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倾听潮涌 > 人物专栏 > 正文

开店41年,萧山这家老店多次转型,从大众到小众,你会想去尝鲜吗?

更新时间:2022-11-17 09:37:34    内容来源:萧山网   

横跨在城河上的市心桥,见证了萧山的城市变迁,也是不少萧山人记忆里代表着故乡的精神地标。

建兴饭店就坐落在市心桥边,1981年开业,这家老店至今已走过了41个年头。

墨瓦飞檐的门头年代感十足,推门而入,店内却别有洞天。原木色的桌椅,小巧的鸟笼灯,线条简约的摆设搭配上绿植,勾勒出一派清新禅意。

从点心店到萧山本帮菜饭店,再到如今别具特色的素食餐厅。建兴饭店历经多次转型,老板朱国军也从母亲店里的“帮工”到如今独当一面的餐厅主理人。

翻修了门面,改进了装潢,更新了菜单……41年过去了,建兴饭店好像什么都变了,但从饭店门前望向那静静流淌的城河,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图片


从知味小吃到建兴饭店

建兴饭店本不是个饭店。

上世纪八十年代,城河街可以说是萧山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城河沿岸行人如织,商店、饭馆、茶楼……周边的店铺也是一家比一家热闹。

在朱国军的记忆里,母亲便是从那时开始,日日挑着担子在市心桥头摆小吃摊,卖馄饨、豆腐脑、年糕等吃食。

由于做小吃的手艺好,待人接物也和气,母亲的小吃摊生意越来越好。1985年,她决定不再摆摊,转而在自己的房子里开起了饭店,起名“知味小吃”,就做萧山本帮菜。

两年后,知味小吃因房子的木质结构遭白蚁虫害而停业整顿了一段时间,也在重新开张后更名为“建兴饭店”。

那时的萧山,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市心桥附近往来的商人更是络绎不绝,也为建兴饭店带来了旺盛的人气。实惠的价格、地道的口味,店里的食客一时纷至沓来。

1990年,朱国军从萧中毕业。毕业头一年,他去了交通公司工作。直到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才将他叫回了店里。

在母亲的熏陶之下,朱国军本就对做餐饮一事并不排斥,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业。他一边在店里跟着大师傅学习做菜,积累经验,一边也不忘外出培训,一有机会就向同行虚心请教经营饭店的种种门道。

那时店里的招牌菜是栗子烧鹅掌,每天都得烧上好几大锅。其他菜式也都是萧山人从小吃到大的老味道,虾油鸡、醋鱼头、三鲜汤……

朱国军说,母亲开饭店没有“秘籍”,她总是强调食材的重要性。鸡要买山里的走地鸡,鲈鱼要专门向桐庐的供应商采购,好的鲈鱼吃起来是鲜甜的。店里有一道风带鱼,是专门从舟山进的货,咸香鲜美的风味让许多老客念念不忘。


建兴饭店

素食 Vegan

图片

图片

2015年8月,建兴饭店停业装修,再次开业已是第二年5月。熟悉的“建兴饭店”门头上,添上了“素食 Vegan”的字样。

这让许多老客都摸不着头脑,想进店点上一盘熟悉的糖醋里脊,却被告知此后店里将不再供应荤食,只售卖素食。

大众饭馆开得好好的,怎么就“想不通”专心做素食了呢?不少客人对建兴饭店的转型表示惋惜,但说起这段过往,朱国军却异常坦然。

他说,早在2012年,自己便曾有过想要转行做素食的念头。

随着萧山新城区的发展和崛起,以城河街、文化路为代表的老城区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视野,留下来的消费者以老年人为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兴饭店上门的客人越来越少,不得不另寻出路。朱国军注意到,一些老客来就就餐时曾提及自己身边吃素的亲戚朋友越来越多,这也让他看到了新的商机。

当时,萧山的素食文化几乎是一片空白,专门经营素食的餐厅也是少之又少。但朱国军在此之前也从未有过烹饪素食的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到了真正开始钻研素食的时候,他才发现内里的门道远远不是“青菜豆腐”那么简单。为了将素食做得从颜色、形状、质地各方面做得接近荤食,为顾客们提供更好的味觉体验,朱国军专门拜访了专做素食的厨师,和他们一起钻研交流。

菌菇是素食原料中的“扛把子”,能够提供类似肉类的风味和口感,了解到这一点,朱国军便亲自飞往云南考察当地的菌菇食材和素食文化。

经历了3年的充足筹备后,焕然一新的建兴饭店整装归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兴饭店售卖的素肴和素食

即使经营内容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朱国军却继承了母亲的理念,在选料一事上,没有丝毫的马虎。店里每天的蔬菜都是早起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其他的特色食材,如鸡头米、核桃仁、芋头等,则向云南、广西荔浦等原产地的供应商采购。

“素食对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更高,只有优质的食材才能带来理想的口感。”介绍完自己对于素食烹饪的心得,朱国军告诉记者,做素食还有一个原因来自自己的母亲。

2003年,母亲因心脏不好,被医生建议戒荤腥。从此,母亲便不再来她一手创办的建兴饭店吃饭了,这也是朱国军的遗憾之一。

如今建兴饭店成了素食餐厅,既做素食菜肴,也售卖用素食原料制作的烘焙酱料等。朱国军说,希望能为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吃素的小众人群,提供一个能放心用餐的地方。


传承两代的待客之道

在建兴饭店还叫“知味小吃”的时候,老客们便总是夸赞老板娘和善又客气。店里5毛钱一份的炒菜盛在碟子里满满当当,有时吃着饭,她还会端来自己做的家常小菜,招呼大家一起尝尝。

母亲年纪大了,因身体原因不再参与饭店经营后,朱国军始终将她的教诲记在心里。和气生财,用心待客,生意才会好。

记者到店里时,他正将两位客人送到门口,嘱咐她们慢点走。他说今天是农历十五,店里的客流会比平常多些,等采访结束,他还得早点开始为晚餐做准备。

朱国军坦言,转型开素食餐厅还有一个原因,是看到很多老客因为应酬太多,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想在保证菜品的口味和品质的基础上,为客人提供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有些客人得知建兴饭店改卖素食后,遗憾之余,觉得素食终究不合口味,便不再来了。对此,朱国军表示他完全理解。

也有些客人,在建兴饭店卖家常小炒时就是忠实“粉丝”,现在仍偶尔带着家人朋友过来换换口味,品尝这里的素食。

图片

图片

除了是老客们的情怀之选,G20峰会过后,建兴饭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马来西亚华人一家来国内旅游,特地从萧山机场绕路过来吃上一顿才赶往目的地。因工作驻守萧山的台湾同胞吴先生,把这里当成了“食堂”,断断续续连着光顾了三年,最后还和朱国军处成了朋友,两人时常就两岸的素食文化进行交流,还曾一起分享过他家人来内地探亲时带来的美味特产。

图片

翻开建兴饭店的菜单,第一页不是菜品或酒水,而是一张市心桥的老照片。

近年来,萧山的商业中心逐渐北移,城河沿岸的盛景也不复从前,往日人来人往的石板路变成了柏油路,多是外卖小哥们骑着电瓶车匆匆路过,唯有市心桥一如既往地伫立于此。

所幸,针对城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事已得到了重视。2013年,城河所属的浙东运河被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江寺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开馆……历史的风吹雨打过后,延续下来的城河文化历久弥新。

而城河边的建兴饭店,也将继续与这桥、这河同在一隅,为这座城市守着昔日那些抹不去的烟火气和记忆。


作者:图文 | 记者 汤圣洁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汤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