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萧山区聚焦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教育“三变”

更新时间:2022-12-31 09:55:00    内容来源:区教育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今年以来,该区织密以社区学院为龙头、9所社区学校为骨干、各村社文化礼堂等资源为补充的“1+9+N”社区教育网络,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农民变市民”“礼堂变课堂”“夕阳变朝阳”,助力城乡现代化社区建设。目前已开展各类新市民教育培训40余万人次,其中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58752人,成人高中“双证制”培训4173人,三项数据均列全省各区、县(市)第一;实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教育行动,通过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教育改革试点联审;“智慧助老”“能者为师”系列活动获教育部优质课程资源、优质工作案例、实践创新项目,“玩转短视频”“昭东剪纸”等12项原创社区教育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

一、开展“普及性”素质培训,让“农民”变“市民”

(一)促进理念更新。以新市民教育为载体,提升原住民、拆迁户、新萧山人等群体的新市民理念,促进各群体之间以及与所在社区、城区相融共生。如城区社区学校开展“新市民大讲堂”活动,邀请社区教育名师、社区达人开设专题讲座。今年以来开设专题讲座568场,发放各类资料37533份,培训回迁市民11768人次,覆盖96.3%的回迁户群体。

(二)促进行为转变。实施“万名新市民进(云)课堂”活动,开展城市生活、交通安全、社交礼仪等方面培训,促进新市民转变生活方式。如开发区社区学校指导宁新村、振宁社区开展“村规民约”培训,以“小公约”撬动“大治理”;盈二社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环保意识。

(三)促进素养提升。积极打造社区培训亮点品牌,建立6大类32子类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编写社区教育读本教材320种。如临浦社区学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漫画培训,“农民兄弟学漫画”课程获浙江省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学习品牌。区教育局联合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浙江开放大学举办“喜迎二十大·同绘共富路”首届全国社区居民漫画大赛,收到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居民漫画作品,部分优秀作品获《人民日报》漫画增刊收录,将在北京线下展览。

二、开展“普惠性”学历提升,让“礼堂”变“课堂”

(一)学校社会联动。浙江开放大学萧山学院与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大力发展以高升专、专升本为主的社会人员高等学历教育,每年毕业学员超3000人。各社区学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及企业的支撑作用,以村社文化礼堂为阵地,联合举办村社干部、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学历提升进修班,每年培养农民大学生200名。

(二)学历技能并举。出台《萧山区社会人员学历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建立需求、供给及政策清单,明确“学历+技能”双提升路径。在全区村社文化礼堂建立成人高中“双证制”培训教学点,针对残疾人等特殊学员,通过送教上门、送课上门等方式实现就近学习。依托2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0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泛开展焊工、电工、汽车维修工等培训,拓展文化礼堂办学内涵。

(三)线上线下融合。开发“萧学通”数字化学习平台,向上对接“浙学通”平台,向下通过“萧山红领通”平台嵌入基层社区末端,开放线上学习资源3万多个,27万人注册使用,总访问量超1200万人次;同时,积极推进省“学分银行”在该区深化推广,在“萧学通”平台设置“文化礼堂”模块,实时记录社区居民在文化礼堂的线下学习情况,并建立学习成果积累、认定和转换服务,有效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普适性”老年教育,让“夕阳”变“朝阳”

(一)推进“老有所学”。全面贯彻“浙里康养”工作部署,实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计划,通过增设分校、教学点等方式,推动老年教育向镇街、社区延伸。今年以来,新建老年学堂16所、学习点67个,新增优质学位5000余个,除全区22个镇街全部建有老年大学分校,村社老年学习点覆盖率达92%。

(二)体现“老有所助”。开展“智慧助老”培训活动,研发课程项目39个,培训覆盖58752人次,助推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其中《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慧生活》获全国首批“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构建智慧助老共同体》获全国第二批“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构建“三三式”老年教育模式》获全国老年教育工作优秀案例。

(三)助力“老有所为”。结合“志愿浙江——银耀之江”行动,组织老年大学和老年学堂学员参与社会治理。如萧山社区老年大学开展“五色课堂”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活动,获全国首批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组建65支“新时代老同志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200余次,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引航、资源力量联络、基层治理协调、群众工作宣传等活动,为城乡现代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