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更新时间:2022-12-31 10:00:00    内容来源:萧山区发展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萧山区发展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俞万昌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1年6月,浙江被党中央钦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2年6月,省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两个先行”,萧山作为排头兵、领头雁、先行者,提出要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并被全省列入首批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试点单位。

一、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立党的初心和不懈的追求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者们一直以来的追求和理想。而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最早来源于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和19世纪早期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然而这些提出的共同富裕理论都不成熟,不具有科学指导性,有的甚至想要依靠资产阶级推动共同富裕,所以注定是空想主义。但空想主义启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的设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两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消灭贫穷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人过上了美好充裕的生活;消除两极分化就要求必须在消灭贫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社会的公平有序,存在一定差距,但不允许两级分化。同时,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还指出人类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最一般基础和前提,是社会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因而实现共同富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数代人努力奋斗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以贯之对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萌芽与早期探索阶段

建党初期,我们党已经萌生了共同富裕的思想萌芽。1921年,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宣讲时指出:“社会主义不是使人尽富或皆贫,是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7月党的一大召开,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等内容。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后,我们党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期间,毛泽东就带领党和人民进行了共同富裕探索。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次到农民中间,了解田地分配、地租、地价、工价等内容,并写下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1928年初,毛泽东正式发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烧毁地主的田契,按人口平均分田,实施插牌分田,有力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同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正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同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召开,总结井冈山土地革命的经验,并形成了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土地革命是党最早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更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开始,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造,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追求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这一期间,我们党也多次进行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1953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指出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是“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第一次提到共同富裕。1955年,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

然而在这一期间,由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楚,以及“左”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累积发展,我们党的共同富裕探索道路遭遇了严重挫折,国民经济出现了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且当时实行计划经济,平均主义盛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削弱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里,我们通过几组数据看下当时的国民经济情况,1952—1978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6.7%,而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不足2%。即使扣除人口增长的因素,居民收入增长也比经济增长低3到4个百分点。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全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甚至低于1957年。那个时期还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基尼系数在0.2上下。

虽然遭遇了严重挫折,但在曲折中,我们仍然成功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发射“两弹一星”等,为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直到70年代末,党和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转型探索与深入推进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并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次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至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他认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共同富裕”思想尤其是路径探索的一次价值飞跃。

在邓小平之后,我们党继续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持续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探索中国特色的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对不能动摇”,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西部大开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差距;提出开发式扶贫思想,让广大农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小康生活。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新千年伊始实现了全民总体小康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如何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成为党接续推进共同富裕更好实现的严峻考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并开始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逐步实现与强化提升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又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为推进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回顾从1970年到2021年我国GDP的变化,很直观、很震撼、很自豪,透过GDP,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飞速前进的经济。除了经济,我们的科技、军事更是日新月异,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可以说,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正在逐步照进现实,我们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然而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同时,当前经济发展也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共同富裕清晰指出了六方面的实践路径:一是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二是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三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五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六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回顾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立党的初心,从建党那天起我们党就在不断的追求和实践。

二、深刻领悟我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重要内涵

2021年6月,浙江被点名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决策,更是赋予浙江“国之大者”的使命。省十五次党代会也提出要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这两个先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什么如此一项重大、光荣、特殊、艰巨的历史使命选择浙江?建设“两个先行”,浙江的底气又在那里?

(一)底气来自于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主政过五年的地方,2002年10月12日,习近平调任浙江工作,到浙江后,习近平马上开展调查研究,仅用9个月时间,跑遍了全省11个市、69个县(市、区)。调研过程中,他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经过大量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根据浙江实际情况,提出了发挥浙江“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八八战略”。“八八战略”是为浙江量身打造而又与时俱进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指南,是统领浙江发展的总纲。

一直以来,浙江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不断深入实践。201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浙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

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又对浙江提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要求。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些都是浙江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更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底气所在。

(二)底气来自于澎湃向前的发展活力

这次党代会上,浙江提出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省域品牌,“活力浙江”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精神品格、实践特色与时代特征,为建设共同富裕带来了无限可能。活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富裕程度较高。2021年,浙江GDP站上7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1万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1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省(区)第1位,是全国的1.64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1年和37年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这些数据背后的支撑则是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2021年浙江的“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数量已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增加值约4.92万亿元,占GDP的67%左右。民营经济发达才让浙江的经济藏富于民、富裕程度较高,也说明共同富裕的基础比较扎实。

二是发展均衡性较好。浙江是资源小省,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但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浙江的城乡发展较为平衡,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4,远低于全国的2.6,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同时,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城镇化率达到72.7%。均衡协调发展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是改革创新意识较为强烈。浙江素有“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枫桥经验”“最多跑一次”等起源于浙江,市场经济、现代法治、富民惠民、绿色发展更是走在全国前列,而今浙江更是高举数字化改革大旗,以数字化改革撬动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同时,浙江开放水平较高,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等建设,年货物吞吐量超12亿吨,连续13年蝉联世界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破3000万标准箱,稳居世界第三。这些改革创新的意识为浙江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底气来自于未来可期的光明前景

在今年年初农历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全省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会上袁家军书记对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省党代会上也擘画了浙江未来发展蓝图,“共同富裕先行”更是鲜明主题,就具体而言:

1.从目标上看,实现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共同共富目标。重点要形成“三个一批”:打造扩中提低、浙有善育、“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等一批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聚焦农业农村、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等领域先行突破,探索一批机制性制度性共富模式;聚焦破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新题,谋划一批重大改革方案。

2.从模式上看,形成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推进产业能级、创新模式、数字赋能、数据价值、普惠共享“五个跃升”。激发创业创新创富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

3.从重点解决问题上看,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全省域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一县一策”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探索山区海岛共同富裕新路子。高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4.从改革上看,构建共富型制度政策的体系。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聚焦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探索共富型大社保体系、现代财税体制等。围绕探索人人都可成才体制机制,打造知识型社会。

5.从机制上看,构建完善党建统领共建共享的机制。重塑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关系,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鼓励先富带后富,完善社会力量举办社会事业政策机制,鼓励企业在办好自己的事基础上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竞争力更强、社会活力更足、人民生活更好。

无论从基础基石看,还是从光明前景看,无论从实践探索看,还是从奋斗目标看,我们的共同富裕道路正越走越宽。

三、奋力谱写萧山先行探路的绚丽篇章

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的一年多时间里,萧山在共同富裕建设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目前我区共同富裕推进情况、工作的思考及启示、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谈一下共同富裕工作。

(一)我区共同富裕推进情况

1.统筹推进、高效协同,架撑萧山的“四梁八柱”。一是搭建组织架构。去年,区委先后成立了共同富裕领导小组、社会建设委员会,社建委是区委的派出机关,与我们发改合署办公,主要就是负责社会发展工作和共同富裕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社建委主任由区委副书记担任。自浙江提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后,省市区三级分别成立社建委,这也是全国首个从党委层面成立社建委,从组织架构安排可以看出,共富工作由原来注重经济发展,到现在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更加注重分好“蛋糕”。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在推进共同富裕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根据工作进展,持续优化和迭代升级工作机制,以坚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共同富裕建设。比如,实施工作例会机制,建立共富领导小组会议、社建委专题会议等例会机制,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督,月度会商、双月点评,形成全区上下联动推进的格局。实施晾晒考评机制,起草制定《萧山区共同富裕和社会建设工作考评办法》,按照“目标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三个维度,将对22个镇街、4个平台(8个兵团)和35个区级部门开展季度星级晾晒及年度考评排名。实施三级培育机制,针对共富试点工作,我们探索建立“省、市试点+区级培育”三级梯度格局,区级成熟后向省市推送,积极争取试点在全市全省推广,目前我们已经26项个项目纳入区级培育库,4个项目已成为市级试点,1个纳入省级试点。实施成果转化机制,在推进工作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总结提炼工作,推动成果转化和宣传,打响萧山知名度。在成果转化上,《以未来乡村建设为突破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杭州萧山的经验与启示》受到陈金彪、徐文光、高兴夫三位省领导批示肯定,《关注“类萧南区域”,打造生态共富特色区块》获得了省发改委孟刚主任的批示肯定。在宣传上,紧扣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周年时间节点,开展“共富看萧山”全国新媒体萧山行采访活动,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网等30余家中央省市级新媒体到萧山实地感受共富一年来的精彩蝶变,各级媒体发布稿件120余篇,总阅读量2000万+。

2.谋篇布局、系统集成,锚定萧山的目标跑道。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共同富裕建设要聚焦统一跑道,要统一话语体系。所以,根据萧山实际,我们统筹谋划、系统集成,建立了“一图一表一清单”。一是编制系统架构图。这是我们编制萧山共同富裕建设的系统架构图1.0版本,这个架构以“四横”“四纵”为核心,明确“1+7+N”的70项重点工作和“1+5+n”的46项重大改革为萧山子跑道,重点打造20项具有萧山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这里我简要介绍下这张系统架构图,第一层是可感知图景,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第二层是标志性成果,主要有20个,由全区17个单位牵头推进。第三层是突破性抓手,就是70项重点工作和46项重大改革,其中70项重点工作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和三大类型,七个方面省里指定的七条跑道,即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七个先行示范;三大类型,主要是全面承接类,贯彻落实省级重点工作,有32项;创新承接类,在贯彻落实省级要求基础上创新落实的工作,有20项;地方特色类,具有萧山辨识度、走在省市前列的工作,共有18项。46项重大改革,主要是六大方面,其中扩中提低改革、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精神共同富裕是省里明确的五条跑道,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是萧山根据实际提出的特色跑道。第四层就是数字化支撑。除了这“四横”,还有“四纵”,分别是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四大创新。二是制定指标评价表。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探索构建“共性+个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承接45项省市考核指标,科学谋划13项萧山个性指标和8个观察指标,发布含66项细化指标的《萧山区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2022年指标体系》。同时,瓜沥梅林村和衙前镇先后分别发布全省首个村级、镇级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三是明确共建责任清单。从架构图上,我们可以看出,70项重点工作和46项重点改革,是集合全区的创新特色工作,涉及各个单位。因此,我们明确各牵头责任部门,压实责任,定期通报工作成果,浓厚全区共建氛围。

3.创新实践、先行示范,打造萧山的标志性成果。在前期的探索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标志性成果有亮点、部门改革有创新、镇街实践有特色、社会力量参与有突破,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持续呈现。

一是现代化基本单元全域覆盖。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包括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和风貌样板区建设,目前全区省级层面正在推动建设13个未来社区、5个未来乡村和4个风貌样板区,市级层面正加快试点建设16个未来社区、19个未来乡村,区级层面正积极培育17未来社区和19个未来乡村,现代基本单元实现全域覆盖。其中宁围街道振宁社区、临浦镇横一村、“心相融·达未来”亚运风貌样板区已成功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名单。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类推进的工作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拆改重建型、整合提升型、城乡共荣型、特色乡村型、产创高质量引领型五大类型推进现代基本单元建设。同时,我们也探索出了多种发展模式,比如在未来社区建设上,我们探索出三种模式,即浦南社区的“带方案+竞运营”土地出让模式,七彩社区的“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振宁社区的以存量资产经营权扩大公共服务运营空间的模式。在未来乡村建设上,我们探索出五种模式,即产业植入+乡村特色的“品牌综合体”模式、村村联动+产村融合的“组团共同体”模式、乡村智治+民生优享的“数智生命体”模式、区位优势+文化优势的“都市近郊体”模式、产业致富+资源共享的“共富联合体”模式。比如在风貌样板区建设上,我们因地施策,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创建14个风貌样板区,包括8个城市风貌样板区和6个县域风貌样板区,今年,我们正在创建“心相融·达未来”亚运风貌样板区、“七彩瓜沥·都市副心”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永兴枕梦·萧南花园”县域风貌样板区、“信息港湾·数字创新谷”特色产业风貌样板区4个样板区,重点做好规划引领、特色彰显、节点打造、微改精提、破难十大专项行动等工作,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城乡空间更有味道”。

二是三大差距持续缩小。缩小三大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缩小区域差距上,着力打造南部生态共富先行区。南部八镇占据萧山全区1/2的面积,承载了1/6的人口,但仅贡献了1/6的经济总量,人均GBP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1/2,60%和30%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低于100万元和60万元,是萧山区共同富裕的最大难点。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推动南部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生态共富之路。“专”是指制订实施《萧山南部生态共富先行区发展规划(2022-2035)》专项战略,组建50亿元注册资本的区级功能性国有企业为共富产业平台,平台重点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要素开发经营、矿地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等项目,推动南部实现生态共富。“精”指的是精准生态修复,开展1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试点,不仅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问题,更为区域发展盘出存量、腾出空间,同时,精准落地滨萧特别合作园等产业平台,提升产业能级。“特”指的是发展科创、文旅、都市农业等特色产业。“新”指的是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盘活闲置房屋等资源新机制,创新生态共富融资模式,与 国开行浙江省分行签订《萧山南部生态共富意向合作协议》,获支持融资总额超20亿元,为推动生态共富注入绿色金融活水。在缩小城乡差距上,着力实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农村,因此,我们探索抱团发展、组团发展、强村带动、三级联动、产业推动、企业参与、飞地经营、乡贤助推等途径,推动强村富民。在缩小收入差距上,着力实施扩中提低改革。我们编制出台首个区级层面的《萧山区“扩中”“提低”行动方案》,聚焦技术工人、高素质农民等9大重点群体,实施就业保障、兜底帮扶等六大行动24项具体工作,努力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三是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领域,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厚得、病有良医、住有安居、弱有众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这领域,也是我们各部门在孜孜不倦努力中,卫健局牵头的“健康大脑+智慧医疗”项目,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五个“不出村”,即慢病配药不出村、监测服务不出村、常规检验不出村、入院申请不出村、康复护理不出村,这些举措有力破解了医疗资源不均衡难题。

(二)工作的思考及启示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实现共同富裕并非一蹴而就。从中,我们也得出了三点启示:

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党的领导是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根本保证,在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如在体制机制构建中,区委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探索和创新;如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强化党建引领,振宁社区打造“红树领”党建品牌,横一村通过强化堡垒带动发展,欢潭村打造“欢潭驿”党群服务品牌,凤凰村打造“凤凰荟·党建+”党建品牌,益农镇通过党建共建打造“共智富”联合体。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就是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如果之前的发展我们更加注重效率,那么共同富裕建设更加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所以,在前期共同富裕建设中,无论是推进“扩中提低”改革,还是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又或者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一方面我们坚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群众的获得感,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三问”于民,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问效于民,让群众参与共同富裕建设,增强存在感、价值感,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3.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点”。共同富裕,富裕是基础和前提,没有物质财富的丰富就谈不上共同富裕,只有把“蛋糕”做大了,才能分“蛋糕”、分好“蛋糕”,而实现富裕就要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期,我们通过“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作”、经济稳进提质等,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

4.坚持系统观念是“关键”。共同富裕建设涉及各条线各部门,当前,全省上下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三大改革,在共同富裕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系统性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多跨协同、系统集成,推进“三改”融合。

(三)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取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客观认识到,当前共同富裕仍存在以下三点问题亟待破题。

1.多跨协同的机制有待完善。部门之间主要在自己条线领域内探索共富工作,部门之间工作合力还不够强,整体协同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大。

2.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有待突破。目前点上的突破已有所显现,但尚不能由“盆景”变“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不够多,亮点特色的成色底色不够显现。

3.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待加大。体制机制的壁垒有待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有待能打破,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

1.迭代升级、健全机制。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会议晾晒、季度通报、专项督察等机制,浓厚全区上下争先赶超的氛围。

2.扎实推进、夯实基底。聚焦“1+7+N”70项重点工作和“1+5+n”46项重大改革跑道体系,在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基础上,强化改革创新和亮点提炼,加快形成“小切口、大牵引、可示范”的试点成果。

3.开拓创新、躬耕探索。围绕打造20个标志性成果,深化“共富数字地图”等创新实践,进一步强化多跨协同,推进制度重塑。牵头各单位对40多个国家部委央企已出台的支持浙江共富政策进行梳理,研究改革授权与试点落地工作。

四、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区发改作为综合管理部门,结合萧山实际,侧重从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角度谈一下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凭借“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积淀了雄厚的发展本底,涌现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最新公布的“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我区荣盛、恒逸、万向、传化四家民营企业上榜。发达的民营经济也让老百姓走上了致富道路。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演进,原有的“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粗放型县域经济模式已无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目前我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占比超60%,因科技含量低导致附加值不高、竞争力弱,加上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不断攀高,正面临增长缓慢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区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1-8月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7.5%)分别同比增长6.6%、1.1%,低于全市2.1个、3.4个百分点。所以,一直来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通过动能转换、创新驱动、项目牵引等,推动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发展基石。

(一)深耕动能转换,增强共同富裕引擎力。一是推动经济稳进提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疫情反复的现象,我们就开始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萧十二条”“萧十条”和58条一揽子政策等政策,高效推进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累计完成减负降本额120.44亿元,全年任务目标(113亿元)完成率106.6%。发放防疫补贴和担保补贴等合计2130万元;减免国有房屋租金3855万元,减免蓝领公寓租金87.05万元;发放家电、餐饮、住宿等消费券2000万元。有力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减轻企业负担,与企业合力度过当前经济难关。二是加快推进“腾笼换鸟”。作为工业大区,萧山拥有12万亩存量工业用地,规模总量全市第一,但“零、小、散、低”土地占了1/3,亩均税收更是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虽然这些小作坊式企业对解决就业、兴产富民发挥较大作用、产生一定贡献,但进入土地稀缺、增量紧张时代,却已显得“不合时宜”,并影响整体经济最大效益发挥。因此,从去年开始,全区上下痛下决心,开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全面推进低效用地整治,在去年完成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清零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2974家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清零,力争两年内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清零。并以此为契机,每年腾出10000亩工业用地,为优质大项目落地储备足够的空间。今年,区里选定桥南、瓜沥、临浦为首批试点,实施连片开发,预计年内可腾出1200亩以上工业用地,其中位于临浦工业园的120亩土地已在6月完成摘牌。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在加快“腾笼换鸟”的基础上,我们更注重推动传统优质企业的做大做强,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动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四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们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实施细则,引进SKP、开市客等重大服务业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业在全区经济比重。目前,服务业已成为全区GDP重要的增长动力,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宁围未来总部社区,恒逸等曾经“走出去”的本土大佬,都纷纷回到萧山,这个月恒逸研究院落地萧山。

(二)强化创新引领,激荡共同富裕驱动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体制机制,以创新撬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市创新实施“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行”,“兵团化会战”就是大抓平台、抓大平台,我们打破原有开发区的行政范围,成立八大兵团,划小单元、尽锐出战,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重大平台集聚,形成“兵团主战、部门支撑、镇街保障”的工作局面,通过双月比拼、比学赶超,激发兵团积极性、主动性,让兵团成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专班化运行”就是聚焦亚运保障、腾笼换鸟、自贸区建设、总部经济回归等区委中心工作,打破部门痕迹、集中优势兵力,通过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加快落地落实,打造具有萧山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引进高能级平台。近年来,我区先后引进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湘湖实验室、西电杭州研究院、北大信息研究院等高能级科研平台,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目前,浙大科创中心一期400亩已经正在建设中,已落户全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三是谋划推动大战略。我们主动谋划萧滨一体化发展和提升临空经济示范区,形成“东西互动、南北共进”的发展格局。滨萧山特别合作园已启动建设,积极引进滨江产业生态,其中湘湖未来产业社区已落地全省唯一一个省级未来网络(6G)未来产业先导区(中国视谷),正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地;一期总投资50亿元由吉利集团全资控股的极电电子项目落地三江创智新城,年产值将达200亿元。滨萧山特别合作园未来将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三)坚持项目为王,提升共同富裕内生力。项目是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最大抓手,作为全区投资项目的牵头部门,我们始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狠抓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共同富裕基石。一是强化投资拉动。今年以来,我们举行一、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百日攻坚行动,通过月度晾晒、表扬激励、考评督办等,有力调动平台、镇街、国企单位积极性,着力发挥投资“马车”的拉动作用。1-8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8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全市第6,总量全市第1。尤其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8.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2.8%,项目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9.7%。二是强化招大引强。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招大引强,出台《萧山区深入实施精准打造产业链计划的意见》,编制《产业链攻坚作战业务指南》,聚焦14条细分产业链,绘就精准招商作战图,着力打造2+3+x先进制造业集群,2即纤维新材料和智能汽车;3即智能物联、高端装备、生命健康;x即未来网络、区块链、扩展现实等。目前盯引在谈的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有10余个。三是强化要素保障。项目的落地离不开要素的坚强保障。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持,今年以来,已申请专项债项目14个,资金额度20.9亿元。近期抢抓最新3000亿政策性金融性工具政策机遇,积极申报,目前已有2个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涉及资金20.6亿,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发布《萧山区产业项目“当年谋划、当年落地”实施办法(试行)》,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产业项目落地由原先的580天缩短至300天。

五、坚决扛起共同富裕的使命

(一)建设共同富裕,没有本事干不了。俗话说,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推动共同富裕建设,归根结底靠真才实学,尤其当前我们面临的是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厚实理论功底。把我们党的决策、作为,放到具体情境中体味,用更长的时间持续和历史眼光思量,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要锤炼过硬本领。本事是干事最大的本钱。在学习实践中练就一身真功夫、硬功夫和好功夫,只有本事大了,而且不断长新本事,才能干大活儿、上大场面,才能到大江大河里去“游泳”。要永葆清廉本色。本事再大,清正廉洁是第一底线。心有定力,方能抵御诱惑;身有定力,方能笃定守志;行有定力,方能心静身安。

(二)建设共同富裕,没有奋斗干不成。共同富裕是靠干出来的,干就离不开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秉持实干精神。奋斗要有奋斗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吃大苦、耐大劳的样子,就是埋头实干、苦干、拼命干的样子。奋斗是有味道的,这味道就是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奋斗者要有奋斗者的姿态,奋斗的样子最好看,奋斗的过程最幸福,只要奋斗就会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现实。要涵养克难勇气。克难勇气不是硬干蛮干,而是对形势大局的科学判断,对具体问题的准确分析,更有智慧的担当。要提升创新能力。始终保持敏感的心态、谦虚的精神,尊重和爱惜新生事物,如饥似渴地加强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以绝不满足、绝不将就的追求致力创新,一点一滴地改变、日复一日地更替,推动由量变到质变。

(三)建设共同富裕,没有情怀干不长。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干部的成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修炼“大我”的精神。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智慧,要跳出利己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跳出自己的事情,驱动自身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要修炼“自燃”的热情。用自我燃烧的能量积极带动他人,用发自内心的渴望积极工作,驱动自身不断自我革命、自我精进。要修炼“担当”的态度。用自身奋斗的“自转”去推动事业发展的“公转”,驱动自身以担当成就事业、用作为换取认同。

历史将在我们手中延续,未来将在我们手中创造。面对新一个百年征程,面对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我们必须以穿越历史的宏大格局、放眼时代的战略眼光、引领未来的雄心壮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奋勇前进,为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贡献发改力量,确保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