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技特派员 | 萧山沿海防护林是他负责的!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依旧…
更新时间:2023-07-28 13:25:00 内容来源:萧山网
“叶子是不是有点损伤?”金久宏询问一旁的负责人。
两人捻起蓝莓的叶片仔细查看,半晌,他说:“可能嫩叶的时候被蚜虫咬伤了。”
金久宏(右)
这是金久宏作为科技特派员的项目之一——蓝莓新优品种改良种植及智能化肥水管理示范。项目在所前镇一家企业实施,计划引进三个优瑞卡、暮光、日出蓝莓新优品种,此外,项目还将建立蓝莓容器苗数字化栽培示范基地5亩,并安装千套水肥一体喷滴灌滴箭设施。
“这个项目可以在今年国庆节前后结题了。”盛夏的高温让金久宏额头冒出一层细密的汗水,他随手擦去,开头的一幕让他有些放心不下,又绕着基地走了一圈,细细看了三种蓝莓的长势,才从棚里走了出来。
“踩了一辈子泥土的老萧山人”
金久宏是典型的萧山人,“上山下海”,泥土踩了一辈子。
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林技推广一线工作,近40年的时间里,他奔走在萧山各个镇街,爬遍全部山头,走遍各个角落,忙着搞生态,忙着做绿化。
他认为,生态建设要从“林”开始。
他是萧山树木的“考古专家”,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项目负责人,他首次完成了萧山古树名木调查,弥补了萧山区相关工作的空白。
他也是萧山的“林一代”,曾于2008年编制完成《萧山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专项规划》,并作为项目主持人,在2009年至2013年期间,新建起长53.5公里、宽50米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规模至今也属于浙江前列。
“我们这一行,一辈子能够做一到两件在本地区有影响的事情,已经蛮不错了。”这是金久宏大学毕业时,他的指导老师对他说的一句话。
林业之路漫长,周期可拉长至五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一个项目就可能占据了一个人大半辈子的光阴,也正因为此,坚守,成为无数林业从业者的工作使命。
直至去年12月退休,金久宏的脚步依旧没有慢下来。
“到了现在,搞农业、林业,更像是我自己的一个爱好。”金久宏说。常年在阳光之下行走,让他的皮肤染上一层健康的黝黑,他今年已经60岁,穿梭在绿植间的步伐依旧飞快。他习惯于这样的速度。
“有人所需要的项目”
而与之相反的,是金久宏在项目里扎根的“轴”劲。
他始终觉得,自己的根是在泥土里的。如四十年前的那名青年一般,直至现在,他依旧奔波在乡村的林业工作之中。
2022年年初,金久宏成为派驻所前镇的科技特派员,用知识和技术为农企进行指导,助力产业和乡村振兴。
他认为,每个项目都该是“有人所需要的”,而不是“空想主义”式存在于办公室和实验室里。
这也是金久宏选定科技特派员项目的初衷,他“想要做些事情”。
几经调研,他决定实施”蓝莓新优品种改良种植及智能化肥水管理示范“项目,该项目完成以后,将推广至周边林(农)企业、林(农),让更多的群体受益。
在金久宏看来,一名科技特派员能起到的作用,无非七个字“两个真,三个提高”——两个真,即躬耕基层真实践,贴近林农真服务;三个提高,即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提高科技宣传力度。
“你坐在办公室里能想出什么?我们科技人员就是要走下去,才能知道现在的企业、农民到底需要什么,真正做到为老百姓服务。”金久宏说。
过去,农业依赖于阳光雨露,依赖于土地河流,“看天吃饭”的命运与这第一产业相捆绑。
随时代发展,代代科技特派员“爬山头、走田头”,把科技送到乡村,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单纯“靠天”的局势已然扭转。
丰收,是对农民最好的馈赠;科技,让农业发展实现腾飞。
如今的萧山大地上,一幅“丰景”徐徐铺展开来。
那是人间至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