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倾听潮涌 > 人物专栏 > 正文

萧山临浦老街拆迁,开了七十多年的老照相馆会保留吗?里面这张照片很有名气

更新时间:2022-02-18 10:07:00    内容来源:萧山网   

青砖黛瓦,故景如旧;古居幽巷,烟火将熄。

这里是素有“小上海”之称的临浦老街,一草一木,皆藏着几代萧山南片人的“乡愁”。2021年4月,老街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这里将以全新的面容于今年六月再现临浦。

图片

图片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寻旧老萧山。伴着工人拆迁的声响,我们在这条老街里不断转悠,希望能找到几家仍在营业的店面。临浦照相馆便是难能觅见的一家有着74年历史的老店。

1953年,临浦照相馆创始人楼吾源“一掷千金”,盘下了中街9号的房子,并将原址在中沙街的照相馆搬迁过来,至此,临浦照相馆便在此处立下了它的根。

1956年,响应“组织起来”的号召,政府把当时临浦集镇上的三家个体照相馆合并成一家集体照相馆,成为临浦曙光联合生产合作社的一个部门,这个合作社共有员工18人,分为照相、镶牙、刻字、修钢笔、配钥匙等行业。当年,老百姓把拍照当成一件大事,理好头发,换上新衣,天不亮就赶来店门口办队,领取拍照号子。

图片

而后的六十多年里,照相馆经历了公私有制的变革,经营者也更新换代,而现在的老板姚琦,已经是临浦照相馆的第三代掌门人。周边店铺牌匾几变更,婉若迷宫的深巷里,仅剩为数不多的小个体户还在原地坚守。

父亲说,这是一份“没出息”的工作

穿过胡同里的不知第几道弯,跨过青石板上数处泥泞,抬眼就是招牌已略泛白的“临浦照相馆”。绿墙红门,透明的橱窗陈列着上世纪风格的人像照,推门进去,扑面而来满是老屋的气息。

图片

柜台后面也密密麻麻贴满了照片,婚纱照、艺术照、儿童照……照片人物各不相同,满屏皆是复古风格。

图片

姚琦招呼我们走进内屋,水泥砌成的墙面铺着有些陈旧的墙纸,屋里有些冷,他沏了两杯茶水放桌上让我们暖暖手,“一直没舍得大翻新,怕失了照相馆的风格。”

今年47岁的姚琦,是90年代罕见的大学生,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便分配去了钱江啤酒厂当成企业骨干培养。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厂里生意的萧条,周围人的不断离开,站在人生岔口,他不得不思索起未来的路。

最初照相馆并不在姚琦的考虑范围内,父亲也并不希望他来接手。在父亲眼里,照相馆是一份“没出息”的工作,耗时耗力,利润还低,一个社会上“香饽饽”的大学生,就算“瞎找”,也能寻上一份比这好上千百倍的工作。

但还是耐不住心底一丝的野心和喜欢。在大学学习管理课程的时候,姚琦就一直渴望自己能有单打独斗的锻炼机会,而眼下,家中的照相馆便是他最好的实践基地。加之世代都是摄影专家,从小耳濡目染下,姚琦又怎会不爱上这光影世界。“我有这个自信,肯定能把咱家照相馆做成这条街上最好的。”

这是赌上尊严和明天的博弈。在这个技术为上的世界里,“掌门人儿子”“难得一见的大学生”身份并不会得到什么优待。但姚琦仍放弃了去大企业的机会,以学徒的身份进入照相馆。

这是一场自我和传统的突破

慈父变严师,前二十年的学识推翻重来,论经验,比不过同门师兄,这条路上遍地都是荆棘,但姚琦还是顽强地从中“杀”出一条道来。凭借着自己在大学里的计算机技术,他带领着临浦照相馆从胶卷时代突破到了数码时代,并拓展了婚姻摄像的新业务。

2000年,照相馆的快照(证件照)成本是10元,对外价格是15元,最多也就只能赚上5元的利润,有了电脑的辅助,成本立马掉至1-2元,盈利不言而喻。

图片

当时老街里也有其他照相馆有电脑,大家用的都是一款名为“我行我速”的傻瓜软件,没有修图,只有排版,待“PS”横空出世,当其他人还依赖于原有技术时,姚琦早早买下“PS”的教程书,在工作闲暇自学技术,东问一点,西问一些。就这样,他的ps技术逐渐炉火纯青,成为老街里排得上号的电脑高手,处理的照片效果连一向严厉的父亲都会夸上几句。

在妻子眼里,姚琦是一个“和小猫儿差不多一样”的人,在生活中脾气温顺,但只要遇上自己的事业就会变得很有主张,劳心劳碌。两人自2004年结婚后,过得一直很幸福,对于丈夫扎根在这栋小小的照相馆里的十几年,她笑笑说,“我也很宅,没什么不好的。”

孩子跨坐在父亲的脖子上

母亲看着两人脸露笑意

闲聊间隙,有几位客户上门,是祖孙三代同行。妈妈想带着儿子在这个充满童年记忆的照相馆里拍下母子合影,“我小时候都是在这里拍的,要说复古,除了这家我想不到其他的,”她说,以往只是逢年过节来拍照,现在自己长大了,想要更多的“仪式感”,儿子未来的每一年,她都要带过来拍一张。

图片

还有两位老党员过来拍证件照。其中一位老太太在姚琦修图时,询问之前的摄像师去处。姚琦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告诉她那是自己的父亲。老太太笑了,“我可一直记着他呐,把人拍得可漂亮了!”

忙完工作,姚琦匆匆下楼,回到桌前,继续同我们忆起照相馆的这些岁月。

要说自豪,那莫过于国家一级演员,阿Q正传的扮演者严顺开老师曾在这个照相馆里照过相。黑白胶卷里的严顺开老师,左手指尖斜拿着一根烟,面有笑意,头发丝里带着些不羁。这张胶卷由姚琦父亲和他的同事一起完成,也曾一度成为店里的招牌。

图片

父亲总是对姚琦说,照相馆这一行业,技术第一,价格第二。只有不断地打磨自己拍摄的技艺,拍出让客户满意的照片,才有资格谈价格高低。在父子俩成为掌门人的这几十年里,他们也一直贯彻着这句话。

照相馆的生活没有闲逸可言,总是365天连轴转,尤其在早年间,新年里的生意更是火爆。邻里村民各个穿着新衣裳,带着团聚的家人们齐坐照相馆,只为留下一张全家福。

那个拍全家福还有些中规中矩的时代,为引导出一家人更为真实的情感,他常会在拍照中大胆地改变,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姚琦最满意的一张照片,里头是孩子跨坐在父亲的脖子上,母亲看着两人脸露笑意,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姿势,却比那些个端坐的照片,更流露满满温情。

“现在情况变了,大家都有手机,可以自己拍照后都不来这儿了,”姚琦坦诚地向我们表示出手机对照相馆行业的冲击之大,“但往好处想,我们现在初一到初五都可以休息,比以前轻松多了。”

虽然正月里红红火火的记忆变淡了,但仍有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种是如前文妈妈般,长大后带着孩子来存续童年的记忆;另一种则是年年只来照相馆一次,每次拍完后都会在照片上留下日期,收集起来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除了老街周边的居民,也有不少慕名从城区赶过来的年轻人,有人甚至驱车几小时,只为拍一张照片,这让姚琦有些“受宠若惊”,也更加重视起这家老照相馆的品牌经营。“他们来是对我的信任,必须得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

如今,临浦老街虽要改造,但仍有一个好消息:改造中,临浦老街将保留“三样东西”,文化、老商业和原住民。所以,临浦照相馆还会留在原地,一如既往。

至于照相馆的未来,姚琦只是以一句“能坚持多久是多久”收尾。有人曾问他要不要去萧山城区开个分店,或换个更大的店面,都被姚琦婉拒了。在他眼里,临浦照相馆已经在这条街上扎了根,离了根的照相馆去哪儿,都不会再有这里的老味道了。


作者:记者 林青颖 高艺炯  编辑:汤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