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理”牵住牛鼻子 强化“三责”栓住牵牛绳
更新时间:2018-12-31 08:25:00 内容来源:区信访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访工作中梳理重点,扭住关键环节,从而推进信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杭州市萧山区结合自身实际,以突出问题和基层基础为抓手,以制度落实和责任落实为保障,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有效提升了全区信访工作整体水平。
一、狠抓关键,大力开展“三理”
近年来,该区进京上访高发多发,一些重点人缠访、闹访、恶意登记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信访积案久拖不决,久访不息;个别单位初信初访重视不够,导致初次访变重复访,本级访变越级访,个体访变集体访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区信访工作整体水平。据统计,该区群众2016年到国家信访局来访登记182人次,2017年122人次,列全市13个县(市、区)第二位;全区排查梳理各类信访重点人近百人,不少列入了中央和省挂牌督办;信访工作绩效考核长期居于全市下流水平。为改变这一落后现象,2017年初,萧山区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开展“三理”活动,即:“进京上访治理、信访积案清理、初信初访办理”,目标是实现“进京数量、积案存量、信访总量”三下降。从一年多实践来看,成效非常明显。
(一)强化进京上访治理
努力在营造群众不想去、不用去进京越级上访的信访环境上下功夫。一是加强依法信访宣传。利用电视、报纸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对《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等信访法规的宣传,每季度一次集中到基层开展信访普法教育,在来访接待中心向每名信访群众发放信访法规小册子,强化群众依法信访、理性维权的意识。二是强化源头治理。对诉求合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信访事项不等不拖、立马解决;需要相关部门合力解决的,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按时限期协调解决,确保群众合理诉求依法依规得到妥善解决,努力提高信访事项的一次性办结率,从源头上控制增量,防止信访上行。三是建立信访诚信制度。对承诺息访后又再次上访、重大活动期间恶意进京登记上访、以进京上访为手段要挟属地政府的各类信访人,建立“信访诚信黑名单”,设置困难帮扶、生活救助条件,并与慈善机构、银行机构等建立诚信信息链,增加条件限制。
(二)强化信访积案清理
努力在信访积案明总量、减存量、控增量上下功夫。一是梳理汇总积案清单。每年初,区信访联席办都以进京上访(含非访)和到省、市越级集体访为重点,排查确定各类信访积案,并逐件建档,逐件交办。今年6月份起,又将重复来信、来访、来电和网上投诉,以及历年来未化解、未终结的其他信访突出问题整理汇总后,形成第一批60件、第二批55件信访矛盾清单,逐件交办到事权单位。二是分级落实领导包案。凡区级以上信访积案,均逐件明确由区党政领导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负责包案,每名区领导包1-3件,并按照一名包案领导,两套责任班子(即事权单位责任人、协办单位责任人),落实三个一(即:专题听取一次案情,深入分析研判;专门接访一次,做好教育疏导;制定一套措施,确保化解到位)要求抓好包案化解。信访矛盾清单事项由镇(街道)或区级部门班子成员负责包案,并立足于化解开展工作。三是全力推动积案化解。为加大积案化解工作力度,今年以来该区连续开展了三项行动: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访局关于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实施方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6-8月份连续奋战三个月,基本实现了“三无两减半”(无新增信访积案、无历史存案、无重点人员,重复信访减半、进京上访总量减半)的工作目标。②开展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专项活动,强化信访部门与司法部门工作对接,区、镇两级分别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截止目前,通过访调对接及时化解各类信访矛盾23件。③开展实现“无信访积案县(市、区)”目标活动,并延伸至镇街,与该区已连续8年开展的信访工作“三无”(无进京访、无越级集体访、无信访积案)镇(街)创建活动相结合,制定了三年三场硬战目标。截止今年第三季度,国家信访局和省信访局交办的信访积案实现100%息诉罢访;信访重点人减少26.7%;当年新增积案率下降52.3%;区级以上积案和矛盾清单60%以上得到化解。
(三)强化初信初访规范办理
努力在信访事项规范办理上下功夫。一是组织业务培训。以全区集中培训、分片培训交流、点对点辅导等形式,依托“浙江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提高全区信访干部规范办理信访事项的能力水平。一个是把好程序关,严格按照浙江省《信访条例》在登记录入、受理告知、办理答复、回访核实、评价反馈等方面规范程序,做细工作,杜绝了超期办理现象;另一个是把好质量关,突出信访事项处理(答复)意见书的规范,杜绝“差、漏、错”等情况。二是落实签批审核。要求事权单位信访工作分管领导落实两次签批:收到信访事项后签批明确责任科(办)室办理,完成办理并形成信访事项处理(答复)意见书后,再次签批并发布。待发布的信访事项处理(答复)意见由区信访局逐件审核把关,确保信访情况、具体诉求、调查过程、处理意见及依据、权利告知等要素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三是严格回访核实。由事权单位对本单位承办的初次信访事项进行回访核实,并把回访核实作为解释疏导和办理化解的重要手段,确保解决好、解释好。区信访局设立回访组,对各单位回访核实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个案抽查,推动工作落实。同时,重视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把工作态度和办理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四是强化通报考核。把初信初访规范办理要求分解细化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定期通报办理情况。对信息不录入、评价不满意、处理意见不落实,以及规范办理过程中问题突出的单位,及时开展信访督查。
二、敢于担当,认真履行“三责”
该区紧紧扭住信访责任这个牛鼻子不放,认真落实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事权单位的主体责任,信访部门的监督责任。
(一)落实领导责任。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年至少两次专题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年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各镇(街道)和区级部门党政主要领导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区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对发生非访、进京集体访和100人以上的到省市越级集体访亲自接待、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区四套班子领导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信访值守接访,及时协调处理群众来访和其它信访突出问题;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党政领导带头落实信访积案包案制度。今年以来,区领导批阅群众来信214件,其中区党政主要领导批阅60余件。区领导对信访工作落实“三个必定”,即:对发生进京上访和越级集体上访的,区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必定及时过问、及时批示;对群体性信访突出问题,分管的区领导必定亲自组织协调和会商研究;对区领导包案的信访事项,必定定期听取化解进展情况汇报,督促落实稳控措施。
(二)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立足于“事要解决”强化事权单位责任落实。一是强化规范办理责任。认真调查核实信访诉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时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明确支持或不予支持的意见,避免因办理不规范或适用政策法规不准确造成重复信访或越级上访,确保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办结率达到100%。二是强化属地责任。在排查梳理的基础上,各镇(街道)对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逐案明确包案领导,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化解时限。对个别思想僵化或一时难以转化的信访重点人,逐人建立工作专班,并将信访人与责任领导、责任人、信访干部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形成“三个号码一张纸”,三对一压实教育疏导的属地责任。三是强化部门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信访”的要求,落实部门主管责任。该区梳理了全区面上的群体性和历史遗留类22个信访突出问题,形成22张部门责任清单,点对点交办到14个牵头部门。健全完善13个区信访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小组,每月由召集人牵头召开月度分析研判会议,汇报工作,明确任务。
(三)落实监督责任。一是加大考核力度。积极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严格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重复访、越级访的发生。将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由达标制改为排名制,并设立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且优秀不多于30%、合格不少于10%。同时设置“一票否优”情形,被“一票否优”的,一律列入合格(含)以下档次,并与平安考核相挂钩。二是强化通报督查。定期对进京上访、越级集体上访、规范化办理和效能指数等考核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坚持对群众评价不满意的信访事项逐件发函督查,要求反馈不满意原因,跟踪后续处置。对发生进京上访和到省、市越级集体上访的,以区信访联席办名义向属地、属事单位发“任务清单”;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报送“三个号码一张纸”,形成“责任清单”,落实化解措施;区信访联席办将该问题纳入项目化监管,作为“督办清单”,全程跟踪,适时通报。三是严格追责问责。对落实稳控工作不力,因工作失职导致重点人员在重大活动期间失控并造成严重后果;未及时报送预警信息,存在隐瞒、谎报、缓报情形;未按规定处理信访事项,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等,严格按照《萧山区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进行追责问责。2017年以来,通过区纪委、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共对五起信访问题因责任落实不力给予全区通报,涉及五个单位,10名干部,其中1人通报处理,2人检查处理,7人提醒谈话。
报送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信访局
联系人:蒋利强 0571-82898991,15868860066
作者: 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