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倾听潮涌 > 人物专栏 > 正文

萧山有个“孤独的跑腿师傅”,23幢单元楼里穿梭,一人扛起外卖、快递……

更新时间:2022-04-13 09:24:57    内容来源:萧山网   

45岁的周海军又套上了那件红马甲,“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他有些感慨。

4月4日凌晨,萧山新增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现住址位于萧山区盈丰街道振宁路怡莱酒店。周海军所在的丰瑞北苑虽未纳入“三区”,但也有部分居民需要居家隔离。

“当天就接到了社区的电话,又来活儿了。”周海军手里还端着早饭的碗,嗦了几口还烫嘴的粥,就出门了。从去年12月开始,每次疫情来临,他就承担起小区居家隔离人员点对点的生活需求,这次也不例外。

简易的棚子又搭在了小区门口,挂上红蓝条纹的塑料布,再找来砖块压住塑料布脚,勉强可以挡风。绝大部分时间,他独自在小区23幢单元楼间穿梭,偶尔能搬来家里的椅子横在棚子中央坐一会儿,桌上的手机一亮,红马甲就得起身。

1

周海军是一名小区夜巡队员,在此之前,他也算个生意人,做过铝合金门窗生意,前几年形势不好,原本365天不得闲的老周多了不少空档。“在家也没有什么事情,看到社区在招募夜巡队员,就报名了。”晚上9点到凌晨3点,周海军像个“夜行侠”,提着手电筒穿梭在空荡荡的小区,夜晚的小道跟白天看起来截然不同,此刻的小区,仿佛是自己一个人在守护。

原本只是试一试,但老周说,这种“孤独感”让人有点“上瘾”。

“就你可以什么都不用思考,不用计算成本盈亏、进货出库、人情交际,只需要走好脚下的路,别摔跤,确保小区里别出现安全隐患就好。”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年,老周干脆停了铝合金生意,“全职”做起了夜巡,做三休一,时间还是前半夜为主,得空他还会在小区里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忙帮得上。

2

只不过,疫情让不少事情都改变了,像一阵高速过境的龙卷风一般,所到之处,皆留下了痕迹,而老周的生活,平静中也泛起了涟漪。

“原本那天家里打算过清明。”萧山人都注重这一天,周海军家也不例外,“但清明嘛,错过了今年,明年还能过。”他的语速不快,说话总有种老实沉稳的感觉。

挂了电话,老周便往社区赶,“跑腿师傅”又要上岗了,在他心里,这一直是个重任。

丰瑞北苑一共23幢单元楼,居家隔离的住户分布在不同的楼内,老周需要一栋栋跑。“像昨天晚上的话,一家家对接,就跑了三个半小时,然后加了联系方式,后续有什么需要直接微信发我就行。”

一天下来,老周手机里又新增了不少好友。

要拿外卖了:“大哥,我外卖到了,在楼下了。”

有快递了:“周师傅,快递帮我送一下。”

如果想吃口新鲜菜,老周也会帮忙去菜场跑个腿,“早上空一些,他们把数量和种类报过来,钱我就先垫一下。”

图片

图片

从4月5号开始,他已经不知道送了多少份外卖、带了几份快递。尤其三餐饭点的时候,老周不得不开个电瓶车,前后车兜里载着满满当当两大纸箱,送完一批接一批。

别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他才有时间吃上一口。“我跟他们错时的,九点半买完菜吃个早午饭,三点多弄点饼干、艾饺顶一下,给他们送完晚饭,八点半再回家吃。”

如此忙碌琐碎的节奏,老周却说,这段时间还算“幸福”,只是因为天气好,干起活来不冷不热。他提起春节期间那场疫情,“都快过年了,我们小区也有居家隔离的人,我还是负责帮他们跑跑腿。”

那段时间不时飘雪下雨,外卖放楼下要冷,快递放门口要潮,老周的压力不小,“没办法啊,只能送快点,走路都要跑起来了。”毕竟饭是温的,心里便也热乎。

气温最低的那两天,他穿着雨衣把全身包起来,一辆电动车立在寒风中,卡口的塑料棚下,只有一把挡膝盖的大伞和小太阳帮助维持温度,坐上一会儿也还是冷得直跺脚。

苦不苦,老周倒也没想那么多,“真忙起来了,也顾不上那么多,习惯就好。”

3

诚然,对于疫情,似乎所有人都在慢慢习惯,也因此慢慢改变,周海军深有体会。

“被隔离,一开始有人心里有点不舒服,这也能理解,现在可以感觉大家越来越配合。”他遇到过说话带着冲劲儿的,“房子里待上这么几天,肯定也会有一些焦虑,换了我,也会坐立不安,慢慢给他讲道理,都会明白的。”周海军知道带刀子的话并非针对自己,他能做的只能将心比心,语气缓和一些。

其中也有温暖的故事。

去年12月24日,周海军收到一个快递。“电话打来的时候,我想着没买东西呀,就直接跟快递员说不是我的。”没过多久,手机亮了,是上礼拜新加的一位小伙子,隔离在家,老周有印象送过几次餐,“他微信问我快递收到了没有。”

老周没想到的是,那个差点拒收的快递里面,是一个苹果,用精致的纸盒子和银色礼花装饰着,在卡口顶棚的吊顶下,泛着红光。

细微又浓烈的情感在节日的气氛里散开,老周一时间不知道该回复些什么,一连打了好几串“谢谢”。

“第一次收到礼物,还这么有心。”尽管过去几个月,说起这件事,老周憨厚的语气里还满是感激和欣喜。至于那个苹果,他始终舍不得吃,“现在我还放着,就是有些干巴巴的了。”

4

在一些人眼里,老周似乎有点“愣头青”,一个人硬生生扛下这份苦活儿。

有人纳闷,问他“又赚不到多少钱,为啥要这么费心费力?”以前做生意“当老板”的周海军自然永远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小区里的“送货员”,他的“好友”吃过他送的饭,却很少见过他长什么样。护目镜、口罩、防护服严严实实,露出来的只有眼睛和眉毛,等疫情过去,哪天走在街上遇到了,恐怕也认不出来。

他却觉得很正常,聊起这些颠簸的日子,老周觉得并不算什么:“像医务人员、社工们一天到晚都是这样,多辛苦!真的每个人都为了钱吗?我这至少还能喝上口热水,回家还有口热饭,根本不好比的。”

在妻子眼里,老周的忙很值得肯定。做生意那会儿,她便跟着他,生意不做了,丈夫加入夜巡队,她也去了物业。所以疫情这段时间,两夫妻都在为别人的家庭忙碌。

“我老婆蛮支持的。”老周在小区里送餐送快递,妻子并不会觉得“瞎忙活”,即便两个人从12月份开始,白天基本碰不上面,晚上回到饭桌上,才能话下家常。两个女儿虽然不会说些体己话,但寒假的时候,老周不愁晚上回家没有一口热饭,“女儿在家,会做好饭等我们回家。”一口热汤入喉,一夜的寒气都摒除了。

“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老周偶尔会感慨,这场疫情结束后,他戴着口罩行走在车水马龙中,三餐吃过他送上楼的人,多半不会认出他,“但这段日子,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人能遇到几次?又有几次机会,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老周说。

采访最后,我想问他要张工作照,因为平时少有搭档帮忙拍,他一时竟拿不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由社区提供

都说平凡人著史,事实上,每一餐饭、每一粒米、每一件快递背后都有一个奔波在一线的“普通人”。希望像老周这样,隐藏在人潮中的“平民英雄”都能被看见。


作者:文字 | 记者 高艺炯  编辑:汤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