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坚守文艺为民初心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学习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2-12-31 07:25:00    内容来源:萧山区文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上一个新的历史坐标,必将以“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而载入史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深刻地阐述和部署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思想深邃,气势磅礴,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视野,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党的中心任务从现在起,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们干事创业、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导和遵循。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

在报告全文中,“文化”一次被提及58次,作为文艺工作者,在学习二十大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尤其深刻地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精神文明、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将文明进步、文化发展放在民族复兴、国家建设、人民美好生活的意义上加以部署,并突出对民族文化创造力、社会文明程度、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深层次的把握,尤其在文化发展的重要部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同时,首次将“文化自强”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意味着报告不仅为文化领域未来五年的工作擘画了明晰的发展蓝图,部署了工作路径,同时也意味着较之以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力量来源,因此我们要提高文艺工作的格局与视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惟有将文化建设、文艺工作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全程中来思考和布局,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其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以深沉的文化自信认识传统、把握生活、观照现实、扎根本土的同时,还应致力实现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跃升,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通过学习,我们深刻领悟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与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协调共进,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文艺工作的规划与布局,提高文艺影响能级。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造中华文化新一轮全盛期的关键阶段。文化工作在二十大报告的各领域各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例如,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关于乡村振兴,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关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强调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因此我们要拉高站位,不能局限于文艺而文艺,要将文化工作融合到全局工作中。既要高质量开展文艺创作工作,更要提高文艺创造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的作用。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化文化赋能,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创新、产业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文化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达到党中央对以文化自信自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和期许。

三是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始终不忘本来、不忘人民,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坚守。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和生长的土地;抛弃传统、脱离人民,就丧失了文化的特质,文化自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要加强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萃取题材的能力,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以真实的情感表达生活,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新艺术,振奋精神。同时,我们也承担着文艺育人的责任,要在文艺创作上心系民族复兴伟业,从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出发,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文化中明辨主流和支流、区别先进与落后、分清积极与消极,科学梳理、精心萃取、守正出新,创新创造,将自己艺术情感的表达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承担起引领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的职责。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