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倾听潮涌 > 人物专栏 > 正文

开店近40年,萧山这家老店曾“养活”大半个杭齿厂!位置有点偏,为什么能开这么久?

更新时间:2022-07-22 17:41:23    内容来源:萧山网   

来英英饭店,有种回到老家的感觉。

深褐与原木交织,大厅装修贯彻着农村老派的风格,内堂的入口挂着喜庆红为底的“生意兴隆”,厨房还在用木塞式的热水壶,复古的方钟在柜子最顶端滴答计时。若是习惯了都市餐厅的人来到这里,确有种穿越时空之感。

图片

此时尚未到饭点,头顶有些年头的吊扇传来转动的风声,方正略小的电视机挂在墙上,播放着不知名古装剧的爱恨情仇,老板沈国尧手拿小扇子,躺在藤椅上,眯着眼似乎在小憩。

见到我们来,他赶忙起身泡茶,翠绿的叶尖在温度适宜的热水中翻了个身,悠悠飘起回溯岁月的细烟。


“水英”和“兴英”

1983年10月,英英饭店在沈家里村开了张。店面就是自家农住房,由沈国尧的妻子与妹妹共同管理,两人名里都带英,一个叫“水英”,一个唤“兴英”,便取了这叠字作店名。

起初只做早餐,面条、馒头、油条、馄饨……种类颇丰,其中一道猪油渣汤面在周边出了名,不少上班族起早就为了这碗面。后来生意逐渐兴旺,加上食客要求,这才慢慢地开始做起了中晚饭。

店还没开满两年,沈国尧妹妹便出了嫁,英英饭店的重担全落到了妻子水英一人身上。虽大字不识,这个身高不足155的女性骨子里倒也带着股“狠”劲,愣是孤身撑起这家饭馆20多年。

图片

彼时,沈国尧尚在村里企业上班,只能摸了空偷偷跑出来帮忙。他每天起早去西门菜场买好当天新鲜的菜品,配了菜放到冰箱里,到了饭点充当服务员,空了也会和食客们唠嗑。杭齿食堂退休的老师傅们就住村里,时不时也会来饭店找他聊上几句,兴头儿上还会跑到后厨指点水英一番。

水英在厂里食堂待了五年,厨艺本就好,加上老师傅们的指点,愈加精进,她掌勺的红烧类菜品如爆炒腰花、牛排,还有臭豆腐,几乎桌桌必点。谈及此,沈国尧脸上也有些骄傲,“天天吃,都吃不厌。”


开店近四十年

没有账本,没有菜单,没有价格表

日子平淡如水,却又充实热闹。

沈家里村周边杭齿集团、电力公司、水务集团等多家单位围绕,每到饭点,这里就是最热闹的地方,职员、工人偏爱这家便宜又好吃的饭馆。1996年,沈国尧也从企业里辞职,全心投入了餐饮生意里。

但若要说这是“生意”,又微显冰冷,英英饭馆更像是在走亲戚般,带些温暖的色彩。饭店不做大锅菜,每一碗菜品都是单独做,根据食客的口味改变风味。

那时候杭齿厂的工人多偏江苏方向,喜甜,水英会顺着他们的口味多增些糖在菜里头,也有遇到有特殊需求的食客,要辣,或不要里头哪个配菜,她都一一满足。

店里没有账本,没有菜单,没有价格表,菜品都在冰柜里,有啥吃啥。来吃饭的食客与这对喜欢眯眼笑的夫妇彼此信任,杭齿厂大半的工人都在这里吃饭,熟悉的食客知道水英不识字,就自己算钱,在店里的笔记本上写下账目,让沈国尧月底一同结账。而至今,英英饭馆也从未遇到过赖账的食客。

图片


不止一次想过歇业关门

名气顺着食客口口相传,越来越大,2009年之后更是上了层楼,提到英英饭店,周边几乎无人不知,附近跑三轮车的,开出租车的,乘客一说店名,不用指路,“闭着眼睛都能送到”。但夫妻俩自己倒没什么感觉,唠嗑时,别人夸饭店火,“养活”了大半个杭齿厂的工人,他们只是笑笑说,“太忙了,根本没时间想这些。”

确如沈国尧所说,经营饭馆并不是件容易事,太忙太苦。忙得凌晨三点起床买菜备菜,深夜十一点才能收摊归房,累时澡都不洗,眼睛一闭就能昏睡;忙得连照料孩子的时间都没,明明是饭馆,平时却连顿像样的饭都没在家里吃过。

由于常年的操劳与劳累,水英身上也因此留下伤痛的痕迹,肩周炎、脊椎病……几年前,她去看病,手抖得不行,平时轻松拿起的铁勺如千斤重,无法抬起,医生要求她多休息,夫妻俩唉声叹气半天,这才请了个厨师打下手。

不是没有想过要歇业别干。这个念头第一次是在33年前,水英要生儿子,实在无暇顾及店里生意,英英饭馆就承包给了别人,这一停,就是近四年。他们在家里种种田,照料照料老小,生活轻松不少,却总觉空虚。沈国尧平日里爱喝酒,独呷时总会想起以往饭店里和食客谈天吹牛的日子,“开店,苦是苦点,人多还是高兴。”这对闲不下的夫妻俩,又重回饭店,忙忙碌碌地张罗开来。

图片

第二次是在原址被拆迁的时候,本想着顺其自然闭店的夫妻俩,却被食客叹息着说太可惜,这才搬到隔着一条马路的现址。

最后一次是2020年疫情期间,一开始只是顺应政府政策,闭店三个月,后来又因各种原因,断断续续关了两三个月,这次沈国尧下定决心不再做,夫妻俩已年过六旬,也该到了享福的时候。而这次,沉不住气的却是妻子水英,这个勤劳能干的女子,闲在家中总觉身子哪都“不爽利”,后来连店里的服务员和厨师都来找,说是自己没地方去,想留在这里。


于是,停滞近半年的英英饭馆,又重新开张了。

有食客专门从下城赶来,或是以前周边单位的职工相约搓一把,祖孙三代都来吃已不是奇事。就在前几天,有个饭店搬迁后十几年未见的食客来吃饭,说是自己偶然间开车经过,突然发现,自己十几年前找不到的英英饭店竟就在这么近的地方,沈国尧听了很是高兴,没想到这么久了还有老食客记着自己。

事实上相比城区,英英饭店位置属实有些偏僻。但店里生意却依旧红火,此中秘诀不过两样:勤劳与原料。

夫妻俩都是老实人,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经营着这家饭馆,“餐饮不能偷懒,你上心,原料好,菜烧出自然是好吃的。”

但还能开多久?沈国尧也不知道,也许明天关门,也许,还会一直开张,直到做不动的那天。

繁华不过见眼云烟,沈家里路冷清了很多,昔日居民和单位逐渐搬离,留下一条空落落的街道。

图片

然人在,烟火仍存。热气逐渐升腾,香气弥漫空中,临走时,我们拉着沈国尧和妻子水英在门前拍了张照。

阳光为这对夫妻打上一层温柔的光影,照片里的两人眉眼带笑,一如三十九年前。


作者:林青颖 高艺炯  编辑:蔡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