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义桥—厚植人文内涵,打造诗路小镇 擦亮“浙东唐诗之路”起点金名片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从浙东唐诗源头到钱江南岸文化地标——义桥镇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文化强镇综述

更新时间:2021-12-29 11:02:36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钱塘看潮涌,渔浦观日落。浙江两奇景,亘古称双绝。”地处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汇处的义桥,素有“活水码头”“千年古镇”的美誉。自古以来,渔浦烟光、杨歧钟声、横塘棹歌等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引来李白、杜甫、苏轼等百余位名人开启诗路旅程,留下上千首讴歌渔浦的诗词。

围绕“山水新都市,创智新高地,渔浦新义桥”的文化品牌,近年来,义桥在深入挖掘和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建立镇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等方面狠下功夫,建成投用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保护修复一批文化遗产,勾勒出“韵味杭州·别样渔浦”的时代画卷。从“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到浙江省首个乡镇级别的“中华诗词之乡”,岁月更迭间,义桥接续擦亮诗词文化名片,彰显渔浦文化魅力,变幻出多样的流光溢彩。不久前,义桥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文化强镇,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浙东唐诗源头开启诗路旅程

作为“诗画浙江”建设的重要枢纽,义桥是钱塘江诗路的重要节点,是大运河诗路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专家学者公认的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源头。

省领导曾指出:“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山水景观相映的“诗歌走廊”,更是一条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人文之路。“萧山着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起点渔浦”。而前不久学习强国平台发布的《韵味杭州·最江南·诗画渔浦: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更是充分肯定了义桥作为浙东唐诗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轼等百余位著名诗人从这里开启诗路旅程,南宋诗人陆游在这里留下“桐庐处处有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四明狂客”贺知章从横筑塘畔一路吟诗到长安,诗人的千古吟唱与秀美的渔浦山水交相辉映,成就了罗峰夕照、横塘棹歌、渔浦烟光等义桥十景。

从当年的浙东唐诗之路源头,到今天的浙江省第一个乡镇级“中华诗词之乡”;从依江而建的诗意林,到矗立闹市的诗词公园;从浸渗校园的诗碑,到拔地而起的钱塘江诗词展示馆;持续擦亮的诗词名片与山水林田相得益彰,也让叶延滨、范诗银、黄亚洲等文人大咖纷至沓来。

丰盈文化基础打造古镇内核

遵循“文化兴镇”战略的义桥人民,始终将文化作为打造未来城市实践区的核心要素,近三年来在文化领域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相继建成总面积超1.5万平方米的义桥文化体育中心、综合文化中心和里河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引进了浙江当代油画院和中华诗词渔浦创作基地。拥有占地1300平方米、藏书4.5万册、年借阅量14万册的萧山最大乡镇图书馆。高标准、全覆盖建设的村社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和配套完善的文化设施将优质的文化服务融进了群众的生活。

义桥文化站配备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1名专职文化管家,4名图书管理员,3名镇刊编辑。我们还为16处市级以上文保点配备兼职管理员16个,实现24个村社文化员全覆盖,7家三星级以上文化礼堂不定期购买社会化服务。成立了以“三团三社”为核心的基层文联,拥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等一大批文艺骨干。

“乐”笋节、蓝莓节、开渔节、割稻节,“一村一品”“文化走亲”“你点我送”和各大节日文化活动互相映衬,“义桥羊肉”“公泰朝糕”“古宣纸印艺”等非遗文化推陈出新,形成了以“一包四崇”为核心的渔浦文化品牌。

诗路文化名镇拥抱未来期待

作为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的核心,义桥秉承“山水新都市、创智新高地、渔浦新义桥”的发展定位,坚持文化传承出新,办好了具有义桥特色的《渔浦》杂志,相继编辑出版了《渔浦诗词》《渔浦新韵》《义桥文化系列丛书》《义桥镇志》等一系列的书刊,在《中华诗词》《人民日报》等顶级杂志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介绍义桥文化的文章,极大地扩大了渔浦文化的影响力。

拥有4A级的东方文化园、三江口最佳观景点寺坞岭景区等名胜的义桥,还修复了“国而忘家”的抗日女英雄沈佩兰墓、原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旧居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建筑,推出了古籍印务文创礼品,启动了“江河荟·浙江翠”生态文化项目,引进了“智播汇”网红基地,将文化植入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019年,义桥成功举办了首届钱塘江诗词大会,发布了推动浙江诗路文化建设的《义桥倡议》,被列入浙江诗路名镇建设规划,省文旅厅还给予义桥1200万的专项建设资金。日前,该镇借助钱塘江诗词展示馆落成之机,与上海大学等合作,邀请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韵文学会以及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等顶级专家学者等,在义桥召开专题研讨会,出版论文专著,探讨发展方向,进一步擦亮渔浦作为浙东唐诗之路源头的金名片,将义桥打造成为钱塘江南岸的诗路文化名镇,具有江南韵味的未来城市实践区样板。


作者:  编辑:值班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