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研究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2-12-31 08:00:00    内容来源: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研究与思考

——以杭州市萧山区政协实践探索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近年来,萧山区政协在省市政协的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积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相继打造出了镇街“民生议事堂”、村社“协商驿站”等富有特色的基层协商平台。依托这些履职新载体新平台,不仅拓宽了普通民众参与协商的渠道,促进了协商参与主体的多样化,更是拓展了政协协商的广度和深度,助推解决了一大批党政所想、群众所盼的基层治理难题,更好彰显了政协“协商治理”一线的独特优势。

一、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背景和意义

1.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应该更深入更全面地加强与协商民主体系各个渠道的衔接合作。探索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就是要在基层引入协商理念、协商机制和协商资源,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增添了有力的实践注脚。

2.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基层善治的有效之招。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以主体身份嵌入国家治理架构之中。政协协商作为“一核多元”协商共治格局中“多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治理引入协商理念、协商机制和协商资源,与基层民主协商优势互补、联动协作,让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多渠道反映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中心工作,切实把民智民力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基层善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

3.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可以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有利于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协商意识和协商能力、培育群众的协商精神;实现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融合贯通,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连心桥”建得更宽、群众的利益诉求与党委、政府的决策有效衔接形成的“直通车”开得更稳。

二、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萧山实践

萧山区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实践中,主要是搭建了“一堂一站”两大平台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区政协始终坚持全域化、全员化、全程化推进,努力探寻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助力社会治理的最佳着力点,以“找准跑道、全域推进、建好机制、数字赋能、提升质效”等五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推动政协协商融入基层治理系统,把政协协商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在助力社会治理和广泛凝聚共识中开辟新路径。

1.“顶层+基层”:找准建设跑道。根据省市政协的部署要求,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原则,结合萧山实际,精心谋划,扎实推进“一堂一站”高标准、全覆盖、特色化建设。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区政协党组专题研究,把方向、定方案。“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建设在属地镇街党(工)委统一领导下开展,镇街政协工作联络小组负责人(镇街党工委副书记)承担“一堂一站”建管用的主体责任,村社党支部书记和相关界别委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二是明确功能定位。我们将“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的性质定位为区政协“请你来协商”向镇街、村级基层自治组织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以“民生”为协商内容,打造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委员履职的“新平台”。三是规范工作流程。研究出台了《镇街“民生议事堂”建设实施办法(试行)》《萧山区政协推进村社“协商驿站”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工作内容、流程和要求,探索建立了“选题定题、制订方案、组织调研、开展协商、纪要报送、建议办理和跟踪问效”等协商流程法,要求“一堂一站”每年组织相应协商场次,确保协商平台高质量、规范化建设运行。四是注重基层创新。在做好规范化搭建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各镇街在“一堂一站”建设中突出地方特色、界别特色、主题特色、人文特色,注重与居民议事会、乡贤会客厅等基层协商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为民协商网。如衙前镇突出“品质产业城”主题,南阳街道打造“伞乡共富”议事堂。瓜沥镇东恩村“沥mall”协商驿站,导入数字模块应用,用数字积分赋能协商驿站;闻堰街道湘湖人家社区、南阳街道潮都社区与“红堰领航”“七式治理”党建品牌结合,成为红色引领典型驿站;衙前镇杨汛村依托渔耕文化礼堂和乡贤交流机制,构建“委员协商+乡贤会商”共振体系,打造“渔耕情”协商驿站;城厢街道南市社区将协商驿站植入到社区“共享家园”场景应用,打造共享型社区协商平台。

2.“试点+示范”:有序全域推进。区政协按照区政协按照“典型引路,全域覆盖”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一堂一站”建设。一是统一建设标准。制作印发了《民生议事堂工作手册》《萧山区政协村社“协商驿站”建设工作手册》,指导各镇街、村社统一建设标准,提出了“一场、三标、五牌”的建设要求。“一场”即一个固定活动场所,“三标”即政协徽章、“请你来协商”和“民生议事堂”(或“协商驿站”)三个标识,“五牌”即“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协商流程、组织构架、委员相册”5个上墙的标牌。二是典型引路先行。推进初期,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镇街、村社进行重点打造。区政协与街道建立工作专班,从场地选择、布局设计、机制框架、制度保障等进行全方位探索建设,高质量完成平台的培育建设,树立了全面建设的样板示范。三是督考联推。先后召开“民生议事堂”和“协商驿站”的建设推进会、交流会,组织镇街、村社、机关、委员实地观摩、互看互学、联系指导,同时将平台建设列入镇街综合考评,用“指挥棒”点燃“助推器”。

3.“主导+主体”:构建运行机制。坚持政协主导与镇街主角、委员主体相结合,建管用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使“一堂一站”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微协商活动350余场。一是构建区政协领导分工负责机制。制定出台《区政协领导和各办委、界别联系参加镇街政协工作联络小组活动的制度》,明确每位主席会议成员联系2-4个镇街的协商平台,每年参加协商活动2次以上。各专委会负责具体指导联系镇街“一堂一站”活动开展,如确定协商计划、协商议题、协商方案,推动协商建议的办理反馈。二是构建镇街建设运行主体责任机制。明确镇街政协工作联络小组承担“一堂一站”建管用的主体责任,由联络小组负责人(镇街党(工)委副书记)牵头抓总,并落实一名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把全区415名委员,全部编入各镇街作为参与主体,并积极邀请属地的184名省市政协委员、乡贤代表、专家学者加入协商队伍。三是构建界别委员对口联系机制。按照界别特色与镇街需求相对应的原则,建立25个界别委员与镇街小组同定题、同调研、同协商的“一对一”联系机制,每位委员每年参加“一堂一站”活动不少于1次,有效解决了镇街属地委员分布不均衡、个别镇街力量薄弱等问题。

4.“云平台+云履职”:深化数智赋能。区政协以建设“数智政协”为契机,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协商格局。一是开发建设“云上民生议事堂”。坚持数字赋能、协商上云,打破时空局限,开发并在“浙政钉”上线了“云上民生议事堂”应用场景,建立了驾驶舱、议题征集、议事进度、云议事等应用架构,设置了线上荐题、线上议题和线上投票、标签打星等评价功能,实现了议事进程全域“一屏”统揽、协商场景“一网”开展、成果成效“一键”评价,让委员在履职中更有话语权、主动权和评价权,相关做法得到了省政协信息和联谊报的专门报道推广。二是打通融合“云履职”应用场景。区政协贯通委员履职体系,构建上线了集履职规章、履职项目、履职统计、履职得分、委员档案等于一体的“云履职”应用模块,并与“云上民生议事堂”场景多跨协同、形成闭环,做到委员议事实时互动、履职评价自动计分,助力委员下沉“一线”履职。

5.“实战+实效”:提升协商质效。坚持双向发力,突出工作成效,切实发挥“一堂一站”集众智、聚共识、助发展、惠民生的作用。一是坚持一体推进,打造服务基层新载体。坚持把“一堂一站”与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委员工作室、崇学书房(书吧、书角)等基层政协工作载体一体谋划、一体建设,将民主协商与提案办理、专题视察、委员读书、民主监督、课题调研等集成履职,充分发挥“一个阵地、多种功能”作用,集中展现了人民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全新触角。二是聚焦关键小事,打造助力共富新渠道。紧紧围绕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聚焦共同富裕、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群众的关心事、操心事,由镇街、村社、委员、群众共同选题定题,进行实地调研,把脉问诊,探寻对策,力求找到“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强凝聚力,真正议到群众心坎上、落到百姓最需处。三是协商赋能,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一堂一站”的推进建设,镇街、村社、委员、群众主动参与,有效推动各利益主体共同商量、相互沟通、交换意见、寻求共识、达成一致,为基层推行协商民主,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提供了有效途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成为乡村治理新常态。如戴村镇佛山村、沈村村和青山村三村接壤,通过村社“协商驿站”这个平台,三村多次跨村开展主题协商、村际会商,抱团打造生态旅游共富带。

三、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建议

1.立足“高”的站位,进一步增强推进协商议政民主建设的思想自觉。要从履行好新时代基层政协组织所承担的新使命出发,以更强定力把准方向,突出党的领导,坚持服务群众,注重工作实效,鼓励基层创新,着力把协商送到群众家门口,取得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积极成效,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广大政协委员以至全社会,从中体会到这一制度的优越性,进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做好“专”的文章,更好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和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与其他协商渠道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专”。要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促进协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根据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积极探索通过数字赋能、民主监督、视察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协商,充分释放协商民主在基层的潜力和效能,总结提炼可复制、可借鉴、效果好的经验做法,并适时上升为制度机制,不断提高协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让协商活动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3.强化“实”的担当,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协商民主建设工作要贴民心、出成效,重在成果转化,贵在落实落地。要切实加强区、镇街、村社上下联动配合,对议题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分级分类指导推进,着力畅通协商民主基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增强一线协商实效,围绕中心,聚焦民生,将群众想说的话、想办的事、想解的难真实地反映上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干实事、办好事。同时,要不断通过加强宣传明共识、协商交流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在基层开展协商的实效性,有的放矢地做好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增进团结的工作。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