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技特派员 | 情系“三农”!她助力萧山农业向“绿”而行
更新时间:2023-07-07 16:25:00 内容来源:萧山网
提起科技工作者,你联想到了什么?是整齐的白大褂,干净的实验室,还是精密的显微镜?今天,萧山网记者要带大家认识一位奋斗在农业线的科技工作者,她不穿干净的白大褂,常年奔忙在田间地头,微黑的皮肤是她醉心工作的“最美勋章”,她就是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水凤。
想象中园艺系“诗情画意”
现实中农技员“田间地头”
谈起进入农业领域的初衷,李水凤笑着说:“真的是个机缘巧合”。1998年,李水凤高中毕业,在选择大学专业一时犯了难,不知道该选什么,正好看到浙江农业大学有个“园艺系”,她想着种种花草也不错,又能学知识又能陶冶情操,一举两得,果断报了这个专业。等进了学校,她却一下子懵了:“原来园艺系还细化分成果树班、蔬菜班等等好几个班级,我当时被分到了果树班。后来,考虑到实际应用范围和自己的兴趣方向,在大三那年,我又转到了蔬菜班。”
想象中“诗情画意”的花花草草,现实中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地头”,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挑战。“说实话,哪个姑娘不爱美,而且经常在田间地头跑,灰头土脸不说,晒黑晒伤也总是难免的,三伏天还要钻进蔬菜大棚,出来整个人都能往下滴水。”犹豫再三,大学毕业后,她考上了教师编制,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教书育人很有意义也很有收获,但是午夜梦回时,我也心有遗憾,整整四年的大学学习,我认真学好了每一门课,可是最后却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我四年的心血岂不是辜负了。”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李水凤果断辞去了教师的工作,重新报考了浙江大学的蔬菜学研究生。2006年,她研究生毕业后,考入了萧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2013年,她又调到了区农业局农业站,成为一名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的农技工作者。
有苦有累也有无尽乐趣
说起工作她的眼里“有光”
积极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一直是李水凤和她的同事致力的工作。近几年,重点推广了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蔬菜多茬高效栽培及配套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叶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等技术。“不同的作物生育期不同,栽培技术要点也不同,我们需要定期去观察记录田间的生长情况。”
李水凤在田间调查甘蓝数据
(中间黑色条纹衬衫)
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李水凤和同事们始终兢兢业业坚持在农业一线,被雨淋透过全身,在盛夏的蔬菜大棚里多次中暑……常年的日晒雨淋,她的皮肤屏障受到了破坏,一晒太阳,眼睛周围的皮肤就会发红发肿,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没办法,她每次下地都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即使如此,李水凤也从不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干一行爱一行,越是在这个行业做下去,我就越喜欢。农作物就像是小孩子,你用心经营,好好栽培,它们就会茁壮成长。每次看到开花结果的场景,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尤其是在说起试验开展,她的眼里似乎“有光”,越说越有兴头,还和记者分享起了工作时的日常,“有一回,在做高温叶菜品种筛选试验时,因为时间来不及,我就将14个不同品种的叶菜带回家品鉴。我和儿子分工合作,将每个品种分别水煮四分钟,不放任何调料,然后逐一品尝口感。比如有几个品种煮好后还是硬邦邦的,有些却非常软糯了,有几个品种嚼起来有渣……尝一种记一种,然后综合比较筛选出最优的品种,再进行配套技术试验研究,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其中一环。”
科技下乡助力乡村发展
因地制宜不断总结创新
“我们主要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但其实,每一个奋斗在农业线上的科技工作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李水凤告诉记者,好的技术也要“因地制宜”,就拿她和同事们近些年来一直在试验推广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为例,该地膜降解速度与温湿度、降雨等诸多因素有关,且其韧性相对较差,推广应用需明确作物主要栽培模式,否则会影响效果。因此,必须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的验证和产品遴选。
“在选择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时候,要根据季节、作物等进行选择,实际应用既能替代普通地膜发挥增温保墒的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又能免除田间捡拾,减少残膜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李水凤说,“科技下乡就是要让农民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应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让耕作更轻松,农作物品质更优化,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工作以来,李水凤主持或参与部省农业丰收计划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市农业丰收项目等30余项,获奖15项。主持制作的《甘蓝绿色轻简栽培技术》、《大型萝卜栽培技术》等2部微视频分别获第二届全国绿色园艺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短视频学习交流活动优秀短视频和浙江省优秀农民培训课程微视频三等奖。在《中国蔬菜》、《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浙江农业科学》等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地方标准规范5个。
李水凤信心满满地说:“奋斗不息,学习不止。新技术的不断迭代,要求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发展。只要想到自己的努力能为农民朋友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