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标题中新社:浙江乡村的“致富经”
更新时间:2021-08-06 15:55:20 内容来源:中新社
上半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交出新的成绩单。“浙江农村究竟有多富”等话题再次走红网络。在共同富裕的跑道上,中新社记者近日走访该省乡村寻找“致富经”。
挖掘一方特色 激活富民产业
垂范共同富裕,产业兴旺是前提,挖掘一方特色成为浙江乡村的致富“密码”。
盛夏时节,走进淳安县上江村红高粱园区,一片片绿油油的高粱地映入眼帘。“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我们7个村庄组成红高粱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高粱面积达1600亩,高粱成熟时,成片红火的高粱地日渐成为游客的打卡地。生产的高粱还会制成高粱酒、高粱饼、高粱米等,提高产品附加值。”说起“致富经”,村党支部书记江齐红打开了话匣子。
对于越来越红火的日子,江齐红还有更多的憧憬,未来将利用好高粱产业的发展契机,培育文创基地、发展文创产品,让农民在家轻松致富。
从穷山村向“绿富美”飞跃,革命老区村也没落下。浙江是革命红船起航地,拥有大量革命老区村,致富路上,乡村既守好“红色根脉”,也因地制宜激活富民产业。
宁波市余姚市横坎头村是“浙东红村”。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回忆往昔,心中还会泛起些许心酸:“直到2003年,村集体还负债4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
为振兴革命老区,该村瞄准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创成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村还依托生态优势,种植樱桃,引进蓝莓、桑果等各种特色小水果,蝶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果红乡”。2020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10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40000元。
依托绿水青山 换取金山银山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这一“口诀”亦道出了该省乡村的致富路径。
温州市平阳县水口村群山环绕,溪水潺潺。谁也想不到,过去该村竟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养猪村”。
为重现清澈溪水,水口村拆掉猪圈,依靠绿水青水发展乡村旅游。“春天看樱花,夏天玩溪水,秋天赏红枫,冬天踏飞雪。真没想到我们村成了‘网红村’!”村民徐宪粟是水口村蝶变的见证者,他说,近些年村里民宿、餐饮店火热兴起,2020年水口村村民人均收入2.5万元。
浙江大多数乡村与山相依、与水为伴,“抱团”是“穷山坳”逆袭的又一法宝。
在过去,安吉县天子湖镇被当地人戏称是“北大荒”,当地百姓想逃离,外地姑娘不愿嫁进。2018年,该镇20个村联合出资组建合营公司,依托绿水青山开发集水上运动、民宿、农家乐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天空之城”。
摩天轮、丛林迷宫、萌宠乐园……现在,“天空之城”已成为当地旅游的烫金名片。2020年合营公司实现分红1000万元。
“凭借依山傍水的优势资源,我们将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该镇受荣村党支部书记李孝松如是说。
文化兴乡惠民 迈向精神共富
翻开浙江乡村的“致富经”,既有物质富裕,亦含精神富有。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探索的“艺术振兴乡村”模式就是生动写照。
2019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带领团队来到葛家村,将艺术与乡土农民碰撞、融合。“以共创设计带动共同富裕。”丛志强说,共创设计是引导村民利用本村材料、就地空间参与艺术设计,使村民成为乡村致富的积极主体。
取自溪里的鹅卵石,垒成一垛波浪形的墙;村民用巧手勾出线织、木刻等艺术品……耳濡目染中,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创造者。如今,葛家村已打造出4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300多个文创产品,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双增收。
葛品高是返乡青年,在葛家村打造了一家乡村酒吧,“现在村庄变得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酒吧的营收有望突破20万元,我真是享受了艺术带来的红利。”
在浙江横店,这里的百姓同样因影视文化产业的兴盛而走上共富之路。
40年沧桑巨变,从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贫穷小镇,横店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在“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引领下,横店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34。
从穷乡僻壤到“诗意乐园”,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鞭策下,浙江乡村的“致富经”或将持续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