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要打开~这个难题从暑假吵到现在,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1-12-21 17:33:06 内容来源:
今年暑假,“双减”成为朋友圈的关键词。“双减”政策力度空前,让家长和孩子身上的担子轻了,压力也小了。那么,多出来的课外时间该怎么办?
有人觉得,是时候该去培养自己的一门兴趣;也有人觉得,该多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那么,作为“双减”政策的主人公:孩子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本期“少年辩辩变”走进北干小学,在小主持人施易辰和计时员余泽航的引导下,由正方辩手蒋如壹、单修齐、靳浩轩对抗反方辩手任郭晗、曹皓轩、李潇逸,六位小辩手围绕着“中小学生该不该上课外兴趣班?”展开激烈辩论。
正方:课外时间,中小学生应该上兴趣班
反方:课外时间,中小学生不应该上兴趣班
#1 立论陈词
首先,是立论陈词阶段,由双方一辩开篇陈词。正方一辩蒋如壹认为,当下对课外兴趣班的定义出现了错误理解,他提出,课外兴趣班摒除了“唯分数论”,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而反方一辩任郭晗却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从学生的兴趣、心理以及作业时间上对正方观点进行反驳,坚持中小学生不应该上课外兴趣班。
蒋如壹:课外兴趣班不是盲目补课,更不是营造焦虑。班级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课外兴趣班能让不同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专长所在。
任郭晗:如果小学生上很多的兴趣班,而兴趣班成果又有额外的时间去巩固,这样反而是与初衷背道而驰。
#2 自由辩论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你来我往,陈述、思考、反驳、质疑……本场最精彩的篇章在这里展开。
单修齐:如果没有了课外兴趣班,学生们又该如何发展出自己的专长呢?
曹皓轩:课外兴趣班的多数结果,是家长付出金钱的代价,孩子付出身体健康和休息的代价。
随后,反方二辩李潇逸结合队友的观点对正方发起“灵魂拷问”:以身体为代价是否值得?她还根据当下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的相关数据,一针见血:课外兴趣班会提前透支学生的眼睛,造成一辈子的影响。为什么不把这双“发现美”的眼睛留给祖国的大好河山呢?正方二辩单修齐见招拆招,丝毫没有受反方强势攻击的影响,他指出,影响视力的原因是个别同学自己坐姿和书写习惯的问题。参加兴趣班可以增加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靳浩轩:兴趣班是给予学生机会的平台,优秀学生如果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于栽培,学习潜力就没法被挖掘,那样学生最后可能就会沦为平庸。这对国家来说是损失。你们希望这样的局面出现吗?
李潇逸:首先,什么是人才?兴趣班就能出人才了吗?除了兴趣班,我们还有很多其它途径去打造自己的专长。
听了这群小辩手的精彩发言,萧网君只想说:“是在下格局小了”
最后,反方三辩曹皓轩释放“大招”,想要力压对方一头,他表示,双减作为国家政策,是通过充分的调研,经过教育专家反复讨论研究制定的。当下“双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趋势。正方三辩靳浩轩并没有就此击退,反而巧妙运用反方话中的小漏洞,精彩反击,他认为应当正确解读“双减”政策,减少并不等于0,没有一减到底,而且支持课外兴趣,并不是强制要求所有人都去参加过量的培训,而是希望大家选择合适课外兴趣班。
#3 总结陈词
几轮交锋下来,双方都没有被对方的气焰压倒,最后的总结陈词环节。小辩手们仍是自信满满,用精辟的语言再次陈述了各自的观点。
正方:童年的时光是快乐的,但是快乐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只有玩耍是快乐的,很多中小学生在学习中也获得了快乐,这难道不是快乐的童年?课外兴趣班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没有去正确合理的利用它。我们应该上合理正确的课外兴趣班。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在周末只是用了半天来上课外兴趣班,还有大半时间用来玩耍,并不会出现“影响身体与心理上的健康”。
反方:有人说过,最好的学区房就是自己家里的书房,博览群书,以书会友。我们应该快乐学习,在玩耍中获取更多知识,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童年的快乐。和家人一起走进博物馆,亲近大自然,去旅行,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我们拥有美好的童年,健康的体魄,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正如我们北小的校训:“在这里,遇见最美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