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倾听潮涌 > 人物专栏 > 正文

近40年,他住在山上种下十几万棵树,最大一棵直径超60公分!

更新时间:2022-03-14 09:36:17    内容来源:萧山网   

早上八点不到,毛华康便要上山开工了。一柄锄头扛上肩,一把柴刀绑腰间,这是老毛最基本的标配。

他在萧山戴村镇大坞山林场,眼前是葱茏蓊郁的绿,门前几棵大树,水杉、银杏、楠木,顺着大树走下去便是一条河,能听见流水规规矩矩向前奔跑,声音清亮富有韵律,树上有不知名的鸟儿唱着高高低低的歌。

跟他一起进山的路上,他语速飞快,尾音几乎都是上扬的,轻松愉悦,如同山风越过树梢。

图片

25岁,从开山人变成守山人

从25岁开始,他的人生便与山土和绿树相连。

那会儿还是被叫做“小毛”的年纪,毛华康在老家诸暨找了份开山采石的力气活,早出晚归,晒着太阳“邦邦邦”打一天石头,整个人被汗水泡得“油亮油亮”。那会儿,他眼里的山,是灰黄色,“长满了”像笋一样窜出来的石棱。

结婚后,他便跟着妻子来到萧山。正值林场招工,夫妻俩报名应聘,成了戴村大坞山林场的护林员,从此,便在山上“安了家”。

事实上,曾经热火朝天的开山人变成了守山人,毛华康的生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刚来这里的时候,还没多少树,有的话也都是长得矮小的杉木。”曾经的山林还是荒地,护林员首先要做的便是开垦,一把柴刀一柄锄头,把枯树根杂草都清理干净。

图片

1月-5月是最忙的时候,一大批树苗赶着春天的趟儿要选在合适的位置种下。

对于护苗种树,曾经只会敲石头的老毛没有专门看书,按照他的话来说,哪有那么多时间真的去对着书本种苗子,全凭借前辈的经验和自己的领悟。

“银杏一定要种在平地且阳光充足的地方,杉树和檫树比较好养活,喜欢酸性土,能晒到太阳就行。”现在的老毛几乎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家”。

接手这份工作的头几年,毛华康每年要种下几百甚至上千棵树,而每块地上小苗有多少树龄,什么时候种下的,基本都能脱口而出,“我们每两年要去整治一次,护育几次。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种的都得记住。”

图片

不种树的时候,老毛每天都会去巡山。

冬天8点不到出发,天气暖和的时候会再早点,从山脚一路走到马尖峰顶,一圈逛下来约莫两个多小时,从山上下来基本也到了午饭时间。

图片

每天早上八点毛华康开始巡山

“其实巡山主要还是巡人。”老毛告诉记者,尤其春天以后,天气暖和起来,不少人会进山踏青,要防止有人用明火,防止乱丢垃圾。“像现在去山上锻炼郊游的多了,会带食物上山,每个人都要提醒一下,不要抽烟,注意卫生。”

即便如此,老毛还是不放心,山里的火一旦烧起来顺着风势可不得了,所以每次午饭后休息半小时,老毛便又起身钻进山里去了。


山上生活也有“惊心动魄”

这里的节奏很慢,生活主题紧贴四季变换,春天种树,夏天看花,秋日层林尽染,冬夜白雪皑皑,像一首田园诗。

只是山上的生活远没有人想得那般惬意。

山里的娱乐资源极其贫乏,老毛用不惯手机,更不会刷“时髦”的短视频软件,唯一的信息来源是屋子里一台电视机,早晚看一次新闻,台风来临前收听天气预报。

进入隆冬,山里的气温低至零下,一旦下雪更是难熬,比起夏天的蛇虫鼠蚁,老毛最担心的还是这个时候。

大雪把树压断不说,低温让高压电线脆弱得跟冰凌一样。“前几年,雪太大,把电线压断了,电一停就是十几天,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没有电,不仅做饭烧水的难度放大了好几倍,通讯设备都用不了,甚至连天气预报也看不了了。

几个人仿佛与外界断了联系。

老毛和同事们只能捡点干柴生火,等抢修队上山。“那一年雪大得嘞,车子都开不进来,抢修队也进不来。”

这样下去总不成,无奈,老毛拿着笤帚在雪里扫了一条路出来,下山去搬“救兵”。

前两年,山里一些高压线换成了地下电缆,“现在这种情况少一些了。”老毛笑着说。

在山下的人眼里,山上的夜格外安静,就连山路都被这层静谧染上了沉默的黑色。但护林员都知道,晚上的“动静”并不小。

诚然,白天的工作仅仅是一部分,晚上他还有其他任务:防着有人来偷猎。

“早些年,晚上九十点的时候经常有人来抓野兽、偷树,抓蛇抓獐子,自己吃或者拿去卖。”窗户边手电筒一闪,老毛就知道有情况,“那会儿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不怕,都老头子一个了,听到动静看到灯光就醒了,冲出去找人去了。”

如此看来,晚上要睡个好觉,对老毛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近四十个春秋,他栽下十几万棵树

其实老毛没有想过自己可以长久地坚持下去。起初,这份工作对他而言,是一种“试一试”的选择,而这一晃竟已过去近40个春秋。

期间,毛华康在山里迎来了新生命,也辗转过几个林场,如今也升级成为爷爷。

因为工作优秀,退休后的老毛又被返聘,最终还是回到了大坞山。

原来唤他“小毛”的人都已不在,就连“老毛”这个称呼也听了有几十年,只有山上的时间,好像被冻结一样,基本没有变化。

眼前依旧是葱茏蓊郁的绿,屋子边还是二十几年前种下的第一批水杉、银杏、松树,顺着大树走下去便是一条河,能听见流水规规矩矩向前奔跑,只是住所被整修了一番,变得宽敞明亮,还附带了一个小亭子。

图片

管理员房边上还长着老毛种下的第一批水杉

事实上,退休的这段时间,他也住进了钢筋混凝土搭起的房子,来时的泥土路变成了公路,随处可见的手机支付环境。

外面的世界变得太快了。

老毛深吸一口山里的空气,这是属于他熟悉的味道。回到山里,对着黄土地种树,仿佛才是他的人生。

图片

毛华康正在修剪枝条

眼下,老毛还是长期住在山上,偶尔回一趟家,最多待上一两个小时就回来了,节假日也不过夜。

“脱不开身,没有人不行。”老毛说。

在很多人看来,春花秋月偶尔看上一次似乎是诗情画意,真的对着看几十年,似乎也会厌弃,一复一日,“就像是监狱”。

但老毛好像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这里的一切不是没有变化,只是在拘谨缓慢地前行。

“我们几十年前种下的第一批杉树,现在直径都已经超过60公分,抱都抱不过来。”每栽下一棵树,每一年都能感觉到变化,看着长势喜人,老毛心里也高兴,另外这些年来,山里从未发生过火情,也让他心里有种小小的成就。

“你看,蓝色的是鸢尾;花蕊很小、星星点点的小花是通泉草;中间有白色条纹三瓣叶子的是酢浆草。这种花,俯视很不起眼,当你放低身躯,平视它,非常美。再往上,就是我们去年刚种下的楠木,那边是樱花林,这片是杜仲林……”老毛如数家珍地说着,眯起来的眼睛闪着光亮,四十三年里,他种下了十几万棵树,一草一木的背后,皆是人生。

图片

老毛正在向记者介绍树的品种

在山中的漫长岁月里,老毛还和同事养了三只小猫,伴着仅有的鸟鸣、风声与偶尔上山的行人。

图片

看着几十年来绿意愈盛的山景,我们似乎能理解了老毛眼睛里闪起来的光亮,有着说不尽的欣喜,与山与树剪不断的命运。


作者:图文 | 记者 高艺炯  编辑:汤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