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2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信访实践为例

更新时间:2022-12-31 07:10:00    内容来源:区委党研室(区志办)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信访工作是什么、信访形势怎么看、信访工作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信访工作的集中体现,是做好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的根本遵循。现阶段,信访问题主要呈现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层次较高等特点,处理不当则极易成为热点事件,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深入学习、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利于广大信访工作者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创新方法,有利于指导和引领当前的信访制度改革,对开辟信访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内涵两方面展开论述,结合杭州市萧山区信访实践的实际情况,以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思想研究有所增益。

一、思想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信访工作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据,从信访工作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其形成过程既有理论渊源,又有实践依据。

(一)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同志从早年从政开始,就自觉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几十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信访工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鲜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科学内涵。

第一,坚持人民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经验总结。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处处体现在实际工作之中。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早在1990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领导干部要主动下访,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的一员”。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种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信访工作坚持人民立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起点。

第二,坚持矛盾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推动的,发展中的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信访工作就是基于化解矛盾的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信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015年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当领导与群众发生矛盾时,习近平就指出,“在领导和群众的矛盾中,如果领导方面是错误的,群众方面是正确的,毫无疑问,领导是主要矛盾方面;如果群众方面是错误的,领导方面是正确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在领导,在于领导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没有到位,在于领导的工作措施不适应群众”。因此,我们应当找准矛盾的集中点,寻找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第三,坚持系统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信访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其信访成效与效果好坏主要决定于社会大环境。当社会治理环境变好,民生基础工作扎实,信访问题也将随之减少。早在上世纪70年代,信访工作就与维稳工作相联系,强调系统部署、系统安排、系统实施。对于新时代时期处理信访问题时,更应该要坚持系统方法。习近平指出,“信访问题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所谓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它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政治性的问题。信访工作不只是信访局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不单是几个分管领导的责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此提出在信访工作格局构建上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体系,通过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和教育疏导、调解、教育等办法,实现群众的合理需求。

(二)实践依据:习近平同志的信访工作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效的人民信访工作,及时回应和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信访工作也随之与时俱进。人民信访工作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来源于实践、经受实践检验又指导实践。习近平同志早先就已明确:“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1988年12月20日,福建宁德地区开展领导下访接待日。时任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参与接待。此次活动共接待102名上访群众,共受理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事项限期一个月解决。除参与领导下访接待外,习近平同志因十分注重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着力推动信访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以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政策宣传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开创具有特色的信访工作模式。通过“四下基层”,改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畅通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渠道。

浙江省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更是多次前往信访工作任务重的市县接待。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浦江县,下访接待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实际解决民生问题。由此在全国开创了领导干部下访的先河,并在此后逐步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此外,习近平在实践中提出信访工作要搞联合接待,一站式解决信访问题。早在2005年,习近平在德清下访时就强调,要以“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方针,切实提高信访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垂先示范,带动领导下访了解民情民意。这是全国首例,开创了信访工作领导下访接访的工作方式。

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要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2007年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沉下去,到信访矛盾突出的地方接待群众,到信访工作比较薄弱的地方现场办公,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切实解决一批信访问题,为基层起好示范带头作用。”上海市专门制定领导干部下访活动的意见,对于领导干部下访活动的时间、形式和任务都做了具体要求。由此领导干部下访初步形成制度。

二、出台《信访工作条例》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2022年1月24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2022年2月25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制定的条例。《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规范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信访事项处理程序,构建完善信访工作监督体系,实现了信访工作领域全覆盖,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

《条例》重塑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信访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条例》构建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更具操作性。同时在责任制中新增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党政部门负责人不仅要管好业务工作,也要管好信访工作,使得信访工作责任分工明细,落实到人。

《条例》强化信访监督权。整个《条例》围绕谁来监督、怎么监督,追谁的责、怎么追责,构建起包括监督责任、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在内的监督体系。尤其强调了信访联席会议的监督权,对于履职不力的领导可以进行通报、挂牌督办、限期整改等措施。对信访部门的监督权,设置一督查、二报告、三建议。

《条例》突出源头治理的重要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源头预防,把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注重对初信初访问题的化解。将信访工作入法入规,是信访工作党内法规的基础主干。规范信访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受理信访,也引导上访人员依法依规上访,为信访法治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做好信访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面对信访工作新情况新挑战,提高领导干部做好信访工作的能力素质至关重要。《条例》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在信访工作中应当担负的重要职责,总结和固化了领导干部阅办来信和网上信访、定期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突出问题等制度改革成果。

三、萧山实践

萧山信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牢记信访工作“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初心和使命,以“服务全区工作大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职责使命,按照“热心接待、诚心听取、细心了解、贴心沟通、耐心疏导、真心解难”的工作要求,开展“初次信访规范办理、重复信访件清零、信访事项依法终结、信访基层基础建设”四大专项行动,健全体制机制、高效源头预防、及时解决问题、规范信访业务、精准防范风险、优化信访生态。

以法治思维引领信访工作,形成更加畅通、规范、公开、有效的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以法定程序建立登记转交、协调化解、综合保障,做到职责清晰、责任明确。不断夯实平安基础,对社会面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底,不断细化网格管理制度,神话群防群治队伍“三集管理”架构,持续推进星级平安单元和平安村社创建。如临浦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成立以司法所、平安办、派出所、临浦法庭等各部门负责人及34个村社书记为联络员的调解联动队伍,坚持网格化管理,将治理资源下沉到网格一线;招募退休老干部、法律顾问、退休老师、老党员等,建立“威望邻里”调解队伍,积极应对群众各类诉求和求助;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共建立35个共享法庭,满足“一屏一线一终端”要求,无缝对接“移动微法院”“ODR”“庭审直播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提供线上送达、调解、开庭、普法宣传等智能化诉讼服务,实现矛盾调解“零距离”;逐步拓展“峙山”系调解品牌,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分层分类及时处置,各村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站。

以法治手段规范信访秩序,探索全口径信访事项分类改革,提高初信初访办理质量。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形成党委统揽全局、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同时将事项分为“社会事项”“信访事项”“社会事项”三大类。通过前期数据处理,将“信访事项”又细分、剥离为“咨询类”“诉求类”和“意见建议类”三类。对于“诉求类”信访事项通过指引相应法定途径给予办理。对于实在经济困难的上访人员,如瘫痪在床或身患癌症的上访人员,在复查复核相关信息后,指引信访救济途径,给予一定信访救济。

以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难题,试行推广“预约接访”,提高接访质量,减少群众“访累”。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预约制”接待信访,一体化化解信访问题。同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依法打击信访违法行为,统筹制定多项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问题不过江、矛盾不上行”。如所前镇针对老所前农贸市场治理难问题,创新工作方式,将执法阵地前移,组织执法力量,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分队并正式入驻老所前农贸市场。该分队整合城管、市监、交警等部门,实行定点定岗,坚守一线、严查立处,对群众反映较多的违章占道、车辆违停等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以法治意识作为行动指南,守好法律底线,依法规范信访工作,推进教育普及。将《条例》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全员培训,提升信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依托学法用法制度、“谁执法谁普法”制度,推进信访工作宣传制度化、常态化。突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媒体矩阵,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宣讲,通过推出一批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感染力强的平安宣传精品,全面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