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理论学习专题 > 镇街篇 > 正文

开发区人才领衔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助企纾困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更新时间:2022-12-31 09:00:00    内容来源: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今年以来,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开发区紧密围绕各级关于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相关工作要求,采取听、查、问、访等方式,多渠道帮扶人才领衔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但同时,仍存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有待集聚、创新主体研发意识有待激发、服务集成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亟需关注。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引领,按下助企纾困加速键

1、注重政策制度设计。为积极应对区域创新能力偏弱的现状,出台科技型企业梯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知识产权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两清零一提升”工作,邀请北大、西电等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共同走访30家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无研发机构企业,针对有研发费但未建立研发机构、无研发费但具备研发能力、无研发费但近期准备投入等几种情况,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线上答疑、专项服务等方式,精准排摸相关企业在创新研发、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限时协调解决。例如针对无研发投入的 农夫与海、杭重科技等7家企业,已鼓励其加大初期研发投入,做好规上工业研发机构备案,下一步尽快申报国高企。

2、注重政策宣传引导。结合企业增加值、研发投入、税收贡献等 指标情况,针对性开展企业服务对接,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人才领衔企业和科技型企业105家次。加大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人才认定申报、区政府助企纾困文件等普惠性政策以及萧开管发〔2021〕38号文件相关人才科技政策的宣传推介力度,发放相关资料 550份,帮助企业吃透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

3、注重政策兑现审核。由开发区创新创业局牵头,完成各级研发中心、“雏鹰计划”企业、科技保险、科技贷、知识产权等申报初审工作。 累计收到320余家单位的政策申请,涵盖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年薪资助、科技服务机构扶持、创新载体培育、科技企业梯队建设、研发机构创建等方面,涉及扶持资金2600余万元。累计实地走访查看相关企业53家次,做好政策解答、需求收集和后续反馈工作。

(二) 聚焦人才保障,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

1、优化人才平台保障。服务保障浙大科创中心、西电研究院两家 重点科创平台,专攻“高尖精特”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第一时间建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专题部署相关工作。今年以来,已向区委人才办等部门反映浙大科创中心、西电研究院5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落地各类人才创业项目15个,为西电研究院师生提供274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

2、深化技能人才培育。针对制造型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推行“互联网+”模式,坚持线下线上培训相结合, 动员开发区40家企业、83人次报名“杭州市电子竞技员区域性职业技能竞赛”等技能赛事。积极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新增技能人才246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2人;相关企业后 续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认定362人。

3、细化人才招聘服务。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不停歇”的优质服务体系。组织江西科技学院空中双选会,共有49家企业报名,推出工作岗位276个,学校提供生源290名,目前已有66名学生与企业达成签约意向。宣传和发动96家企业参加“青春潮创杭向未来”杭州大学生云聘会,累计提供工作岗位1182个、招聘1293人。

(三) 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助企纾困见实效

1、试行人才科技特派员制度。为解决人才科技服务不精准、不及时的问题,建立健全重点人才科技载体、企业特派员挂职锻炼机制。截至目前,西电研究院、北大信研院等平台已先后派员驻点挂职,有 效赋能区域创新发展。

2、促成人才成果转化对接。为打通人才项目从研发生产到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举办产学研成果对接启动仪式,39家技术成果展示企业、规上企业相关负责人及科研院所、风投机构负责人参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吸引6万8千余人次观看视频直播,现场推介人才500余名、技术成果50项,其中13项成果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3、加快知识产权开发布局。举办知识产权活动启动仪式、科技工作者日等系列活动10场。其中5月30日在钱湾智谷举办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相约未来平台,共话科技创新”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视频直播,擦亮区域创新创业金名片。

二、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开发区在人才领衔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纾困解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上仍处于起步、蓄势阶段,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还有一些制约因素亟待破解。

1、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有待集聚。目前全区仅有浙大科创中心和湘 湖实验室两家重量级科创平台,均尚在建设推进初期,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科创支撑。企业普遍反映,在国家、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顶尖人才、高端创新人才(团队)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掣肘。建议区级层面牵头,在加大浙大科创中心和湘湖实验室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招引智能汽车、生命科学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开发区,推动形成“以一片驱动一城”的放大效应。

2、创新主体研发意识有待激发。研发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开放创 新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认定各类科技型企业的必要条件,以2021年为例,滨江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8家,而萧山区仅新认定国高企470家,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任重道远。调研走访发现,受医疗健康、子女教育、住房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等因素影响,我区企业普遍存在研发人才匮乏、人才流动性较大的现实问题,制约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此外,因疫情影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来萧创新创业受阻,人才项目质量相比往年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议下阶段区级层面对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扶持力度,出台针对研发人才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创新人才招引方式,由区级职能部门牵头,强化“云端招才”,以“云路演”“云对接”等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及优质项目引进力度。

3、服务集成度有待提升。由于省、市、区各级均高度重视助企纾困工作,部分企业反映存在过度走访服务的情况。因相关政策分散在 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政策内容表述相对专业,政策体系错综复杂、信息量较大,导致少部分企业负责人“看不懂”“懒得看”,使政策落 地成效打折扣。此外,企业普遍反映第三方服务机构缺乏规范管理,收费标准不一且专业性差异较大,部分机构甚至假借政府名义承揽业务,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建议区级层面牵头,尽快梳理各级助企纾困解难政策,加大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和扶持力度,形成并定期更新政策汇编,通过微信、短信、短视频号等渠道扩大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建议优化企业走访机制,吸纳区级相关部门和镇街、平台骨干力量,组建助企服务走访团,在走访当中尽量全面解决企业在人才招引、科技创新、技改提升、外贸进出口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助企发展出实招、帮忙鼓劲不添乱。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