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倾听潮涌 > 人物专栏 > 正文

太极拳、吉他、二胡、小品……萧山男子精通“十八般武艺”,只为做好这件事!

更新时间:2024-02-26 10:59:01    内容来源:萧山网   

太极拳、萨克斯、二胡、吉他、葫芦丝……任谁也不会想到,几乎跑遍瓜沥全镇,精通种种乐器,文能自编自导节目,武能亲自下场演出的龚永灿,已到了花甲之年。

年龄在他身上模糊了界限,他依旧继续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在家乡的土地上传承、传播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着百姓的精神生活。

“你要一步一个脚印走,把脚印留给后来的人。”正如龚永灿所说,风过留声,雁过留痕,他的脚步,也留在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因“武”相聚

十年前,龚永灿偶然在公园看见别人练太极,工作低谷和身体欠佳的双重压力下,他也开始尝试练武术。

一开始,他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但武术带给他的却不仅仅是越来越健康的体魄,更让他的生活和心态得到了改善,这时候他便爱上了武术。

2018年10月,龚永灿被聘任为瓜沥武术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在这样的契机下,龚永灿认为,武术能给人带来的益处甚多,值得在中老年群体中推广,便身体力行地带领身边乃至整个瓜沥镇的中老年人一起练武术,免费给他们教学、上课。

“刚开始组织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我这个事情做不起来,但我努力坚持去做,执着地做。”也许是看到了龚永灿不计回报的付出,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武术队伍,当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他便在瓜沥七彩社区成立了武术社团。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龚永灿深知,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将武术更进一步地发扬,只有以群体为单位,建立更多的武术队伍,方能形成规模。

此后,他便以培训教练员,助力武术队伍建立为主。现如今,他已公益培训了23名教练员,建立起64支武术队伍,武术队员达到1700名。

组建队伍的同时,一有时间,他还带领队员下乡免费演出,并为每个队伍都配备了队旗、音箱、U盘以及教程等。

在龚永灿的助推下,瓜沥镇181位武术队员都考取了中国武术段位一段,创下浙江省第一个超过百人武术队集体考团的记录,也为后续瓜沥镇创建中国特色武术小镇添砖加瓦。

每个清晨或是日暮,漫步在瓜沥镇的社区广场、乡野公园,你可以看到不少居民们聚在一起练八段锦,或是打太极拳、挥太极扇、耍太极剑。他们之中有精神矍铄的银发一族,也有动作行云流水的中年人,甚至还有牙牙学语的儿童,学武练武已在这里蔚然成风。

除了推广武术,为了丰富下乡演出的节目,龚永灿还自学萨克斯、二胡、吉他、葫芦丝等等乐器,并在瓜沥七彩未来社区创立了两个社团——武术社和音乐社,全年免费教学和公益演出。“主要演出成员都是我培养出来的,音乐、小品、魔术都是我自学之后,再一个一个教他们。”

后来,龚永灿又创立了杭州武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让社团得以长久运营下去。 

作为社团团长,他不仅要负责与各村社联系好演出时间、场地,起草活动方案,人员紧张时也得亲自上阵兼任演员。

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教训》和《为了瓜沥更美丽》获得了萧山区委宣传部、萧山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颁发的优秀创作奖和表演奖。

就这样,龚永灿带领社团白天去养老助残机构,晚上走遍村社演出。“瓜沥镇哪些地方举办活动,通知我们的话,我们马上就会去,不要报酬。”演出内容也丰富多彩,不仅有武术展演,地方戏曲舞蹈,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

细数这一路走来的“累累硕果”,龚永灿也曾遇到阻碍。最难熬的时候,他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他说给予他最大信心的是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只要我一号召,学生们都愿意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参加活动,这让我越做越有动力,因为这么多人都在支持着我。”

“讲故事的人”

目前,萧山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松白龙会》和《陈式太极拳》基地都由龚永灿一手承接。他规范了明确的继承方式,有规模地招募学徒拜师学艺。如松白龙会现有50多名学徒,陈式太极拳有200多名学徒。

另外,他还成立了三支舞龙队,将关于龙的传说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众,将民俗传说中龙的文化、龙的精神传承下来。

2023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为了迎接这场家门口的盛会,龚永灿配合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萧山电视台以及瓜沥镇参加迎亚运拍摄各种宣传片300多场次。在迎亚运倒计时100天的活动上,他更是召集近千名武术爱好者,配合展演瓜沥武术风彩,为宣传家乡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瓜沥人,龚永灿还是瓜沥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传播者。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龚永灿而言,家乡瓜沥是特殊的。瓜沥这片酝养着千年文化的深厚土地孕育了他,塑造了他,成就了他。

美丽乡村梅林村的围垦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他捐赠的承载着围垦历史的“老物件”。在老家瓜沥镇东恩村龚氏祠堂的修缮过程中,他出资又出力,花了三年的时间走访全国多个地区,寻找龚氏后代,登记家谱,收集资料。祠堂修缮完成后,又管理祠堂八年。如今,祠堂每年都会举办国学典礼,传播中华礼仪文化。

“你要一步一个脚印走,把脚印留给后来的人。”龚永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深深热爱着家乡,自然不忍眼见家乡文化的逐渐“褪色”。

正因如此,他才在退休后,全身心投入进特色社团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播。

他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退休后,我想尽自己所能做些事,把家乡的国学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应该去做好这个讲故事的人。”


作者:文字 记者 汤圣洁 部分来源 浙江瓜沥、七彩未来社区  编辑:汤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