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做优四篇文章 构建一个体系 打造助残促富萧山模式

更新时间:2022-12-31 07:20:00    内容来源:区残联理论学习中心组   

自2021年荣承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财政激励资金项目,及被确定为残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区以来,萧山区锚定残疾人共同富裕目标,解决“残疾人去哪里康养、康养机构提供哪些服务、残联如何监管”三大康养问题,打造出具有萧山辨识度的“康养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开创了数智康养助残促富萧山模式。

一、做实“保障”文章,政府主导顶层设计

(一)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支撑和制度保障,成立以副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项目实施和各项工作。在省市残联精心指导下,先后联合财政、卫健、民政等部门出台《关于印发杭州市萧山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萧山区开展残疾人“三位一体”社区康养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试行)》《萧山区数字健康背景下“慢病”康复护理不出村实施方案(试行)通知》等文件,明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组织管理、服务标准和经费保障。

(二)财政全力支持。一是保障建设资金。在省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000万元的基础上,区财政专项配套250万元,亚残运会展示点提升改造专项资金1977万,其他配套1385万元,高标准支持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康养医护”一体化服务规范编制、数字康养系统研发、“三位一体”康养综合体建设等项目。二是提升补贴力度。将2019年“每康复服务1人次补助40元”标准提升为“居家康养(上门服务)补助最高100元/人次,到站康养(站点服务)补助最高60元/人次”,三是增加了“三位一体”居家辅助性就业服务补贴项目,补助40元/每人次。四是创新公办服务机构服务经费分配方式,充分调动服务团队积极性,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三)残联高效推进。一是配强残联工作队伍,有人协调。创新镇街残联专职委员绩效管理,提升薪酬待遇,进一步激发基层残联组织活力。二是加强服务供给力度,有人服务。整合公立、民营和社会资源加强社区康复站、康复之家、康养站点、残疾人之家、托养机构建设,提升服务供给力。三是创新辅具适配模式。积极响应市残联辅具你点我送智配,探索线下辅具租赁,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四是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纳斯助残发展中心、狮爱阳光等全区546支助残组织及志愿服务队作用,两年累计提供各类康复服务50.2万人次,通过精准康复从生命线拉回2人、实现生活基本自理17742人,通过康复实现就业625人。

二、做精“规范”文章,康养结合纲举目张

(一)建标准,开先河。依托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杭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贾杰教授康复团队等知名专家,成立建标小组,结合萧山瓜沥邻家联合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实践,先后5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及专家论证会,定制量表52张,形成《萧山区残疾人“康养医护”一体化服务规范》,主要包括康养评估标准和康养服务标准,涵盖基本医疗、康复训练等七方面,开创社区数智康养规范的先河。目前已印制下发服务手册200份。

(二)强阵地,惠民生。一是擦亮儿童康复金名片。作为全省儿童康复示范,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内外环境整体提升改造,增加水疗康复设施、康复信息化系统等,大幅提升功能布局科学性和康复、特教服务数智化水平。两年来,全区5家儿童康复机构共为1056名儿童康复服务22.2万人次;490名儿童通过康复进入主流小学/幼儿园。二是助力未来社区建设。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和镇街沟通,将残疾人康养站点嵌入未来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列入未来社区建设考核。目前,8家未来社区康养站建设与未来社区同步有序推进。三是创新康养服务站(点)建设。将服务能力强、残疾人数多的社区康复站升级为康养站(瓜沥邻家、党湾、蜀山、闻堰)统一康养服务标准、统一配发智能设备、统一培训服务技能。近两年,共建社区康养站15家,其中“康养医护”一体化服务站4家、“三位一体”社区康养综合体3家,未来社区嵌入式康养站8个。全区目前共有社区康复站34家,下辖286个村(社区)康复(养)点。

从经营性质分,公办22家(卫生院),公建民营8家,民营4家(爱心、藕湖滨、邻家、幸福院)。从服务模式分,“康养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4家、“康养医护+辅助就业”综合服务3家,“慢病不出村”(联合卫健、民政)嵌入式服务8家,基本康复服务模式19家。至2022年10月底共服务残疾人90910人次。

(三)延服务,促共富。充分整合、发挥残疾人之家、社区康复站、托养中心“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体职能,多维度进行康养服务延伸,从机构延伸到家中、从成人延伸至儿童、从基本康复延伸到工农娱疗,以“康养医护”和“教就文娱”融合,对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助洁、助餐等服务,着力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共同富裕。基层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如临浦镇残疾人之家按需配置托养床位,瓜沥镇率先开展数字居家康养,蜀山街道开展“非遗项目”进残疾人之家,党湾镇将中医融进康复之家,北干街道上门为残疾人助浴助餐,闻堰街道将儿童康复嵌入康复之家等。截至目前,已有11328位有需求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康养服务,占残疾人总数的29.81%。

三、做新“数智”文章,数字赋能资源调配

(一)开发数智系统。建成“社区康养数智驾驶舱”和“数智化康养服务平台”,高效整合数据流,科学改造业务流,三段融合,实现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申请一键办理、专业量表科学评估、一人一案精准服务、服务结果及时反馈。管理员可通过驾驶舱对居家残疾人及相关康养数据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实现流程可视、质量可控、问题可溯,现已在瓜沥等15个镇街康养站(点)推广实施。建成“萧山区数智残联驾驶舱”,实现一屏综合信息呈现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推进,社区康养服务开展等情况。

(二)配备智能设施。2022年,在全区四个推广镇街开展了100位重度、贫困残疾人数智康养重点服务。根据评估对康复需求大、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配备视频监控、智能药箱、智能手环、智能如厕升降仪、智能肤发护理器等居家智能化设备,通过互联网与智慧康养管理驾驶舱相连,实现远程监护和数据实时传输。两年来共为120位重度困难残疾人家中配备了智能康复设备,将数智康养设备延伸到残疾人家庭,进一步提升居家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三)构建服务网络。在区残联建立康养数据中心,通过数智康养平台,建立居家-镇街-区残联三级康养服务网络,辐射至村(社区)、居家的每个残疾人,动态监管,及时服务。与浙江康复医疗中心、上海华山医院康复专家团队合作,依托数字化康养服务系统,为残疾人提供远程诊疗,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康养服务。建设“辅具智配”信息化平台和辅具租赁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辅具适配和租赁数智服务水平。目前全区10个智能辅具柜(线上)10个线下辅具租赁点已投入使用,两年来,共适配辅具 件,辅具租赁信息化管理平台正有序推进。

四、做强“人才”文章,智力支撑全面发展

(一)织密康养人才网络。摸清人才底数,建立康养人才库,并进行数智化管理。依托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杭州残疾人托养中心、上海华山医院康复团队等专业力量,成立萧山区首家残疾人社区康养技能培训中心;聘请省内外专家组建培训师资队伍,编写《培训指导手册》,建立考核制度。中心设有培训室、康养模拟操作室、数智化驾驶舱实训室等,根据服务需求,分别设置理论培训、技能实践培训、居家康养实地指导等三部分课程。

(二)建立金字塔式梯队。一是加快专家型高级康养人才培养,与高校及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合作,开展3-6个月社区康养人才高级培训、进修班,提升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2年来培养专家型社区康养人才68人。二是加快初级应用型康养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我区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培训中心力量,加强康养技能培训,组织全区康养机构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康养知识竞赛”,2021-2022年共开展各类培训班4期,为康养机构输送康养人才326人。

(三)优化机制激励成长。一是创新工作模式。要求各镇街康养专技人员及残联专职委员每年2次开展全区机构互查互学工作,提升康养效能和从业人员素养,实现业务水平互促共进。二是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探索开展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与人社、财政、卫健等部门开展协商,建立康养服务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使康养人才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中获得优势,帮助从业人员实现个人价值和建立职业归属感。

五、几点启示与打算

1、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两年运行发现,各站服务数量、质量、满意度有较大差距,最多的每年做8万人次,最少的500人次左右。尽管有考核细则,但督促效果不明显。鉴于此,要建立激励机制,服务机构实施分级别管理、星级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方案1:如四、五星级服务机构:可做康养医护一体化服务。四星以下只能做康复单项。

方案2:目前,全区有520个村社区,都在创建未来社区,康复站在未来社区又是不可或缺的服务项目,目前全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点位总共只有271个,远远达不到全覆盖,需要更多的有康复医疗资质的资源介入,但这么多的康复站由谁来运营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避免康复机构小、散、乱的情形发生,可探索服务机构准入制,建立康复服务机构库,择优准入3-5家规模大、服务实力强、热心公益的机构,统一运营嵌入社区的康复点,以更高标准高质量为残疾人服务。

2、康复经费将面临不足。

一个康养点不算服务经费,仅设施设备配置就需建设经费至少20万左右。2021、2022有省1000万及区250万配套资金,全区的康复站点硬件建设和人才培训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如果在全区500多个村社,3.8万残疾人推广,只靠往年的预算(400万),是远远不够的。

3、康复人力资源短缺。

人才是事业的最强动力,萧山的康养人才还是薄弱的,加强康复人才培训为当务之急,今后的培养一方面要实现残联工作人员和基层专技人员全覆盖,同时更要培养出一批高端的专家级人才,作为中心力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一是继续与省康复中心和医学院校培训协作,加强专家型、高级人才培养力度;二是充分发挥我区培训基地作用,培养中级、初级康复人才。

4、失访率高,主动参与率低。

从残疾预防角度看,大多人没有康复理念,易致残手术出院后与医院失联,不能及时得到康复,造成残疾发生率高。建议医保部门与残联共享相关人员信息,以便跟踪康复,减少残疾发生。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