品牌。打造“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社会”的主体共富联结机制,项目列入萧山党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成立政企联合工作专班,与萧山区供销联社、浦阳镇18个村共同出资组建强村公司,在土地租金收入、股权分红、劳务报酬、合作联营和公益补助五个方面提升村集体和村民的收益。

三、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果

萧山民营企业聚焦共富目标,探索员工共享、公益慈善、产业融合三条关键路径,形成助力共富的“浙江民企经验”。

(一)员工共享方面

恒逸集团已累计实施员工持股四期,惠及一线职工5000余人,投入超60亿元,实现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增长,加快“提低”、“扩中”步伐。传化集团形成了员工收入和企业效率增长的联动机制,员工人均收入从 2010年的8.49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7.69万元,已有10%以上的员工持有股份;形成700余人的从业青年、预备骨干、领英、栋梁的发展梯队;过去三年走访员工和家庭2000多人次,帮助解决问题1000多件。

(二)公益慈善方面

“传化·安心驿站”设立7个卡车司机协商小组,资助46个卡车司机公益项目;“传化·安心卫生室”项目在国家深度贫困的14个县(市),援建了1037所卫生室和1所卫生院,服务村民180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万人;“传化·善源社区”累计实施公益项目61个,受益16522人次。

(三)产业融合方面

海鸟商业民宿共营模式解决了农民建房土地制约、集体经济增收困难和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受限的三个难题,将乡村闲置资源转化为资产,形成村集体、村民和民营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传化集团共富乡村项目总体规划面积3200余亩,总投资预计达10亿元;通过慈善基金的运营培育强村公司等市场主体,同时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与公共事业发展,并计划将示范点模式引入对口四川地区及浙江省山区26县,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传化共富样板”。

四、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的关键经验

(一)锚定共富重点领域与重点群体

萧山民营企业的助力共富路径模式是在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逻辑的引领下,准确锚定了重点领域与重点群体。第一,员工共享路径关注企业员工、产业工人等中低收入群体,致力于于缩小收入差距的重点领域,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带动企业员工群体收入增加,借助薪酬激励机制、员工持股计划等提升员工收入水平,以全面培训体系、快速发展通道、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拓展发展机会与晋升途径,以员工福利保障体系提升员工幸福感、获得感。第二,公益慈善路径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和外来农民工群体,致力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通过慈善捐助、支持互助机制、建立众筹体系等,在教育、医疗、扶贫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创造公益价值。第三,产业融合路径重点关注农村居民,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通过推进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市场化的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二)以产业带动和公益帮扶为双重引擎

萧山民营企业以“传统共富”模式和“新型共富”为助力共同富裕的双重路径,二者并行不悖。“传统共富”模式中,民营企业以公益慈善为主要方式参与到三次分配中,以自愿为原则,直接捐助或以公益慈善组织作为中介,使受助者得到帮助,实现了社会财富从企业向低收入群体的流动。萧山民营企业基于“共创共富”的共同体意识,秉持“义利并举”的浙商精神,将共同富裕作为企业公益事业的价值取向,积极投身各项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资金、基础设施、就业岗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公益帮扶,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新型共富”模式则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动力,实现民营企业从“共富”向“可持续共富”的跨越式模式变迁,是先富带动后富、机会均等、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模式。产业发展是企业产业产生、成长与不断进化的过程,不仅是民营企业“创富”的核心路径,更是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大量就业岗位,为乡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和渠道。萧山民营企业通过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和区域联动的模式,以自身优势产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推进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进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给企业自身和乡村发展同时注入内生增长的动力,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可持续、可再生的途径。

(三)多主体联结合作共建

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行动的探索实践,单纯依靠市场行为无法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社会“五大主体”的各自优势,探索五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构建多主体共富联结机制。萧山民营企业在产业融合路径中,创新性地探索建立村企共富联合体、“政-企-村”联动的强村公司等新型联合主体,构建共同富裕建设领域的多主体联结机制,分别确立了党建引领、政府牵头、企业实施、村集体经营、村民就业的主体定位与职能。首先,以党建引领和政府主导为前提,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实施者和政策供给者,在探索共同富裕发展模式、行动计划、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其次,民营企业作为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力军,锚定自身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能人带动效应,以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增大共同富裕所需的物质基础。最后,村集体在共同富裕建设中发挥组织协调职能,萧山民营企业在城乡融合与产业融合模式的探索中,依靠村集体的力量推进资源置换与盘活、土地流转与整理、收益分配与保障等具体工作,为乡村产业的落地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