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坚决纠治“责任转嫁村社”问题
更新时间:2022-01-19 09:26:55 内容来源:杭州日报
本该由上级部门、专业人员完成的任务却转嫁给了村社干部,同一项工作却要根据不同的统计要求反复分解合并,同一份文件要上传到好几个App……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责任转嫁、政出多门、重复统计,折射的是个别业务部门工作态度的“老爷心理”、工作方法的野蛮粗暴、工作作风的不深不实,造成了貌似热热闹闹抓落实下新的形式主义。
连日来,杭州市纪委市监委立足纪检监察职能,深入查找基层呼声背后的形式主义问题,督促开展专项整治。
“属地管理”不是责任转嫁
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属地管理”为由,把一些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大的、棘手的工作推给基层,导致基层不堪重负。
前不久,杭州市拱墅区纪委区监委选派80多名机关干部,组建18支“解题”小分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蹲点挂职活动,围绕基层减负问题清单开展深入调研。比如,部分社区提出“有28块牌子需要上墙,不现实”“功能性指示牌五花八门”等问题,拱墅区纪委区监委将问题梳理后抄告给拱墅区民政局整改。目前,拱墅区已清理社区各类不符合规范的上墙制度、流程386个,整合宣传阵地378处。
有了明确权责边界,基层治理才能责任分明、有序运转;有了更多资源支持,基层干部就能更有底气、更加主动。亲历社区减负历程,切身感受社区减负获得感的拱墅区和睦街道化纤社区书记徐美芳说,“社区减负取得如此明显的硬核成效,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监督。”
看似层层压实任务,实则层层转嫁责任;看似逐级落实工作,实则在“甩包袱”。“责任转嫁村社”问题表现多样、成因多元,有的不乏政策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的因素。怎样精准抓好纠改?
杭州采取了分类整改、滚动监测、推动试点、完善机制的办法。对个性问题即查即改,整改情况限期反馈;涉及全市层面的共性问题,由杭州市纪委市监委以告知函形式通报市级主管部门,督促举一反三抓好规范;对查实问题且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问责,形成震慑。在此基础上,拓展信息渠道、创新机制制度,自上而下促进标本兼治。
“数智减负”构建App“黑白名单”动态管理机制
“不少功能重复的App、网站都整合在了一起,终于不用一事多传、一照多发了。社区干部可以腾出手来多处理一些群众的事情!”在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红丰社区,刚刚为群众完成一个补助审批事项的监察联络站站长唐志良,一边在手机上删除用不着的业务App一边称赞。
社区干部一个人同时要面对好几个不同系统和网站,对于一些业务重合网站,还存在平时“一动不动”,为应对突击录入各种数据的尴尬情况,有时上传的内容早已在别的平台录入留痕……有人打趣社区干部变成了“数据搬运工”,同样的数据哪里需要往哪儿搬。
本应让社区干部提高效率、群众享受更精准服务的“好事”,非但没有达到效果,反而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诸如此类问题给社区干部和群众造成的困扰,逐渐演化成了“数字枷锁”下的形式主义。
临平区纪委区监委把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作为纠治“四风”的重要任务,从推动整顿区级政务应用入手,下架区级低频应用17个,整合提升功能重复应用26个;临安区通过数智系统建设,对村社干部日常工作和事项数据标准化采集、自动生成台账,大大压缩了制作台账等工作消耗时间;钱塘区明确社区工作人员一个条线工作只保留一个工作群,通过“整合+清理+降频”的方式,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
为防止数字化改革中新的“责任转嫁村社”问题,杭州市委办公厅督促推动“数智减负”,加强多跨场景试点建设。下一步还要推动完善村社减负线上管理,推进村社“一票否决”和责任状签订等场景与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对接,构建App“黑白名单”等动态管理机制,实现“责任转嫁村社”问题数字化预防、监测、纠改、反馈的工作闭环。